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智障学生的人文关怀

2020-03-03 06:06李秀玲
关键词:智障家长评价

李秀玲

■甘肃省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

智障人群在我国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智力偏低、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能力弱、行为表现迟缓、思想单纯,这些劣势使其在社会生存中变得极为艰难,如何提高智障人群的生存能力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只有从小就让智障人群接受教育才能真正提高这一群体的生存能力,那么小学阶段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相关,需要教师重点关注。智障学生毕竟与普通学生相比有较大的差别,教师的观念以及教学方式都将影响到智障学生的一生,为此,笔者认为将人文情怀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十分重要,教师要为智障学生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一、与家长认真沟通,充分了解智障学生的性格特点

智障学生虽然在思维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上有别于智力正常的小学生,但是其仍然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与爱好,而且由于智力存在障碍,父母在引导沟通上就容易出现问题,很容易使智障学生出现一些行为问题,例如产生错误的交流认知,依靠发脾气、摔东西等方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还有可能会存在通过大笑、大的动作、乱喊乱叫等方式进行沟通的行为。教师若是不提前进行了解并且思考应对措施,在教学时必然会出现严重的教学事故,使得课堂教学混乱,使本就艰难的数学教学变得更为困难。同时,即使是面对智障学生进行教学,仍然是有教育目标与进度的,若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做到投其所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与家长认真沟通,充分了解智障学生的性格特点。在与家长进行沟通时,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本着尊重家长、理解家长的真诚态度去与家长探讨学生教育的问题。其次要向家长询问智障学生在遇到困难、冷落等状况时所表现的反应、学生喜欢的事物或者爱好、学生能够适应的教育方法等,并做好笔记,为后期教学方法与进度的调整提供依据。

二、在课堂教学中学会运用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水平,平等对待智障学生

智障儿童虽然智力上存在问题,但是他们也同样渴望被关注、被了解、被认同、被尊重,他们身体上生病了但是心理并没有。教师是除了家长与其接触最多的人,智障学生必然会在意教师的态度与评价,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态度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深远影响。若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运用不耐烦甚至是厌烦的语言,会让智障学生感觉到不适甚至沮丧,那么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好。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智障学生进行教学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措辞以及态度,要学会运用语言艺术,平等地对待智障学生。

抛去心理问题,数学本身的特点以及智障学生的客观缺陷都需要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而教师的教学语言与态度是提升教学水平的一大关键点。小学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及思维性较强,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知识难度更大,智障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学习持续性较短、记忆力较差、应用能力弱、抽象思维能力欠缺以及领悟理解能力弱等客观局限性,如何突破这些客观局限性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若是教师学会运用语言艺术,就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无趣的知识趣味化,就能够有效吸引智障学生的好奇心与注意力,延长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

以“1~5的认知与加减法”为例,智障学生对数字不敏感、不感兴趣,若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必然不会好。为此,教师可以利用与家长沟通收集到的学生喜欢的人物形象作为切入点,运用语言的艺术将教学趣味化,让每一个人物都代替一个数字,然后为学生创设情境,向其说明他们要去小朋友家聚会,然后利用多媒体将人物动态化,进去家则为加,离开小朋友家中则为减。同时,教师要保证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他们对于冷落与忽视极其敏感,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课堂教学目标减少,尽可能地给予每一名学生回答的机会。

三、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满足智障学生的生存需求

数学本身的难度较大,但是数学知识又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智障学生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大脑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即使是轻微症状的学生也会弱于常人,但是他们终究还是要在社会中生存,学会基本数学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就是他们必备的一项生存技能。智障学生对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存在抗拒感,不愿学习,也不会学习,数学又恰恰理论性极强,要解决这二者的矛盾就需要教师抓准学生的兴趣点。教会智障学生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教学的目的,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但智障学生在运用能力方面极差。为了解决上述的数学教学与智障学生本身问题间的矛盾,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满足学生的生存需要。将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首先就要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这样能够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也能有效引起学生注意。其次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生活场景之中。智障学生的反应较为迟缓,可能需要长时间的刺激才能够有所反应,教师应该通过声音、动作或是学生喜欢的事物去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建的生活化场景之中。

以《认识钟表》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上下学的生活场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利用多媒体播放下课的音频,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向学生提问:“我们几点下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学生喜爱的糖果零食,学生每回答正确一个问题就奖励一块糖果或者一袋零食,让学生意识到思考是有奖励的,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将时针、分针、秒针调到正确的位置,也可以让学生准备好钟表自己进行转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钟表、认识钟表。

四、将数学教学趣味化,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对于智障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智障学生本身就思维迟缓,若是教学内容再枯燥乏味,学生就更加不会去思考。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问题,教师应该学会将数学教学趣味化,让智障学生将学数学当成是一个游戏而非是任务。教师若想让数学教学趣味化,以此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智障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教师在选择教学游戏时一定要遵守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游戏环节一定要简单、步骤要少,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让学生明白游戏规则;二是要保证游戏的趣味性,不是所有游戏都能激发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才能有调动积极性的作用,教师可以将他们喜欢的事物引入游戏之中。

五、耐心对待智障学生,在作业批改中融入人文情怀

耐心是教学人文关怀中教师需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个点。智障学生受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反应能力与理解感悟能力较差,在教学时出现学生不听讲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并非学生故意想与教师作对,而且智障学生在学不会知识时也同样会产生挫败感,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耐心对待学生。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最直接的依据,也是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检查时必然会进行批改,教师在对智障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时应该将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可以在每一道错题旁点明正确做法,也可以通过优良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又不至于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

六、采用形成性评价,以鼓励为主将人文情怀融入评价之中

新课程改革在对学生进行评价上要求教师重视形成性评价,对于智障学生也应该如此。形成性评价在意的是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引导学生自己与自己进行阶段性比较,通过这种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智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其他正常学生时就会发现自己的不同之处,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若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智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将人文情怀融入评价之中,不要过度强调学生的问题,要从肯定学生的优点入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尊心。

总而言之,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都会对智障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将人文关怀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能够让智障学生感到自信与安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前要与学生家长认真沟通,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要注意自己在教学、评价时的言语态度,要耐心友好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将教学生活化、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智障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数学知识,满足智障学生的生存需求。

猜你喜欢
智障家长评价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