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幼儿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方法探索

2020-03-03 06:06曲长影
关键词:心理学德育工作德育

曲长影

■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中心小学

幼儿园是开展幼儿德育工作的关键场所,德育工作是学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因此,为了可以从整体的角度上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及素养,在幼儿园在开展教学工作期间,应该从幼儿心理学视角出发,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借助科学的办法,在明确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德育工作开展对策。

一、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的教育问题

现阶段,在对幼儿进行德育的过程中,主要问题就是缺乏自我意识的培养。通常情况下,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然而,幼儿本身的年龄就比较小,在心理发育层面也不够健全,自我意识相对薄弱[1]。因而,在幼儿的成长阶段,经常会被外界因素所影响,制约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依照目前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的整体水平分析,在对幼儿的自我意识培养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不合理以及不到位的情况,绝大多数情况下,自我意识的培养都与其他培养混杂在一起,不仅影响了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也严重制约了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二)对意志特征的把握缺乏精准性

基于幼儿心理学视角的幼儿园德育活动开展过程中,意志特点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部分。幼儿园要想保证幼儿的心理可以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在德育期间,务必要强化对意志特征发展的重视。从宏观的层面分析,幼儿的意志特征会随着年龄的成长以及接触的事物渐渐发生改变[2],所以,在对幼儿德育开展阶段,应该精准把握意志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经分析,在德育工作开展期间,如果教育的内容与幼儿的意志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德育的价值以及作用就无法综合体现出来。

(三)德育方式不科学

当前,在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死板,常常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单一地对幼儿讲解知识点,不能综合考量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常常存在懒散以及不思进取的情况,工作也只是敷衍了事,不能认真考量幼儿的心理诉求,从而导致德育工作缺乏时效性[3]。同时,教师情绪化较为严重。通常,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德育的时候,常常会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干扰,情绪波动较大,而这些情绪很多教师都不能够有效处理,经常会将其带入到教学中;在素质上,无法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和规范,不能为幼儿起到一定的模范作用,言谈举止也很大程度上对幼儿产生了影响,甚至有一些教师经常会将自己心里的不良情绪宣泄到幼儿身上,严重阻碍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基于幼儿心理学视角下的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方法

幼儿成长过程中科学地组织和开展德育工作,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素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很大促进意义。因此,面对当前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期间存在的不足,教师应该从幼儿心理学视角分析,结合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制订德育工作方案,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将德育合理融入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幼儿心理学视角下,幼儿园在对德育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应该依照教育内容,科学地与一日活动进行融合。

第一,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育人环境。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环境的作用和价值非常大。因此,基于幼儿心理学视角,为了可以让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幼儿园应该为幼儿营造一个“快乐且幸福的大家庭”,让幼儿能够在这个“大家庭”中体验生活,不断陶冶幼儿的情操。一般而言,在一个互相帮助并且互敬互让的氛围中,幼儿的身心都会非常轻松,也会在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不断进步,不断成长[4]。

第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幼儿园的每一处都能体现教育,并且处处都会体现德育。古语有云:“不学礼无以立。”所以,幼儿园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将其与一日活动合理结合在一起。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文明礼仪小标兵”活动,通过“礼”字,有效缩短幼儿、家长以及教师之间的距离。每天早上,一个微笑,一句轻轻的问好,就开始了幼儿与教师一天的学习生活[4]。幼儿在学习以及活动阶段,教师可以随时随地渗透德育内容。比如,在做操以及喝水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有意识地排队;在玩耍以及游戏的时候,引导幼儿要礼让互助;在开展礼仪教学时,强化对幼儿礼仪道德的培养;在教学期间,通过《雷锋》《放牛娃王小二》等故事,对幼儿进行爱国精神的培养。此外,教师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还一定要时时刻刻关注幼儿,精准把握德育时机,科学地对幼儿进行渗透,以便幼儿的道德行为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

(二)将传统文化与德育相结合

基于幼儿心理学视角,幼儿园在开展德育工作期间,还应该将其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在一起,以便德育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第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有效开展德育工作。现阶段,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同时,全球也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潮。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幼儿道德教育。目前,全球华人社会已经掀起了学习传统经典的热潮,利用人在13岁以前的记忆黄金阶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诵读,以确保能够有效健全人格,不断提升智慧和道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5]。让幼儿扎下道德的根基,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会做人和处事,也可以让幼儿从中受到启发,保证幼儿的身心能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将传统文化与道德教育相融合,不断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的成果。

第二,结合各个传统节日对幼儿开展德育。在幼儿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各种传统节日,通过实践,让幼儿亲身去感受,不断提升德育效果。比如,在重阳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去敬老院探望老人[6],也可以邀请社区的老人以及孩子共同开展趣味运动会。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园可以精心编排节目,还可以献上纸鹤以及卡片等礼物,保证幼儿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履行尊老爱幼的美德,让幼儿能够学会关爱他人,收获更多快乐。再比如,在中秋节的时候,幼儿园可以组织“欢乐中秋节”等活动,编排一些猜灯谜等节目,幼儿可以与家长以及老师共同动手,共同参与,做精美的食品,确保幼儿可以在玩和乐中感受到民族文化。

(三)在课程整合中有效渗透德育内容

第一,强化学科教学与德育内容的渗透。基于幼儿心理视角,在具体的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有效地将德育内容与各学科融合在一起。在德育环节,科学将德育内容融合其中,依托于课程教学的目标以及内容,教师要合理结合学科与德育,探寻德育与其他课程的内在关联,有效渗透德育内容,以确保幼儿的道德素养可以得到增强。同时,教师在教育期间,还应该积极改进以往的陈旧教学模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德育,提升幼儿园德育水平以及效果。

第二,强化学科实践与德育的渗透。德育工作开展阶段,实践是强化德育体验的主要方式。幼儿园在组织德育活动时,除了要积极开展常规德育外,还应该强化实践教育,有效融合德育实践与各个学段的实践,合理利用德育实践平台,进一步拓宽实践实施路径。比如,在具体的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幼儿德育与幼儿园体育教学合理整合在一起,通过德育实践与体育实践的完美结合,不断培养幼儿的毅力以及耐力,有效优化幼儿的心理素质,让其可以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全面促进幼儿的良好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幼儿园要强化对德育的重视,积极开展德育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及效率,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让幼儿园德育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在幼儿心理学视角下,幼儿园应该强化认识,明确当前幼儿园德育任务的紧迫性,主动转变观念,有效拓宽德育路径,科学选择德育方法,在为幼儿营造良好德育氛围的同时,全面推动幼儿园德育整体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心理学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