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打分,倒逼政府

2020-03-05 11:18张笛扬发自青岛
南方周末 2020-03-05
关键词:王磊统计局营商

南方周末记者 张笛扬发自青岛

2019年5月24日,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右四)在企业考察。王清宪上任后着力改善当地营商环境。 图片来源 ┃《大众日报》

“曝光台”曝光的内容并不涉及民生问题,主要针对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

青岛市委曾就一家民企的发展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顶格协调”,市委书记王清宪和相关部门一把手都出席了,“这是前所未有的”。

青岛民营经济局局长高善武:青岛过去常出现在国内前十大城市的榜单上,而近几年已在十名开外,被不少城市反超。

95.24分,这是三千多名企业家给青岛市政府各部门打出的平均分。

“稍微有点意外,各部门、各区县的差距很小。”青岛市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处处长王磊开始还顾虑:如果各部门的分值拉得太大,得分低的会“不太好看”。

2019年下半年,青岛做了一次尝试——请企业家给政府工作打分,方案是王磊主导设计的,统计局最终收到3663份有效问卷。

作为计划单列市,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制造业规模,青岛都长期位居国内城市前列。但近年来,青岛经济发展的短板有所凸显,对比南方沿海开放城市,青岛的民营经济活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

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李光全近年来对营商环境做了不少研究,在他看来,青岛过去依靠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迅速,“但发展的快慢不能和自己比,现在城市的竞争已从拼优惠政策变成拼营商环境。”

青岛“让企业家给政府打分”就是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之一。据王磊介绍,这项工作是在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安排下开展的。

自2019年1月主政青岛以来,王清宪在多个公开场合反复强调了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问卷迟迟收不上来

2019年7月初,王磊接到设计评分方案的任务,这是青岛市委下达给统计局的。对此前没有做过类似统计的王磊来说,要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他反复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首创性。

他的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最终的调查问卷覆盖了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各项服务”,王磊介绍,调查主要涉及企业经营、政务服务水平等32项问题,对应了40个市直部门以及12个区县提供的服务。

“在市委主要领导的督导下”,2019年9月,王磊提交的方案被带到青岛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并通过。

当月,青岛市网信办发出的一篇强调营商环境的文章中,就对“企业给政府打分”做了预告,称此举的目的是“倒逼各部门围着企业转,围绕企业的需求出政策、抓落实”。

统计局先从行政审批局获取了曾办理过各项审批服务的企业名单和联系方式,圈定了数千家小微企业,后又从“四上”企业中抽取了一部分。“四上”企业是统计工作中对达到一定规模、资质或限额的企业的统称。被抽到的企业中,“四上”企业占1/3,中小企业占2/3。

调查活动开展前,统计局召集了20家“四上”企业开会,向他们征求意见,王磊说,“他们都当场表示愿意配合”。但让王磊没想到的是,在后来收集问卷时,中小企业的配合程度远不及预料。

统计局通过快递发送问卷,每位企业家会收到一个专属的二维码。虽然统计局承诺会做好保密工作,但企业家们依然存在顾虑。王磊和一些企业家私下沟通后才知道,他们担心填写的内容被泄露,如果有关部门知道了,对企业有负面影响。

“问卷迟迟收不上来”。担任综合处处长已有4年的王磊,之前和企业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主要是要求企业填写统计报表,“填报表是强制性的,企业有配合的义务,但这次填问卷就不是必须的了。”

统计局只有催着企业家填写问卷。最终,发出去的一万多份问卷,只收回有效问卷3663份,没能达到最初设定的3900份目标。

问卷共设计32个问题,均是征集对某项服务的满意程度。王磊说,“实际上不是让他们直接给部门打分,而是对服务打分,每项服务对应了相关的部门。”

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分别是满意、基本满意、一般、不满意和不了解。前四项分别对应的分数是100分、80分、60分和0分。如果选不了解,则直接不计入。

“没有对分数进行任何干预和处理。”王磊表示,他们直接将系统计算的分数和排名上报给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书记王清宪还对这项调查作了批示,“表达了肯定”。

最终结果是,全市总指数为95.24分,各市直部门的分数均都超过了93分,最高的海洋发展局得分是97.41分,最低的通信管理局得了93.31分。

“虽然各单位分数都很高,但排名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王磊说,有一些单位找到统计局,咨询哪项工作的得分较低,有的单位领导向他反映“有些地方确实做得不够好”。

评测完成后,有市领导建议,各单位的得分可以和年度绩效考核挂钩。目前统计局正和负责考核的部门进行对接,研究挂钩方案。

设“曝光台”

力推“打分”工作的王清宪,于2019年1月29日转任青岛市委书记,此前担任山东省委秘书长。

上任一年多来,王清宪在多个场合发表了对营商环境的看法,很多话成了网络上流传的“金句”。

他提倡构建既“亲”又“清”的政商关系,“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成自己人”“尊重市场规律就是尊重企业主体地位”,他还要求,“只要企业有需要,领导干部就要出面站台”。

王清宪鼓励“民告官”,支持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他的要求下,青岛对全市由于政府失信导致的纠纷进行排查摸底,依次分类做出处置,还在媒体上专门发布了青岛法院判决的6起“民告官”胜诉典型案件。

在改善营商环境的一系列举措中,王清宪格外重视新闻媒体的作用。他本人是一名出自宣传系统的

官员,曾在黑龙江日报当过4年记者,后到人民日报社任经济部编辑、主任记者,走上领导岗位后,先后担任过中国改革报社副总编辑和中国信息报社总编辑。2004年,王清宪步入官场,“空降”山西,任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后来在山西、山东两省都担任过省委宣传部长。

王清宪刚履新青岛的第四天,2019年2月2日,青岛就召开了全市新闻媒体座谈会,王清宪要求新闻媒体“健全舆论监督,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青岛日报社随后成立了舆论监督部,在报纸上开辟“曝光台”栏目。青岛日报舆论监督部负责人张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成立部门、设立“曝光台”栏目,都是王清宪的要求。

至少在青岛官场,“曝光台”的影响力是极大的。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一处级干部打趣道,“大家都在关注哪家单位又被他们盯上了。”

每一篇监督报道刊发后,涉及的政府部门都会做出回应并整改。在张华看来,舆论监督能起到作用,少不了王清宪对监督报道的重视。

“曝光台”曝光的内容并不涉及民生问题,主要针对政务服务和营商环境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足见王清宪对营商环境的重视。

学习深圳怎么服务企业家

为了优化营商环境,王清宪还给青岛找了个学习的“标杆”。在2019年2月21日召开的青岛市委全会上,他们要求全面对标深圳,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等。

一个月后,王清宪率青岛市党政考察团一行三十余人到深圳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学习。

王清宪曾在一次会议上分享他在深圳考察时的见闻,“我问深圳的企业家,深圳政府提供的服务到底好在哪里?”企业家的回答是“感到舒服”,这让他很受触动,他说,“这是政务服务生态的至高境界”。在这之后,“让企业家感到舒服”成为了青岛不少政府部门的口号。

如何更深入地“学深圳”?青岛市分两批共派出307名干部去深圳“体悟实训”,他们大多被派去深圳的各类企业,每批在深圳学习超过一百天。

青岛市商务局自贸区处处长刘希欣,是第二批被派到深圳“体悟实训”的干部之一。刘希欣介绍,他们出发前和回青岛后,王清宪都专门召开了座谈会。

王清宪要求每人须在深圳结识100名企业家。但结识企业家并不一定要招商引资,刘希欣称,他们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深圳怎么给企业家服务的。

在第二批实训队回青岛后的座谈会上,带队的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科在讲话中说,通过体悟实训,他对待企业家的态度发生了根本转变。

周科“反思”道,“推动深圳发展最深沉最强劲的动力是民营企业,青深两地民营经济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质量上。”

其实,青岛此前已经意识到民营经济的重要性。2019年1月,青岛在机构改革时就新成立了民营经济局,此举也被视为优化民企营商环境的一个举措。

在民营经济局局长高善武看来,民营经济是青岛发展的短板。青岛5家领军企业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澳柯玛,被称为青岛的“五朵金花”,但均为国企。

“对民营企业长期不够重视。”高善武表示,资源、市场大多配置给了国有企业,没有把国企和民企放到同等公平的地位上。

2019年启动“打分”工作时,青岛市统计局联系了一万多家企业,中小微企业三分之二,几乎都是民企,剩下的“四上”企业中,大部分也是民营企业。

设计的问卷中,每个问题后都附带了建议栏,3663份有效问卷共收到了319条建议,主要集中在公共设施与服务方面,企业家们主要反映垄断经营、收费高、服务差、维权难。反映创新创业与人才方面的问题占比也不少,主要为缺少相关扶持政策,以及政策执行落实不到位等。

被这些问题困扰的主要是民营企业,调查结束后,统计局已将这些建议转交给了市政府“职转办”。

在企业家给出的分数中,民营经济局得分96.54分,在市直单位中排名第十一。高善武认为,“对于一个刚成立一年的局,这个成绩还算不错了。”

民营经济局成立第一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梳理企业优惠政策。该局协调指导处处长倪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之前很多优惠政策,不仅企业不知道,甚至政府部门也不知道。某个局的某个处出台了政策,但是不宣传,最后就只有和那个处走得近的企业能受益。”

“企业家们实际上是非常关注优惠政策的,但不申请就享受不了。”倪雯表示,民营经济局专门出版了一本《政策一本通》,免费向企业发放。

民营经济局的职责之一是帮民企破解问题,协调其他部门加以解决。倪雯介绍,2019年10月,青岛市委曾就一家民企的发展组织召开专题会议,“顶格协调”,市委书记王清宪和相关部门一把手都出席了,“这是前所未有的”。

成立民营经济局的同时,青岛还在16个经济管理部门都设置了市场配置促进处。在2019年6月的一次活动中,王清宪解释,目的就是要专门研究政府应如何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发挥作用。

不仅是市一级,青岛市属各区县也都成立了民营经济局,高善武的感受是,有了专门的政府部门给民企提供服务后,“至少民营企业家觉得受到尊重了”,这对营商环境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

“深深的焦虑”

“其他不少城市也都在优化营商环境,青岛更要自我加压。”青岛市委党校副教授李光全向南方周末记者分析,改善营商环境的一系列动作背后,是青岛面临的竞争压力。

“自豪的青岛人也有着强烈的怕被别人落下的危机感,甚至可以说,内心深处充满深深的焦虑。”2019年2月5日是农历大年初一,到任第七天的王清宪,就在青岛正局级以上干部微信群“青岛学习”里,写了他上任后和干部群众谈话的感受。

在青岛民营经济局局长高善武的印象中,青岛过去常出现在国内前十大城市的榜单上,而近几年已在十名开外,被不少城市反超。

青岛目前面临省内外的双重竞争压力,过去在山东省内,青岛经济一直强于省会济南。但2018年济南的经济增速已超过青岛,尤其是2019年初合并莱芜后,经济实力大增,正冲刺创建国家中心城市。

就国内城市间的比较而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徐辉认为,在北方地区的城市中,青岛的发展质量、宜居程度都是位居前列的,仅次于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但放在全国的版图上,近年越来越多的南方城市表现出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可持续性,这是青岛要学习的地方。

同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青岛和深圳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在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上,两地有不小的差距,青岛的土地面积是深圳的6倍,但国内生产总值却只有深圳的一半。

在高新产业发展及对外贸易上,两地的差距就更大了。2018年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8万件,青岛是1088件。同一年,深圳进出口总额近3万亿元,青岛进出口总额仅有5321.3亿元。

目前青岛的经济结构中尤其缺少高新技术产业,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过1.4万家,青岛则只有3112家,“而这类企业是对营商环境最敏感的。”李光全说。

为了倒逼政府部门改善营商环境,“更加紧密地围着企业转”,“企业家给政府打分”的活动还会在青岛继续开展。在青岛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工作的秦浩认为,这项调查需要长期进行,通过和过去对比才能发挥作用,单靠一次说明不了问题。

不过,未来测评开展的频率还待商榷。“有的领导建议半年进行一次,有的建议一季度一次”,王磊觉得“最好不要太频繁”。

猜你喜欢
王磊统计局营商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Carriage to eternity: image of death in Dickinson and Donne
作品选登
不再被“圆”困住
各地GDP增速大排行
“根本停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