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柯尔文手势在低段合唱教学中的运用

2020-03-05 03:02
科学咨询 2020年45期
关键词:低段音高手势

桂 艳

(宁夏银川市西夏区第七小学 宁夏银川 750021)

合唱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就像盖楼房,一定要把地基打好。从一年级入学,教师就要让学生接触和声,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概念,感受音乐不是单一的线条,而是由很多的声部组成,为将来学生学习多种合唱打下坚实的基础。柯尔文手势是由英国首调唱名法的推行者约翰·柯尔文创立的。柯尔文手势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首调唱名体系中音级之间的高低关系,调试音级倾向,使抽象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形象。笔者结合低段音乐教材中歌曲的特点,将柯尔文手势运用于低段的合唱教学,帮助学生尽早在美的和声中增强音乐素养,提高音乐表现力。

一、创编充满童趣的手势儿歌,引导学生在发声练习中调整呼吸

柯尔文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上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调整、交流的一种形式。小学低段学生的年龄通常在6~8岁之间。这一时期正好处在童声前期,孩子模仿能力强、乐于表现,但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转移快。他们更喜欢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柯尔文手势时,我创编了充满童趣的儿歌《小手小手变变变》:Do是空心小拳头,Re是快乐小滑梯,Mi是我的小平台,Fa是真棒倒过来,sol是小手朝自己,La是用力向上拉,Si是食指向天空,头戴小帽高音Do。在一年级的第一节音乐课上,我就告诉学生们:老师的手势代表一个个调皮的音符。然后,我就一边念着《小手小手变变变》的儿歌,一边做着对应的柯尔文手势。学生们马上集中注意力了,专注地看着我的表演。接下来,我就教学生们在儿歌中来学习这七种手势。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开始模仿着我的动作,随后在身体前方边做手势,边读儿歌,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神情。之后,我又顺势用上楼梯引导学生顺着读儿歌,用下楼梯引导学生倒着读儿歌。学生通过多次练习,不仅能背儿歌了,而且结合柯尔文手势深切感受到了音符的高低位置关系。[1]

低段学生一般缺少较好的呼吸习惯,吸气不主动,呼气时间短。因此,当孩子们熟练地掌握这七种手势后,我就利用柯尔文手势指导学生做长音的发声练习,并用手势引导学生在长音中调整呼吸。例如,我用柯尔文手势指挥学生发声时,假设第一个手势为Do,在手势没有变化之前,学生集体保持唱Do,一口气唱完可以吸气接着唱,开始可以不要求同时吸气,但要求一口气要尽量唱得长一些,当学生的吐气平稳以后,可以要求同时吸气,再次练习长音,随后变换手势,进入到下一个音的练习。

二、借助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和声音响,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

小学阶段是建立音准的最佳时期,而进行固定音高概念的培养必须从低段开始。教学中,我每节课都会设计五分钟的合唱发声训练。我给这个常规训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会唱歌的小小手”。在设计低段合唱发声训练时,我本着让学生们“跳一跳能够着桃子”的原则,每节课只选择两个音程为三度的音符进行合唱的发声练习。例如,教学sol-mi这个小三度音程时,我先会要求学生聆听这两个音的音高并模唱。然后,我会先后弹奏这两个音,请学生边听边做柯尔文手势,并尝试构唱sol-mi,在构唱音程的同时要求其做这两个音对应的柯尔文手势。最后,在认识和唱准sol, mi两个音之后,我让学生组成和声进行两个声部的发声训练,让他们初步感受两个音同时发声的和声音响(图一)。[2]

当几节课后,学生们逐渐适应这项发声练习时,我会选择其他三度音程进行训练,并经常巩固训练成果,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互相倾听对方声部的音高,让学生意识到演唱和声音程时,不仅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声音,唱好自己声部的音高,而且要学会合作,力求做到两个声部声音的和谐统一,从小树立正确的合唱观念。[3]

图一

三、对低段教材中的歌曲进行简单二部创作,使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演唱二声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对教材进行重组。低段教材中的演唱歌曲结构简单、容易上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合唱能力,为歌曲加上伴唱声部,对曲谱进行恰当的二部创作,逐步带领他们走进合唱殿堂。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唱歌课《理发师》,对于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的时候大多已经学过,学唱起来较为容易。当学生在熟练演唱歌曲歌词的基础上,我就顺势提问学生:“理发师已经剪出了很有层次的发型,但是发型还不够有范儿,需要一样工具来帮忙,你们来猜猜看这是什么工具呢?”然后,我就模仿吹风机的“呼呼”声,在前两个乐句中加入二声部(图二)伴唱,与学生们一起演唱《理发师》,使学生感受到伴唱声部的加入能使歌曲变得更加有趣动听。接下来,我就将全班分为两个角色:理发师和吹风机,由这两个角色分别演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学生学唱兴趣浓厚,借助柯尔文手势很快就学会了二声部。我立刻鼓励学生两个声部来合作。当教室里奏响了理发师和吹风机的和声时,我欣慰地笑了。从一年级手把手地教学柯尔文手势,坚持到今天每节课五分钟的合唱发声训练,学生们今天的表现给我这一年多的班级合唱教学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柯达伊认为一个人总是演唱单声部的歌曲难以获得好的音准,因为缺少了可以比较、调整的参照标准。只有尽早进行二声部训练,才能准确歌唱。根据低段教材歌曲的风格特点,对歌曲巧妙地进行简单二声部创编,让学生们分为两个声部去合作,这是最简单的二声部合唱训练,非常适合低段学生。教师若能长期坚持训练,定能为高段的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二

总之,教师在低段合唱教学中使用柯尔文手势,能够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所唱音符的高低关系,建立良好的音准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的和声听觉,逐步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和声的丰富、变化、和谐之美。

猜你喜欢
低段音高手势
乔治·克拉姆《螺旋的银河系》的镜像世界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教学的优化策略
小学低段写话教学优化策略
论高平钢琴奏鸣曲《浮影》中纵向音高组织的逻辑运用
巧用绘本——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新路径
挑战!神秘手势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迈好从低段到中段的“坎”
胜利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