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硐室过上覆空巷掘进及支护技术研究

2020-03-05 11:18
煤矿现代化 2020年2期
关键词:提升机隐形锚索

杨 建 强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燕子山矿,山西 大同037000)

0 引 言

煤矿井下开拓及生产过程种为满足开采、通风和运输等要求,不可避免的要在已有巷道下方进行开拓掘进施工或回采作业[1],由于上覆空巷的存在,给工作面的安全施工带来一定的挑战,当工作面与上覆空巷的距离较近时,则工作面有可能发生冒顶、有害气体下泄等事故[2],而上覆巷道也会受到下方施工作业的影响,危害上覆巷道的安全,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当井下硐室穿过上覆空巷时,由于硐室断面较大,其与上覆空巷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不可忽视,为保证井下施工作业的安全,有必要对硐室过上覆空巷的掘进及支护技术进行研究[3-4]。

1 工程概况

燕子山矿1035 东区材料暗斜井提升机硐室为拱形,现已掘进到距提升机硐室开口4.5m 处,在提升机硐室开口处斜上方(西北向东南)上覆有一条309 盘区辅助运输巷,与施工的小断面层间距8.85m;另距离贯通点22m 处斜上方(西北向东南)有一条309 盘区辅助运输巷,与施工的小断面层间距为6m,提升机硐室断面图如图1 所示。由于所掘巷道与上覆两条空巷层间距较薄,为防止冒顶、有害气体下泄安全隐患,应采取专门的掘进及支护技术措施。

图1 提升机硐室剖面图

2 基于自稳隐形拱理论的硐室过上覆空巷矿压控制理论

井下硐室开挖后由于原岩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将产生应力重分布,围岩发生变形和破坏。研究分析证明,围岩具有一定的自稳能力,新奥法正是利用围岩的这种自稳能力来进行掘进及支护作业,从而大大减小了施工成本。自稳隐形拱理论可以表述为:硐室围岩的变形和破坏现象,不会无限制的发展下去,终必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平衡状态,从而不再进一步发展。而在围岩未达到自稳状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围岩变形、甚至片帮、垮落等现象,因此支护结构的目的并不是来抵抗原始地应力,而是保证围岩自稳过程中的稳定,可见在井下硐室及巷道支护中,应利用自稳隐形拱的基本理论,来对巷道的开挖断面及支护方式进行设计,从而减小支护工作量,保证硐室及巷道围岩的稳定性。自稳隐形拱理论将围岩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图2 所示。

图2 围岩自稳隐形拱区划图

围岩体开挖后若及时进行支护,则围岩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自稳状态,若支护不及时或围岩条件较差,则围岩将发生持续的变形破坏,直至达到极限自稳隐形拱。而极限自稳隐形拱的高度和范围对围岩应力有很大的影响,控制其高度可有效降低围岩应力,提高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围岩极限自稳隐形拱的范围与硐室支护方式、施工方法和围岩地应力等状态有关,因此硐室掘进施工时,尤其对于过上覆空巷的硐室,应从支护方式和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减小硐室围岩极限自稳隐形拱的范围,从而减小下伏硐室与上覆空巷之间的相互影响。

3 施工及支护技术措施

3.1 施工方法

基于自稳隐形拱理论,掘进施工方案为:掘进至距提升机硐室4.5m 时,以3-3 拱形断面 (宽3.2m×高3.3m)平掘①区域14.5m,再退后掘进机扩左帮②区域14.5m(扩帮每前进1.0m 跨度增加0.3m,巷高3.3m),然后以5-5 拱形断面(宽4.74m×高4.02m)根据中腰线掘30.796m 与绞车房贯通,如图3 所示。掘进过程中的出渣方式如下:使用EBZ-260 型掘进机组将截割下的岩渣→中心刮板机→转载机→2 部胶带机→头部胶带机→矿车里,人力把满载的矿车推到巷口存车场,重车达到一定数量后由运输一区负责带出井。

图3 提升机硐室施工布置图

3.2 支护方式

支护方式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施工循环进尺为0.8m;锚杆到工作面的最小控顶距离0.7m,最大控顶距离为1.5m;锚索到工作面的最小控顶距离0.7m,最大控顶距离为2.3m。上排护帮支护距工作面最大允许距离不大于3m,下排护帮支护距工作面最大允许距离不大于10m。

3.3 支护布置

1)锚网索支护布置。①3.2m(宽)×3.3m(高)拱形断面(如图4a):顶帮锚杆支护布置9 排,分布在巷道中心线两侧,间距800mm,排距800mm,布置450mm 短钢带。拱顶中心线上布置1 排锚索,垂直拱顶,排距1600mm,锚索长度6.3m。②扩帮锚杆按间排距800mm 布置,锚索按间排距1600mm 布置,长度6.3m。③4.74m(宽)×4.02m(高)拱形断面(如图4b):顶帮锚杆支护布置13 排,间距800mm,排距800mm,各布置450mm 短钢带。顶板布置2 排锚索,间排距1600mm,锚索长度6.3m。

图4 硐室巷道支护断面图

2)锚网索支护材料规格。①顶、帮锚杆规格:φ20mm×2400mm 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150mm(长)×150mm(宽)×10mm(厚),中心孔直径φ25mm 的高强度拱形铁托板;规格为φ23mm×600mm 的MSCKa-23/60 型树脂锚固剂;450mm(长)×220mm(宽)×3mm(厚)W 型钢带;每根锚杆使用1 卷树脂药。②锚索支护材料及规格:矿用低松驰钢绞线,长度为6.3m,直径为φ17.8mm;中心孔φ22mm,250mm(长)×250mm(宽)×16mm(厚)的 垫 片; 规 格 为 φ23mm ×600mm 的 超 快MSCKa-23/60 型树脂锚固剂、中速MSZ-23/60 型树脂锚固剂;KM18-1860 锚索锁具;每根锚索使用一根超快一根中速2 卷树脂药,按先快后中依次推入孔中。③金属网:由8#铅丝编制而成,顶板网规格7000mm(长)×1200mm(宽),护帮网规格3400mm(长)×1700mm(宽)。

3)钢梁布置。提升机硐室两端口锁口钢梁布置:左、右端口分别按间距1.0m 垂直巷道布置3 根3 孔3m 长钢梁,孔距1.3m、3 根3 孔4.2m 长钢梁,孔距1.8m。

3.4 安全技术措施

在提升机硐室巷道施工时应遵循以下安全技术措施:在掘进前必须探明与上覆空巷的层间距;打锚索支护钻孔时如与上覆空巷穿空,必须立即停钻撤人,巷口设置拦人警戒,并汇报值班室。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中腰线掘进,坡度不能超过8?,使机组容易进退;必须保证巷道成型,规格质量;打锚杆、锚索时要按规定的排间距布置,保证角度、眼深、树脂药量、搅拌时间达到要求;风筒不到位必须停止生产,只有接到位后方可继续生产,任何人不准私自拆开或损坏风筒;眼内有甲烷涌出,有异常声响时、甲烷超限时,要立即停止打眼进行处理;损坏的托板要及时更换,锚杆损坏或不合格时要及时在其附近补打,作业人员要在超前支护的掩护下作业;巷道因炸帮等原因超宽时,够一个支护间距必须及时补上此处的支护;移风钻或放下风钻架时必须将钻扶好,防止跌倒伤人。同时注意顶板情况,防止零皮伤人;人工抬运钢梁时,要保持2m 的安全距离,要前后照应,协调一致,全力抬运,同起同放,确保人员安全。如果人员被困,应选择高处等待救援并且切断工作面电源。

4 施工及支护效果评价

为进一步了解所采用的施工技术及支护方法的合理性,在提升机硐室中设置位移管观测站,主要观测参数有:顶板位移、顶板离层量和两帮位移。安排观测员每掘进5m,对观测参数进行一次记录和分析,判断有无异常情况,并对围岩位移量进行预测,保证施工的安全,观测参数随掘进工作面的推荐距离不断变化,如图5 所示。

从图5 中可以看出,采取了分段分区掘进施工方案和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后,过上覆空巷的硐室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顶板最大位移量、两帮最大位移量、顶板离层量最大值分别为58mm、46mm和18mm,且提升机硐室的各位移量,在巷道推进至20m 左右时趋于稳定。

图5 硐室围岩位移量

5 结 论

1)为保证燕子山矿1035 东区材料暗斜井提升机硐室安全过上覆空巷,基于自稳隐形拱理论,提出了从施工方法及支护技术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2)综合分析后,掘进施工方法采用分区分段施工,支护技术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在提升机硐室中设置位移管观测,对施工及支护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施工和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硐室围岩位移量。

猜你喜欢
提升机隐形锚索
干熄焦提升机控制系统的改造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隐形人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我变成了一个隐形人
“0感无暇” 隐形妆
矿井提升机调速控制系统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