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实践

2020-03-04 04:18袁彬
高教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课程整合英语专业

袁彬

摘  要:课程整合既涉及宏观的课程设计理念,又包含课程体系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微观教学实践,它是我国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研究对象之一。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英语专业RICH课程体系为个案,结果表明,我国体育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整合与实践要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与要求,结合校本实际,基于新型学习环境,整合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打造一流的专业课程群,重构科学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学习方式与多元化的测评模式,凸显专业特色,才能推动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质量要求。

关键词:体育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RICH;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141-04

Abstract: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s not only a macroscopic educational ideology and thought of curriculum design, but also a practical scheme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a microscopic teaching practice. Currently,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s a part of the major studi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and its reform in China. The study of the integration practice of RICH curriculum system in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reveals tha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national first-class curriculum, the integration of course modules, teaching contents and strategies, learning methods, and testing mechanisms, with school-based features, and multiple learning environment, can effectively help achieve a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nowledge, competence and quality in sports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and thus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Keywords: sports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English Majors; curriculum system; RICH; curriculum integration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但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学生个性发展与成才的需要,以及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正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之一。这种人才培养的滞后性与不适性在办学历史相对较短的体育院校的英语专业建设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表现为课程体系同质性过强,差异化与特色不够明显、英语与体育未能有机融合、各门课程设置独立性过强,缺乏文化与学科渗透、课内课外未能有效结合以及知识与能力发展协调性不够等,因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视野局限,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可持续成长受限等问题。

《国标》对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有原则性的指导,并对专业核心课程与课程模块做了明确的界定。《国标》的出台有利于克服我国高等院校英语专业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上普遍存在的“分割”现象。这种“分割”现象导致各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既没有突出‘听说读写译语言基本功的全面培养的课程特点,又没有能够赋予学生充足的选课空间;既不利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面的扩展,又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学生多种应用方向类课程的需求。”[1]因而,各院校需要依据《国标》调整和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确定核心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测评手段等。

一、整合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英语专业建设近二十年来,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课程设置上的“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宏观的专业课程设计理念被简单地定义为“英语+体育”,而未能在课程内涵关联上实现专业课程模块和相关课程的整合,从而打造有效关联的课程群。同时,英语和体育的关系始终存在着“交叉有余,融合不足”的问题,各个学校也缺乏针对本地区体育产业和优势体育项目发展实际需求的特色课程,往往统一性有余,特色课程建设不足。微观的教学组织与实践上也多为对传统英语院校的借鉴,缺乏差异化特色发展。吴贻刚[2]、李晶,田慧[3]、陈珊[4]等都表達了同样的忧虑。显然,只有依据《国标》,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要求,优化整合专业课程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和测评模式,建设科学、高效的课程群,才能打造“以校为本,凸显个性”的一流特色课程体系,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国外对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包括John D., Beane J., Morris C., Park J., Woodruff G.等学者对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的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学习方式的革命,信息网络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得以实现,课程整合的途径与内涵得以拓展与延伸。 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国外的如Roblyer, M.D等,国内的如何克抗、余胜泉等)不仅关注教学实践中学科与专业的融合,也考察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求充分考虑同一课程体系下相关课程间的有机衔接,有效地发挥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所独具的开放性、资源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等特点和优势,贯通线上与线下,从而提高教学/学习的有效性,实现教学目标。

因此,课程整合的内涵应包括两个层面的基本内容:它既是一种宏观的课程设计理念,涉及到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发展,同时也是一种课程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微观教学实践。所以,课程整合就是在知识、经验、社会和人的发展的价值观和认识论的指导下对课程进行设计并进行实践的过程。[5] 课程整合就意味着将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科学的结合,实现优化与整合,并相互促进。显然,整合的主要内容不仅涉及课程设计,更重要的是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群的打造以及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与测评体系的优化整合等。

二、整合的策略

(一)基于新型学习环境,构建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

基于目前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和体育院校的校本实际,我校英语专业RICH课程体系设计理念由“研究型学习”(Research-focused learning)、“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学习平台”(Internet-based online platform)、“以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学”(Competence-oriented curriculum)、“人文素质发展”(Humanistic outcome)4个方面构成,并将专业技能类课程群、专业知识类课程群、专业特色与拓展类课程群、实践与课外科技文化活动4大课程模块整合为专业核心、实践与人文素质拓展两大类(见图1)。其目的就在于整合课程、平台、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与测评模式等,通过研究型学习与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学习平台,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同时,在具体的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结合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平台以及新型学习环境,整合了不同的课程团队和教学资源与平台,打破专业界限,推行跨学科跨专业教师共育项目,由外语教师与其他相关学科专业教师共同承担部分课程(如“运动项目英语”、“体育赛事与翻译”等)的课堂教学与语言实践。显然,在这样的课程体系之下,既保证了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避免偏离专业基本属性,在教学组织上又有效地结合了线上线下,课内延伸到课外,通过专业特色与拓展类课程群的开设以及赛事实践与课外文化活动,实现了课程设置的差异性与开放性。

(二)整合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打造一流的专业课程群

课程群“是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的,相互间本可以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群。”[6]由此可见,课程群是根据逻辑性和相关性对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体现课程间知识讲授、技能培养和实践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强调课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从而发挥课程群体互补优势,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我校英语专业RICH课程体系4大课程模块的设置目的各有侧重,但相互关联,共同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内含一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技能类课程群涵盖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和综合训练课程,以训练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准确的翻译能力、地道的写作能力和熟练的阅读技能为核心,强调内容依托和策略训练;知识类課程群的建设则着眼于加英语语言与文学文化知识,突出知识体系建构,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高阶性;特色与拓展类课程群则聚焦“英体结合”的特色与差异化,注重对学生的语言实践和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拓展,突出创新性与挑战性;赛事实践与课外文化活动则是重要的实践环节,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进行多维度的测试与评估。

就课程教学而言,则强调教学内容的整合,体现衔接与系统性,关联课内与课外,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以传统的“泛读”课程为例,开课时间较长(四个学期),多为基于技巧辨识与学习的阅读机械操练,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不足,同时输入性的阅读能力不能很好地转化为写作与口语等输出型技能,批判性与探索性阅读更是难以实现。整合理念下的RICH课程体系则对其进行重新设计:一年级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二年级进行阅读专题训练,提升阅读效率,同时输入输出相结合,建立与“写作”和“口语”等课程的关联;高年级则与“英语体育新闻报刊选读”和“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接轨,培养探索性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并延伸到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与语言实践(“挑战杯”阅读大赛、国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等)。在这一过程中,线上与线下并行,既有线上充足的阅读训练,又有线下丰富的课堂交流。

显然,这样的课程整合设计符合英语专业的教学实际,更能培养学生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学会分析与评价,最终提升其思辨能力与创造能力,这契合了Anderson[7]对认知能力分类的改进,以及6级金字塔模型的构建(见图2)。这也正是学界专家(胡文仲[8]、虞建华[9]、黄源深[10]、孙有中[11]等)对于英语专业建设,尤其是课程体系建设探讨的焦点之一。

(三)重构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与测评模式,凸显“英体结合”特色

科学的教学策略的构建、良好的学习方式的养成与有效的测评模式的设计是一流课程的体现与核心要素。以此为标准,RICH课程体系对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与测评模式进行了必要的整合与重构,以体现“英体结合”的特色。

RICH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尝试整合行为-结构主义、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和交际教学法这三种教学策略。三种教学策略侧重点各有不同,行为-结构主义强调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转换生成语法-认知理论聚焦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能力的提升,而交际教学法则突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显然,三者的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关注学习过程的各个层面,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学习方式上,则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与实际(英语基础较差,知识与技能的储备较少,但有良好的参与意识与行动能力,也具备一定的合作与交际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建构一种关注过程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从而有效整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二者都以信息技术和线上课程平台为媒介,贯穿课程线下与线上的学习,前者强调学习过程的建构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情景性,后者则强调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以及学习中良好情感的养成。这种学习方式包括六个步骤:(1)线上确定主题及任务分组;(2)开展合作与探究;(3)撰写研究报告;(4)线下课堂陈述、讨论与评价;(5)线上反思总结;(6)拓展与实践。这不仅要求老师线上线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做出监控和调节,避免松散、无序和低效,也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出总结和评价,并在各种国际体育赛事语言服务与实践中实践与拓展所学知识,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控,实现学生的可持续成长。

RICH课程体系也对测评模式进行了重构,设计了一种整合线上线下,注重过程管理的测评模式,可灵活采用笔试、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研究综述等多种形式,同时把学生国际体育赛事语言实践、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文化活动等纳入考核体系,把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测评考核结合起来,体现过程与可持续性。尤其是线上学习平台可以实现对同伴评估、学习档案、学生日记、学习记录等的查阅与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这种測评模式不仅检测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获取,也通过过程管理检测学生认知能力与交际能力的发展,从而实现测评模式与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的结合,并相互支撑与促进。

三、结束语

客观而言,由于地区社会与经济的差异、地域需求的不同和各院校英语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不均衡,各个院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思路与理念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孙有中[11]认为英语界对英语专业本科的现有课程设置提出的基本改革思路可以大致概括为:首先是逐步压缩英语技能课程(孙有中、李莉文等);其次是用“内容依托式”(content-based)课程替代传统的英语技能课程(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等);最后是系统建设语言学、文学、文化、国别研究方面的专业课程(孙有中、金利民等)。但显然,这样的课程改革思路无法直接移植到体育院校。对于体育院校来说,如何对标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立足国标与校本实际来优化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我校英语专业RICH课程体系结合校本实际,基于新型学习环境,整合了课程模块与教学内容,重构了教学策略、学习方式与测评模式,既涉及宏观层面的建设理念,又包含微观层面的方案与实践。从整体来看,这与《国标》的三大原则(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是相契合的,也符合一流课程建设的需要。当然,这种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还需要不断深入进行,以推动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整体建设。此外,如仲伟合教授对国标出台后英语专业改革路径的总结“一份标准、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确保质量”,我国体育院校必须加快在《国标》的指导框架内,根据体育院校的实际,重新设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材等方面的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从而加强分类指导与特色建设引导,推动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主动与国家外语教育改革和整体发展规划、大国外语战略构建、和平崛起、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有机结合。[12]

参考文献:

[1]尹根德.从教学评估的反馈意见看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调整[J].中国大学教学,2008(7):93.

[2]吴贻刚.体育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定位与课程设置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05):90-93.

[3]李晶,田慧.体育英语专业的定位与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07):76-77+80.

[4]陈珊.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和设置-基于体育院校英语专业的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5]王正胜.复合、融合与整合:国内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3):87.

[6]王嘉才,杨式毅,等.课程集群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3.

[7]Anderson, L.W & David R. Krathwoh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 New Jersey: Pearson, 2000.

[8]胡文仲.对于我国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回顾和再思考[J].外语界,2008(05):18-23.

[9]虞建华.谈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两个走向”问题——兼及英美文学教学[J].中国外语,2010,7(03):14-18.

[10]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11-16.

[11]孙有中.突出思辨能力培养,将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引向深入[J].中国外语,2011,8(03):49-58.

[12]冯光武.新一轮英语类专业教育改革: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6(01):12-17.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课程整合英语专业
体育院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Structure and context in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Pragmatic Analysis of Cat in the rain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课程整合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