情感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20-03-03 06:06
关键词:情境素养情感

魏 燕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小学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抓住蕴含在音乐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接受音乐情感的熏陶,激发学生音乐情感。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有效的音乐情境,以情感染学生,将情感教学融入音乐素养培养过程,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使学生接受音乐文化的洗礼,从而发挥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挖掘音乐教学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实施有效的音乐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音乐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增强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发挥音乐的熏陶、顿悟和净化等功能,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可以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在音乐学习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音乐情感教学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生本理念的体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在以情感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体验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所蕴含的积极情感因素,让音乐成为学生提高自身情感认识的载体。音乐情感教育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师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用音乐点燃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之火,激发学生音乐灵感,让学生体验音乐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音乐欣赏中提升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时,情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活动,激活音乐课堂,促进师生与生生互动。学生可以在情感教学中通过感悟音乐丰富的情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音乐教学还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只是单方面地讲解与灌输,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本来很受学生欢迎的音乐课,学生却感觉到索然无味。教师单一地教学生唱教材上的歌曲,并且在知识讲授阶段违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只是机械听讲,没有训练与消化的机会。此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所涵盖的知识面十分狭窄,学生对音乐课重视不够,认为音乐课就是在“主课”紧张学习之后的消遣与放松,没有认识到音乐对于自身素养提高的重要作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很难得到调动。同时,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这样就不能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通过想象创造音乐,接受良好的情感熏陶。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处于较为浅层次的状态,音乐学习效率与质量都受到了影响,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培养。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学的策略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以情感人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需要借助教学情境的创设加深直观体验,促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实现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质的飞跃。这需要教师用真情实感来感染学生,在心理距离上与学生无限接近。教学中教师要融入自身的情感,这是实施音乐情感教学的关键。教师可以恰当运用多媒体用情感感染学生,因为情境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学生置身于情感营造的情境当中,可以激发学习动力。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情感共鸣点,创设有效的游戏情境,促进学生踊跃参与到教学当中,深切体验蕴含在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加深音乐审美体验,促进其与教师及同学的互动交流。如《小鸟,小鸟》这首歌曲,以小鸟为主题,把处在春天下的阳光、花草树木等怡人的风景展现了出来。此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动态的画面与音乐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兴味盎然,边听音乐边欣赏春天景致的图片,深切领略到了春天的魅力,这样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缩小了,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培养听觉,以听传情

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听觉也是情感体验的基础,培养学生听觉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鸟店》这首乐曲时,先不把曲名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静静地欣赏,接下来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地播放音乐,让学生分辨哪段速度快些、哪段速度慢些,音色有何变化,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情节和角色。当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时,就宛若清清小溪浇灌心田,学生静静地倾听,他们听得投入,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神情。听到宁静安详处,听到钟声、欢叫鸟鸣,有的学生会伸伸懒腰,有的同学则扮演小花从沉睡中醒来的样子,有的学生模仿公鸡打鸣……这说明学生受到了音乐的感染,进入了现实生活的情境,学生也争先恐后上台表演,把他们心中的音乐形象表现出来。学生在这样轻松民主的氛围中,身心放松地进行学习,大胆表现,在音乐的体验与研讨中,产生了情感共鸣,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领略音乐内涵,促进了音乐素养的养成。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境对人具有重要的感染与影响作用。在音乐教学中营造一种特殊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音乐魅力,可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春天来了》相关歌曲时,通过音乐把学生引入春天情境,运用多媒体展现春天特有的温馨情境:花儿开了,小草悄悄地从地里钻出来,绿满天涯海角……接着引导学生随着音乐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律动,在开始体验歌曲时,把学生引入到了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当中。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你想在春天如此优美的环境中唱什么歌曲,我们想在春天里对小草说什么?对花儿说什么?小鸟飞来飞去在忙着什么?蜜蜂飞舞于花丛当中在忙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并且把自己熟悉的优美歌曲展示出来,与同伴交流,比一比谁唱得好听。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与欣赏,学生发现了这种有轻有重的声音演唱正好体现了春天的景象。在音乐中,大而响的声音称为“强”,小而轻的声音称为“弱”。可见,生活中就存在着音乐,用音乐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也是音乐作品永恒的主题,声音的强弱构成了音乐的优美旋律。这样,将歌曲学习的知识点融入优美的情境当中,学生在愉快的、充满情感的情境下受到了熏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加深了对音乐的审美与情感体验。

(四)展开想象,以思激情

想象是学生欣赏音乐、感受情感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提出想象是学生对音乐审美感知的二次创造。在欣赏音乐时,由于听者的生活经历、人生阅历、知识水平不同,他们对音乐的内涵理解也会各异,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欣赏同一段音乐的感觉与体验及产生的情感也是不同的。音乐所具有的这种不确定性也正是音乐的魅力所在。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肯定与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感受,让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深切感受。例如,在欣赏《百鸟朝凤》时,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欢乐还是忧伤?描述了什么场景?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认为歌曲的情绪非常欢快;有的学生说到树林里有许多鸟儿;有的学生说好像群鸟在召开一个演唱会;有的学生说听这首音乐感觉心情特别好,里面不仅有鸟儿的叫声,还有蝉声……在同学们兴高采烈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时,教师发现有一位学生伏在桌子上,显示出倦怠的样子,于是老师让他来谈自己的感受。这位同学好像不情愿地站起来,说:“听了这首音乐我感觉非常伤心。”教师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这位同学眼含泪珠回答:“当时我爷爷去世了,我回到老家的时候听过这首音乐,每当听到这首音乐,就会想起爷爷去世,所以非常伤心。”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存在什么标准答案的,学生的想象力千差万别,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不同是非常正常的,关键是要通过音乐情感教育调动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提高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情境素养情感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