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整本书阅读的几点思考

2020-03-05 23:16王华琪
关键词:二中整本书杭州

王华琪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任务群”提出,“任务群”形式下的“整本书阅读”有了新的目标指向、组织形态、测试标准。为了更好地落实“整本书阅读”,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对学生图书借阅情况作了统计,并在此基础上作了思考,即:学校要以培养终身阅读者为己任,语文阅读要多面向,整本书阅读不等同于名著阅读,要强调活动即课程。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

整本书阅读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于精神品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为“任务群”提出,“任务群”形式下的“整本书阅读”有了新的目标指向、组织形态、测试标准。在“任务群”热议的语境中,我们需要冷思考,首先要厘清三个概念:“阅读”“整本书阅读”和“任务群形式下的整本书阅读”。笔者以为,前两个概念是基础,是核心,如果没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基础,语文阅读教学是很难走向核心素养这一高地的。于是,再思考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一些问题就显得很有必要,比如:要指导学生阅读哪一些“整本书”?推动整本书阅读,学校需要做什么?单篇阅读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之间是什么关系?怎样对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进行测评?

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杭州二中”)在推进整本书阅读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也有了一些思考。

一、杭州二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状况

杭州二中对学生图书借阅情况作了统计,2018年图书流通量达到16册,即一年内平均每个学生借了8册书。学生借阅的书籍中,文学类占了主体,钱钟书、茅盾、郁达夫、莎士比亚等中外名家名著借阅量最高,奥罕·帕慕克、莫言、大江健三郎、维·苏·奈保尔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深得学生喜爱,南派三叔、当年明月、唐家三少、天下霸唱等网络小说名家的作品,刘慈欣、阿西莫夫等作家的科幻类小说,金庸武侠小说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东野圭吾、丹·布朗等作家的侦探、推理小说,也得到学生青睐。学生借阅的书排在第二层级的是《理想国》《国富论》《思想录》《君主论》《社会契约论》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南怀瑾系列著作、中国诸子百家代表作品和心理学著作。排在第三层级的是包括伟人、政治人物、社会活动家、军事家、科学家、体育名人等的传记作品,《马克思全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邓小平文选》等政治思想类图书,以及《罗马人的故事》《全球通史》《史记》等历史类图书。排在最后的是《科学素养文库·科学元典丛书》《第一推动丛书》等科普类图书以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各学科竞赛辅导书。2018年学校借阅量排在前10位的书籍依次是:小说《三体》(刘慈欣)、小说《射雕英雄传》(金庸)、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法]古斯塔夫·勒庞)、小说《偷影子的人》([法]马克·李维)、小说《追风筝的人》([美]卡勒德·胡赛尼)、传记《苏东坡传》(林语堂)、小说《解忧杂货店》([日]东野圭吾)、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捷克]米兰·昆德拉)、大学教材《基础有机化学》(邢其毅等)。

整体看来,杭州二中学生对整本书阅读,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整本书阅读还是很重视的,而且阅读面很广。然而,调查中也发现,近30%的学生不喜欢阅读整本书,而喜欢阅读文摘类的杂志,主要是因为觉得读整本的书需要花费比较长的时间,还有的学生觉得经典书籍比较艰深难懂,往往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了,缺乏意志力。另外,学生阅读非虚构性的史哲和科普书籍的热情远远比不上阅读文学书籍。从阅读媒介看,学生主要還是阅读纸质书(这与不允许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有关系),而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用Kindle等电子书阅读器阅读,部分学生喜欢听书。

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反映高中学习压力大,课业负担重,用于自由阅读的时间不够,整本书阅读常受到作业的挤压。

二、对整本书阅读的几点思考

(一)学校要以培养终身阅读者为己任

学校是读书的地方,就要培养“读书人”,学校培养的不仅是“学校读书人”,更应是“终身读书人”。这就需要学校在功利化的环境中保持定力,努力激发并保护好学生的阅读兴趣。

1.学校要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

杭州二中图书馆馆藏书籍7.2万册,其中线装古籍书近4000册,期刊精装合订书300多册,现刊555种,各类报纸62种。图书馆全面实现数字化管理,并用Web查询系统与校园网连接,学生可以在学校的任一信息点检索藏书,并进行图书预约,电子阅览室共有56台电脑,备有千余张各类电影、电视及知识光盘。学校在学生宿舍门口专门设置了移动图书馆,这个图书馆藏有1000本学生借阅率比较高的图书,学生凭借校园一卡通,全天24小时都可以自助借还,学校可以借此引导学生阅读有价值、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除了图书馆外,学校还在走廊等处设立小书吧,学生坐在沙发上,边上就是开放式书架,随手拿一本,就可以开启一段阅读之旅。

2.学校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要举全校之力,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不能光靠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读书对于杭州二中人来说成了一种传统,更是一种信仰。2016年,经过全校教师几个月的研究和论证,杭州二中发布了学生必读书单。书单中共列出了60部图书,涉及文学(包含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神话等)、艺术、哲学、经济、历史、科普等多个类别。其中中文图书50本,英文原版图书10本,作者来自5个大洲的11个国家。这就是以书单作为学生成长的GPS,引导学生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60部书成了学校奖励学生各种奖项的奖品,学生也以获得这60部必读书的奖品为荣。

(二)语文阅读要多面向

单篇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阅读要成为有机的整体,就不能偏废它们各自的优点。现行教材的文选式单篇阅读,强调一滴水里看世界,强调教材是个“例子”,要举一反三。新课标语境里,有人把单篇阅读定性为碎片化阅读、浅层阅读、低效阅读,甚至无效阅读,否定传统的阅读教学。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单篇阅读教学还会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这是由现行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如果弱化单篇阅读,阅读教学就会走向空洞化。但是,学生一学年只读40来篇文章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乃至群书阅读,是希望语文阅读教学走向多面向。从短文到长文,从单篇到群篇,从群篇到整本书,从整本书到群书,不仅是篇幅增长、书籍变多,还有体裁更多样、内涵更丰富、主题更多元,这样,学生的阅读体验就会更丰厚。语文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来课内精读单篇、课外选读整本书的现状,要把课内与课外打通、精读与泛读融合,把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群书阅读整合进课堂,使阅读更具有聚合性、关联性和类属性,尤其是比较式的阅读,更能训练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使学生的阅读从欣赏走向鉴赏。而且,语文阅读教学要与写作教学融合起来,开展听说读写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整本书阅读不等同于名著阅读

整本书阅读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读什么。现在有一个误区,有人把整本书阅读边界无限放大。殊不知,没有聚焦的阅读教学是松散的、低效的。还有一种现象,很多语文教师把“整本书阅读”简单等同于“名著阅读”,这实际是窄化了“整本书阅读”的外沿,过于关注虚构的故事性文本,屏蔽了非文学名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术著作,这样的“整本书阅读”是走偏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是不利的。杭州二中语文组给学生开了书单:高一25本(必读7本,选读18本),高二25本(必读7本,选读18本),高三11本(必读3本,选读8本)。这些书以文学类为主,还包括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等书籍,既有经典名著,又有时下好书。阅读的具体要求:(1)高一、高二每学期阅读3本,其中必读2本、选读1本,高三上学期阅读2本,其中必读1本;(2)寒假阅读2本,其中必读1本、选读1本,暑假阅读3本,其中必读2本、选读1本;(3)参加全校“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考查要求:高一、高二期中和期末针对必读书的阅读考查5分,读书笔记考查5分。

(四)要强调活动即课程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活动,学校要以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各种阅读活动。杭州二中“桃李文学社”编辑校报《蕙风》、社刊《桃李》;近80位学生组成了“读书人”团队,每周晨会向全校师生推介一本书,分享读书体悟;阅读是输入,分享是输出,学生还举办“小说漂流”名著续写活动,各班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续写小说;杭州二中辩论队的学生进行了诸如“高中生要注重单科深入阅读,还是要注重全科广泛阅读”等的阅读主题辩论赛……通过各种阅读活动的组织,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情感被挖掘,眼界被开阔,涵养被滋润,在阅读和写作活动中获得感觉的契合、心灵的共鸣、精神的丰盈。

都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高中生正走向成年,需要掌握阅读技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能表达阅读体会。这需要语文教师大胆革新课堂教学,让阅读教学走向多面向,让阅读教学走向阅读教育。同时,学校管理者也需要有开阔的眼界,站在教育高地,为师生创设更好的阅读环境。

猜你喜欢
二中整本书杭州
解析几何试题精选
杭州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庐江二中简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