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思考

2020-03-04 22:17韦红
科学与财富 2020年36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内部审计

韦红

摘 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大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并随着外部监督机制的健全,不断促进企业发展。近年来,随着企业的联合重组,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企业管理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又如何进行外部监管?这是个值得认真探索的课题。笔者认为,两者应有效结合,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达到防范各种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外部监管;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预算管理

“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多年前的中央电视台广告宣传让郑州亚细亚集团声名鹊起,“亚细亚”现象令中国商界内外人士趋之若鹜,甚至引起了理论权威、政府高层的关注。后来,亚细亚集团却从昔日辉煌的顶峰匆匆滑落下来:效益猛降、债台高筑、官司缠身、集团瓦解。曾经照亮中国商界的那一轮“亚细亚”太阳陨落了,它那一抹残留的余晖给人们以深深的思索。由“亚细亚”引发的思考: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进行外部监管。既然内部控制是作为防范企业风险的机制而存在,那么如何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又如何加强外部监管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建立健全财务机构和制度,为企业监管做好准备。

(1)合理设置财会机构。一些企业将财务机构与会计机构合并设置在一起,这是同传统的管理模式相适应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财务活动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集团企业,资产规模大资本链条长、管理跨度宽、筹资渠道及方式多样化,财务与会计职责不明的弊病越来越明显。因此,建立和落实财务监管工作的责任机制是做好企业承包监管工作的根本保证。财会机构应在企业总会计师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财务部门可分设财务处和会计处,财务处与会计处分设,可使各部门工作目标及职责明确,分别把关,既可保证部门之间工作有章可循,又能保证相关职责之间的相互制约。

(2)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具体包括五项内容:一是资金监管方面:包括筹资管理、资本金管理、消费资金管理、运营资金管理等各项制度;二是资产监管方面:包括损失的核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等重要会计政策,对外担保、对外投资的审批制度,损失及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等;三是成本费用监管方面:包括业务招待费的开支办法和标准、递延资产的计列、固定资产的竣工入账、待摊和预提费用的处理等各项制度;四是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的监管等制度;五是严肃财务报告及其监管制度。

(3)制定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这为研究制定单位内部牵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企业有大量资产和经营活动都在运行,企业要加强对其财务监控就必须制定并实行严密的内部牵制制度,这有利于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控制经营风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制定企业内部牵制制度首先必须明确控制目标,要找到控制点,即容易产生错弊而需要控制防范的环节,如审批、核对、审签、结算、记账等等,以达到纵向(即在同一部门内不同岗位、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牵制)与横向(即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应由不同部门分别处理,使一个部门的记录受到另一个部门的牵制)的有机结合。其次,要实行企业重大经济活动联签制度。企业在明晰产权关系后,应明确各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责任与权利,建立健全集体决策机制,特别是企业重大的贸易、投资活动必须有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参加,经集体研究分头把关。再次,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工作。内部稽核从广义上讲应该包括内部审计机构对整个企业经济活动的审查及财务部门内部的日常审核。

二、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正常进行。

内部审计是企业对其内部各项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理、合规、有效所进行的监督和评价,它可以说是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有助于企业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建立由上级审计部门或本级审计委员会直接領导的内审体制,内审不受管理层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明确内审的宗旨、职能和地位、权限以及内审范围、程序、方法等。内审机制要有畅通的报告关系,能直接向内部管理层之外的阶层报告。内审与外审、上一级审计与下一级审计相结合多层次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由于客观地位的局限性,内审无法对本企业领导者和同级管理层进行审计,为弥补这一控制的薄弱环节,应该会同社会审计或上级内审部门负责对下级管理层的审计,对各级管理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充分发挥内审的作用。

(2)加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与评价。通过一般性的财务收支审计,发现内部管理方面的漏洞,提出改进措施,防止或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企业提高效益。

(3)抓好经济责任和效益的审计。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领导的素质和管理行为将直接决定企业的兴衰,搞好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投资者和管理者对经营者监管的共同要求,这就必须使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一种制度。同时,要加大对企业效益的审计力度,审查其核算是否合规准确,有无虚报盈亏的情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变企业短期行为为长期行为。

三、实行预算管理,为企业监管提供检验标准和考核依据。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经营也不例外,必须实行有效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指企业为达到既定目标而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计划,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预算是控制的基础,只有在预算体系正确完整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完善的内部控制。

(1)预算的内容。凡是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关的内容,如采购、销售、成本费用、固定资产投资、人员流动、现金流量等都应纳入预算管理范畴,但应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作为预算重点,以利润目标为预算起点,实行有效监控。营业收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营业收入预算是否得当,关系到整个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成本费用预算是支出预算的重点,既要考虑经营性支出,更要对资本性支出项目实行“量入为出”的预算管理,杜绝没有资金来源或负债风险过大的资本预算。现金流量则是企业在预算期内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保证,没有先进的现金流量预算,整体预算管理将成为无米之炊。

(2)預算的编制和执行。全面预算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企业的各部门和员工的积极参与,但无论采用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编制方法,决策权都应该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如成立由厂长、经理层及各部门主管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并由其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整个预算工作。预算调整或追加实行逐项申报、审批制,各部门不得擅自调整预算。预算的执行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关系。

(3)预算的监控与考核。预算管理的核心是监控,监控有序可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完成。内部审计部门将经营活动同企业的预算目标相联系,随时根据预算目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向管理层报告。预算期终了时,将其作为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及对预算执行者执行预算效益实绩的考核依据;预算的实际执行必须与预算相符,并将其作为考核预算制定者制定预算效益实绩的标准。

四、不断强化外部监管,督促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企业的外部监督乏力。为了加强监督,企业应有政府监督(如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社会舆论等的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来监管。然而,如此大的一个监督体系其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二是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三是不规模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业务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笔者认为对企业进行外部监管,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了解、检查与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有关部门必须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质量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曝光,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政府主管部门及相关社会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定期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忽略或难以发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淑英.浅谈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2]佚名.加强财务监管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与经济研究》.

[3]甄立敏.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江西中烟公司井冈山卷烟厂  江西  吉安  343000)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内部审计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浅析SAP系统在石化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
新常态下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