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

2020-03-07 09:05丁一汇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预警系统灾害气候变化

个人简介

丁一汇,2001年至今,担任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獎,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获世界气象组织杰出工作成就奖,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和主持编写IPCC第一、二、三、四、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是国际上气候变化研究领域中有影响、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

在全球气候治理理念和行动下,建立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是减少日益增加的气候风险威胁和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和积极行动,这也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一个具有高度共识且可实施的重大倡议和计划。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起的“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倡议,旨在加强最脆弱国家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气候复原力。在前不久结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5次缔约方大会(COP25)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充分肯定了当时发起的建立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全球倡议。在过去5年中,主要的优先目标是加强气候最脆弱国家(76个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的早期预警系统和气候适应行动。这个倡议具有推广到全球所有国家实施的重大意义。它包括建立重大气候灾害的预警系统和防御系统,前者是以目前正构建的无缝隙全球气候预测系统(从2周到百年时间尺度)为科学支撑,后者是以各国已有的气象灾害防御和预警系统为基础,逐步形成全球化的联防联控防灾减灾体系。虽然上述目标和可行性是明确的,但由于资金、协调和合作机制以及科学认识问题等,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全球倡议的前景尚充满挑战和困难。目前只在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取得有限的进展。据世界气象组织(WMO)网站近期披露,对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的评估显示,在优先考虑的76个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中,已有44个国家获得帮助;迄今已向最不发达国家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投资4200万美元,并从其他发展伙伴的公共基金中额外动员了1.3亿美元。

科学研究表明,即使在全球采取减排行动之后,现代的气候变暖也不会停止或逆转,只能减缓变化的速度,以允许生物系统和人类社会有更多的时间去适应。也就是说,将来的气候变化与灾害是不可避免的,因而适应行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科学家通过许多研究进一步表明,全球气候已经对气候系统与人类系统的许多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有些已接近临界点,产生了重大的气象灾害,可能发生突变,带来灾难性后果,并且随着气候变暖的继续,灾害的风险也在增加。气候变化的研究本质上是尽可能规避和减少由现在和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因而,应对气候变化必然导致建立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的需求。

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由影响和风险评估、科学预测、预警方案制定、有效的通讯方式以及全社会协同而正确的响应能力组成。目前,科学界认为,这种气候阈值的早期预警系统是可行的。它能帮助各国政府和相关部门更有效地管理日益增加的气候风险,特别是超过不同阈值的气候变化影响所造成的风险。即使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由于预测的不确定性,气候风险早期预警系统在实际上难以实现,但是它仍然可以提供各种阈值对气候内部变率(噪音)引起的变化脆弱性的信息。

根据中国气候变化研究科学家多年的研究结果(见第一次到第三次国家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科学出版社),中国面临的重大气候变化影响及其风险至少有6个方面:(1)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随着气候变暖变湿对中国和亚洲邻近国水资源和环境灾害的影响;(2)中国气候变化对西部地区气候生态系统、水资源和环境灾害的影响;(3)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经济带(如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的影响;(4)气候变化对中国主要农业区包括粮食和经济作物区的影响,(5)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脆弱区的影响,包括西北防护林带、西部生态系统、大湖区(如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6)气候变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次生灾害(如重大洪水、持续性干旱、地质灾害等)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每年发布的灾害公报显示,目前中国遭受的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一直高居不下(如图)。

在构建气候风险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方面,我国目前已基本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日益完善的全球气候监测系统,尤其是全球气象和海洋卫星的观测系统。(2)目前正在发展和建立更完善的全球无缝隙气候预测系统,预测时间从两周、数年到几十年和100年,其中包括了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据此可预测发生在两周到100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引起的潜在灾害与风险。(3)我国正努力制定有效的气候适应和减缓战略,包括加强基础建设和构建新的防御气候灾害的重大工程,如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沿海岸地区重大灾害的防御工程(如上海),以及超大城市群日益明显的城市灾害(如强暴雨、高温热浪等)。(4)制定和执行更完善的防灾减灾计划,把气候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最大程度地保障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而,无论从需求还是从实际条件上,中国都能够在构建全球或地区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上发挥更重要、更积极的作用。

总之,目前全球气候治理除积极采取温室气体的减排行动外,同时也应该积极采取多种应对气候影响的措施,特别是重视构建全球气候变化早期预警和防御系统,以确保在气候变化影响下仍然可以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及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致谢:感谢巢清尘研究员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气候变化风险的全球治理与国家应对关键问题”的支持

猜你喜欢
预警系统灾害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披露要求与趋同分析
学校肺结核流行趋势控制及预警系统监测分析
俄太空预警系统探测到64枚导弹发射
2007:绿色企业
灾害肆虐
2015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2.74亿元
交通流量增长下的空管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WHO: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空气污染
谷歌数据显示:美国人不懂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