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培育与引领

2020-03-07 05:30曲展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民族地区价值观

曲展

摘  要: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所在。高校青年教师则是这些青年当中最具活力、最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最强的群体,是伟大中国梦的践行者。当今世界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加速了文化交流与意识形态影响,西方价值观对全体国民的价值观形成了冲击,尤其是对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影响巨大。本文以内蒙古6所高校青年教师为例进行研究,探索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培育路径。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

高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我国近2700多所高校在校生总人数达到近3800万人,专职教师136万多人,其中高校青年教师约86万,占比63.3%,在绝对数量上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当前,我国高校师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培育、践行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立场、价值观念的坚定性、主流意识形态导向的正确性、思想的深刻性直接影响“两个百年”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全球都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社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显著增多,出现了社会文化多样化、价值观多元化的现象,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压力,传统的大学校园核心价值观体系及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巨大挑战,直接影响到师生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和处世态度的科学确立。广泛的社会实践证明高校青年教师的“三观”是我国教育能否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显性和隐性教育的统一体。因此,在互联网视域下,我们要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引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舔砖加瓦。

一、高校青年教师及其价值观界定

何为青年教师?这是要首先需要明确的一个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民族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促进青年更好成长、更快发展,是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2019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培育的职责,青年教师责无旁贷。本文试从高校教育教学及科研现状对青年教师的内涵作出界定。按照《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定,本文所指的青年是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一线教师,不包括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一是基于年龄考虑。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相对较短,与学生年龄相差较少,对教育教学规律认识还不够清晰,价值观容易受到影响;二是基于工作性质考虑。他们都是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一线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都与学生密切接触,他们的价值观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所面对的各年级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何为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通常认为价值观具备独立性、社会性、异向性等特点。青年教师是刚刚步入社会,在学生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老师们在待人接物方式、分析处理问题、看待社会现象等诸多方面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可以被认为是价值观的主要內容,其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据此,笔者将其价值观划分为人生、政治、职业、道德价值观等方面。

二、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现状

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指的是教师行为中所内含的价值认知、思维方法、审美情趣、道德风尚等,体现教师在政治立场、人生态度、职业发展、道德遵循的自我约束。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6所高校,涉及2所本科、2所高职高专、2所民办或独立学院的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法,收回有效问卷246份。调查问卷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设计问题,力求客观、全面、精炼。通过分析发现调查样本中的青年教师主体是值得我们党和国家、人民、社会各界放心的,是可以引领大学生价值观的优秀青年群体。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受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青年教师的价值观日趋复杂化、多元化,同时在内蒙古地区呈现民族地区特色,须当引起重视。

(一)当前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的主流积极向上

正确的政治价值观。调查显示,在青年教师群体中的党员比例占据65%,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除此外的非党员教师,大部分人是关心关注政治生活的,在针对“您关心国内政治生活事件吗”的调查中,有94%的人选择了“非常关心”,有38%的人选择了“比较关心”,其他的人选择了“不太关心”。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所列举的诸多问题中,青年教师对关系到国家根本的利益的事件、关乎国家命运、中华民族尊严的事件极为关注。其中对各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关注度为90. 6%,涵盖了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两个部分。例如其中我们调查了对中美贸易战的态度,关注比例为87. 9%,涵盖了比较关注和非常关注两部分。这充分反映了我区青年教师的政治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是高度一致的。

积极健康的人生价值观。新时代为每个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调查显示,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观的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在针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问题的调查中显示,选择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做优秀教师的,比例占据了32.1%和65%左右。其中有36.5%的人选择了“被社会认可”,有12.2%的人选择“实现财务自由”。在对奉献和索取两者的关系问题调查过程中,选择人生中奉献是第一位、人生价值在于奉献的人数占据了56.%左右。在针对如何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问题中,大部分教师认同社会条件是其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个人努力是根本。其人数占据总人数的83%左右,这充分表明了青年教师在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越来越理性,可以深刻的认识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对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大的,个人价值的实现要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社会发展也离不开每个人的奉献。

爱岗敬业的职业价值观。全国教育大会上,习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教师肩负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教育质量高不高,关键看教师能不能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对青年教师进行职业认同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教师是认可自身所从事的职业,愿意为此奉献一生。在为什么选择当大学教师的问题中,有89%的人是因为喜欢当大学教师。在对当前工作态度的选择中,有85%的人员选择了非常好,有10%的人选择了比较好,其他人选择了一般。充分表明主体教师在充分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在学校应当在那些方面改进的问题选择中,前三项分别为学术氛围、科研条件、激励机制,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2%、25.4%、42%,可以看出他们在追求个人发展的同时,仍然十分看中外部环境的改善,所关心的问题也是十分具体的。

(二)内蒙古高校青年教师价值观所存在的问题

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建设。调查显示,青年教师价值观在现实层面表现为重视物质价值而忽视精神价值。青年教师刚刚入职不久,职称和科研处在教师生态“食物链”底端,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因而他们更加看重物质需求的满足,

他们和当代社会中的其他群体一样,都需要面对结婚、买房、生子、买车的社会压力。同时,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很少一部分青年教师存在攀比心态,他们普遍认可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但不满足刚入职的经济状况,忘记了习总书记说过的“选择教师就意味着选择清贫”的殷切希望。由此,当年轻教师的理想遭遇到现实生活的时候,他们大部分都会进行现实的选择,选择利己,并且崇尚物质选择,注重对自身能力的物质满足,将精力投放到如何加薪、升职等问题上,弱化了精神层面和思想层面的建设。

选择眼前利益,放弃长远利益。从哲学上讲,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能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质量的提升都是非常关键的。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普遍关心眼前的工资待遇、职称晋升等,对未来自身职业发展比较模糊。调查显示,基于这样的基本思想,在教学中就是出现了讨好学生、讨好校内权力部门的坏风气,不利于学风、教风、校风的建设。

个人主义抬头、集体主义低头。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一对“双胞胎”,如影随形,心中无集体那就是个人主义。个人利益的实现依赖于集体主义,调查发现,青年教师在注重眼前利益、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少部分青年教师出现个人主义抬头、集体主义低头的趋向。他们普遍认为个人的成功是首要的而忽略了没有集体、没有国家是不可能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长此以往,不利于个人的发展,更不利于学校和社会的发展。

三、民族地区高校教师价值观的培育与引领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标准。在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的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校青年教师是学历较高、视野广阔、普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步,更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积极加入中国共产党,自觉抵制西方错误价值观的的影响,主动与社会上所出现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混淆视听的错误行为与语言作斗争。尤其是在民族地区,要始终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决反对民族主义和大汉族主义。广大青年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上,理论结合實际,净化心灵、落实行动,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优秀师德是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要求就是要符合教师的基本要求。《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师德师风建设作出了总体部署,要求“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青年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青年教师更是中坚力量。新时代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要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教师热爱祖国、奉献祖国。还要坚持弘扬高尚师德,以榜样的精神感染人,鼓舞人,引导人,加强典型宣传引领。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

新时期师德的严要求是衡量标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这是当前全体高校教师必须遵循的,教师承担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更要做到模范标准。当前社会的剧烈变化导致一部分教师不能守住底线,频频爆出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其中青年教师占据相当比例。这就要求学校用好这把标尺,让青年教师在规范内快速成长,推动学校各校事业发展与进步。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民族地区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