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形象及大学生国家形象意识培养

2020-03-04 04:18蔡庆一王瑞曾建松
高教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培养

蔡庆一 王瑞 曾建松

摘  要:文章解释国家形象内涵与国家形象塑造,从其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与安全功能分析新时代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并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例,指出通过培养学生领会国家形象内容建构、树立跨文化意识、践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三个方面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国家形象意识,使他们不仅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与较强的专业能力,还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国际形象意识。本研究既有助于大学生充分理解新时代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又有助于大学生结合自身专业培养国家形象意识。

关键词: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意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7-0014-0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basic notion of national image, including its content and elements, and probes into its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th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afety. And further, taking TCSOL major student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oints that the national image awareness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raining students'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of national image, building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and practicing the cultural consciousness and cultural confidence, aiming at the firm political position and highlighted professional ability, open and global horizon and becoming acutely aware of national image. This research will not only help colleg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 image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their national image awarenes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ir majors.

Keywords: national image; national image awareness; TCSOL major students; training

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国家形象对国家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和限制着一个国家在国际结构体系中的生存与发展。针对国家形象研究,范红深入研讨了国家形象的重要性,并提出“良好的国家形象代表更高的可信度,更强的接纳性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1]。徐锦萍强调国家形象要取决于主动建构与传播,“国家形象能够充分综合展现一国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2]。孙有中提出国家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形象,“它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被塑造的”[3]。这就表明,对我国自身的国家形象建设问题进行思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形象的传播与构建,既是注重“软实力”的结果,也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那么,国家形象的内涵是什么?如何构建国家形象?如何培養大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本研究尝试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为例来解答这些问题。

一、国家形象

(一)国家形象内涵

国家形象并不仅是国家与形象的简单结合,而是一个专门概念,有其特定的理论内涵和价值指向。美国政治学家博尔丁(K. Boulding)提出,国家形象是本国的自身认知以及国际体系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个“结构十分明确的信息资本”[4]。管文虎等界定为:“国家形象是国家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5]。崔保国、李希光强调,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结构体系中的整体形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程度”[6]。程曼丽指出,国家形象是“在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化的要素,汇集了国家或民族精神中的优点”[7]。如此看来,国家形象,即指公众对本体国家综合实力和发展前景的整体认知和评价,是本体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在公众脑海中形成的看法、态度和整体印象。作为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国家形象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和综合实力;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国家形象对内表现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表现为影响力和感召力,深刻影响着一国的内政外交,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际地位高低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力量的大小。

(二)国家形象塑造

随着国际局势中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国家形象属于意识范畴,其内容构建与塑造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对内、对外交流传播的核心要素。王思齐认为“国家形象是对一个国家的整体性感知,是由该国的经济、文化等因素混合而成的”[8]。美国学者拉斯谢诺(F. L. Rusciano)在阐述国家形象时,将其划分为“自我形象”和“他者形象”两个层级[9]。根据塑造主体的不同,国家形象的塑造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自塑”,即本体国家对自身形象的塑造。刘嫦与任东升认为“自塑是一种带有自我感情和围绕自我意志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10]。若想将一个国家的发展优势自主转化为良好的国家形象,必须依靠本体国家的自塑,即自我主观上想要对外构建国家形象。而在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中国与沿线国家乃至全世界的交往更为密切,这就更需要构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这种国家形象自塑的努力将推动“他者”视域下良好的中国形象在全球的传播。

第二,“他塑”,即本体国家的形象通过他国媒体与他者话语加以塑造。刘小燕认为“媒体塑造一国的国际形象,是国际行为中一国对其他国家施加影响的具体表现”[11]。随着网络技术和大众传播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国家形象构建方面,可发挥网络媒介的特点和优势,引导人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中国。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不仅关系着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和认可度,更关系着一个国家日后在处理各种国际事务的长远利益。因此,跨文化背景下的国家形象内容构建已成为众多国家大力发展的要务,而这也是国家层面上大力推广汉语国际教育的核心动力之一。

二、构建国家形象的意义

随着国家形象的重要价值和战略意义被广泛认知,这为中国形象在国内与国际交流传播提出新要求。如果我国能系统性地构建与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那么就能发挥其重要功能。

(一)政治功能

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可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提升国家政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争取到舆论的主导权,提升国家对外话语权,有效改善国家文化在国际结构体系中的弱势地位。刘继南对国家形象的政治功能说明得更加具体,认为“良好的国家形象意味着该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和行为相对更容易得到别国的认同,进而影响和说服他国,促进国家目標和利益的实现”[12]。通过显示本体国家的雄厚资本和在国际结构体系中广阔的活动空间,从而掌握国际事务和竞争中的主动权,提升本体国家在国际结构体系中的发言权。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国家形象无疑更容易得到他国信任、认同以及追随,因而更容易达到大国外交的目的。

(二)文化功能

“全球化”国际关系背景下,国家要实现和平发展,势必要在国际社会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构建自身强有力的文化认同。作为一个国家民众素质和精神风貌的显著表征,本体国家的文化形象既是文化创造与实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衡量本体国家在国际结构体系中的重要尺度。随着国家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日益凸显,其背后隐含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云德认为“良好的文化形象是一个国家宝贵的无形资产,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对话、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13]。因此,良好的国家形象的构建对于一国经典文化传承以及特色文化理念的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三)经济功能

在资本扩张和科技发展的双重推动下,国际经济逐步相互渗透,合作与竞争广泛而激烈,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也在不断升高。良好的国家形象正如有影响、有信誉的品牌形象,将会得到国内乃至国外公众与国际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西方学者Han曾在光环构念(Halo Construct)中提出,“当消费者对某国生产的产品不了解或缺乏对其使用经验时,该国的国家形象将作为评价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14]。这也就表明,一个国家的形象可以影响他国公众对该国生产的商品或所提供的服务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决定该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能否占据优势地位。从而可以看出,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经济实力的一种无形资本,在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四)安全功能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世界局部地区仍有摩擦,但大的趋势仍然是“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使有责任的大国都致力于构建有序的国际新秩序。如果世界上的多数国家都较为重视自己的国家形象,必然会在意在国际社会中的各种行为,那么任何有可能影响本国国家形象的行为发生的几率就会降低,这就有利于构建一个持续稳定、安全的国际环境。刘继南,何辉曾提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指对外展示出来的‘朋友的国家形象;相反‘危险的国家形象,必然使得国家安全功能得不到公众认同,从根本上损害国家安全利益”[15]。由此可见,良好的国家形象不仅有助于建立稳定的国际秩序,同时有利于国际环境的安全。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国家形象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各类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爱国主义教育、道德素质教育、礼仪修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军事理论教育等已不断形成体系,但是对于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在以上各类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

(一)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领会国家形象内容建构

新时代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须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担负着推广中国汉文化的重要责任,是中华文化的发扬者,也是国家形象的主要传播者,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了解国家形象内容建构显得尤为重要。在既定的外国文化环境下,个人便代表着国家,外国个体眼中的中国个体形象自然地让他们对“中国人”及“中国”这个国家形象形成一定的认识,有时甚至形成偏见,所以汉语国际教育学生在大学培养期间就应该了解与领会国家形象内容建构,培育良好的国家形象意识,使国家形象意识内化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其自觉行动。

(二)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

通过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等方式,一方面,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整体以及方方面面的认同意识,并自愿、自觉、自主对国家形象进行尊重、维护、提升和传播。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外国文化或即将前往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所在国家的文化,既不要崇洋媚外,也不用极力排外,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树立跨文化意识,提升学生健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理性的批判思维能力。学生是否具有合理的跨文化意识,是国际汉语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跨文化意识是树立国家形象意识的前提与基础,良好的国家形象意识又能够促进汉语国际教育学生更好地从事跨文化交流。

(三)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践行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本科期间会接受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学习,如理论课程包括“中国文化概论”与“中国民俗概论”等中国文化课程,“英语国家国情”与“欧洲文化入门”等外国文化课程;文化实践课程包括“中华才艺训练”之手工、彩绘、纸艺、地方特色小吃、模拟庙会等,“英语文化周”之英语戏剧、英语诗歌朗诵等,还有在中西方文化同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跨文化交际”等文化理论课程与实践等。在中外文化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解与习得各类文化,这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评判能力和甄别能力。作为汉语言文化的对外传播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中必须学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维护、传播与创新,形成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意识,为以后适时适当在外国文化情景中自觉并自信地认同与宣传中国文化,发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教育,培养他们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自主性,推动其深入发掘本国优秀文化资源,把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国家形象推向世界前沿,消弭他国对中国的误解与猜忌,进而完成中国与外界友好的发展的伟大使命。

四、结束语

国家形象已成为21世纪國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评价。随着中国在国际交往与国际事务中影响力的不断提高,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已成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国家形象的相关研究内容,解释其内涵,挖掘其内容,明确其意义,并进一步对国家形象构建及意识培养提出了建议,以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国家形象意识为例,将国家形象意识培养贯穿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中,为大学生从自己的专业学习角度出发培养自身的国家形象意识。

参考文献:

[1]范红.国家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41-150.

[2]徐锦萍.中美俄国家形象宣传片比较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6):219-220.

[3]孙有中.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J].国际论坛,2002(3):14-21.

[4]Boulding, Kenneth. 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J].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 3, 1959 (Feb.): 120-131.

[5]管文虎,等.国家形象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23.

[6]崔保国,李希光.媒介上的日本形象——1999-2000年中国报纸的日本报道分析[A].第二届中日传播国际研讨会文集,2000:2-3.

[7]程曼丽.大众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国际新闻界,2007(3):5-10.

[8]王思齐.国家软实力的模式建构——从传播视角进行的战略思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4.

[9]Rusciano, Frank Louis.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 23-National Study[J]. Political Research Quarterly, 2003, 56(3): 361-366.

[10]刘嫦,任东升.对传媒“自塑”和“他塑”国家形象的价值学思考[J].天府新论,2014(4):130-133.

[11]刘小燕.关于传媒塑造国家形象的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2(2):61-66.

[12]刘继南.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92-113

[13]云德.文化中的国家形象[J].求是,2007(19):47-49.

[14]Han, Min C. Country Image: Halo or Summary Construct?[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65(2): 394-397.

[15]刘继南,何辉.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5.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培养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试论中国主流媒体重大事件报道的国家形象传播策略
新形势下国家形象塑造及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新媒体时代我国对外传播“搭车思维”的应用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