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团队的“和谐”怎么破

2020-03-08 02:54赵磊
销售与管理 2020年20期
关键词:建设性和谐相关者

赵磊

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管理团队的和谐”,其直接表现为:管理者缺乏信任,相互间缺少挑战,开会没有效率,关键决策一拖再拖,各说各话、避重就轻。人们更在意维护人际关系,而不愿触碰更深层次的东西。

规律

如果在管理团队中频繁出现以下情况,即为“和谐团队”,引导者需要帮助团队从组织文化、意愿动机、管理行为上获得突破:

1. 过多的平行线观点

每个参会者都乐于表达观点,但讲的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事实的全部。他们很少愿意与其他观点进行连接,自然不会有冲突发生。

2. 避重就轻

讨论的时候不关注重点,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触碰核心。

3. 规避冲突

人们不愿意直接指出造成问题的责任所在,找问题原因的时候也是倾向于帮别人开脱。

4. 只讨论,没结论

讨论很热烈,大家畅所欲言,但最终却没有明确的结论。

5. 有结论,没行动

讨论有了结论,大家都想当然地认为,这件事应该是别人去做,结果就是没有人做。

良性冲突推动模型

不习惯于冲突的团队,一般来讲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少适应冲突的组织文化;二是缺少建设性解决冲突的方法。遇到这样的团队,我会应用“良性冲突推动模型”。在团队内创建良性冲突,迫使变革参与者直面矛盾,促进文化变化,让大家学习建设性地解决冲突的方法。

1.目标是冲突之源

团队工作中没有冲突,很大程度源于团队对目标的认知不一致。每个人都很努力地要达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共同的目标,自然就没有冲突产生,组织资源也无法形成合力。

2.把团队放在无法逃避的冲突压力之下

大多时候,团队所表现的和谐,源于压力不够。明确的指标挑战与不可规避的情境,要成为一种压力,传导给所有人。当人们发现只能面对不能逃避压力时,会对团队内的冲突产生有积极影响。

3.逼利益相关者站出来

在讨论过程中,有问题提出来了但却没人接“话茬”,这时,首先要做的是先把利益相关者找出来。如果这个利益相关者是客户,那么就把与客户利益产生直接影响的人找出来,让他们直面问题,明确诉求,把猜测、犹疑放在桌面上谈。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谁痛”谁就有责任去推动问题的解决。梳理谁是问题的利益相关者,鼓励他们站出来,索取资源、聚焦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推动动作。

4.让“结果导向”成为一种压力

讨论过程中,追求 “结果导向”,会让人们打破“发言但不担责”的习惯。通过现场不断地追问:“你们的结论是什么?讨论的结果是什么?后续的行动是什么?谁来牵头?评估标准是什么?你需要哪些资源?你需要在座的哪位伙伴给你提供支撑?”等等。帮助团队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行为风格,有助于打破“和谐”的边界。

5.想法转化为行动,才可能触碰核心利益

“和谐团队”并不是没想法,而是想法很多、落实很少。人们往往是新点子层出不穷,但也是只出主意却很少会把讨论的内容落实到行动中。当想法转化为行动时,必然会因资源匹配、实施方法产生不同意见,从而触发冲突。因此,一定要坚持把行动落下去,用行动触碰到不同人的核心利益,从而促动冲突发生。

上面的思考,均来自以下三个假设:假设一:良性的冲突有助于组织发展;假设二:人们只会在触碰部门或个体核心利益的时候,才会产生真正的冲突;假设三:建设性的解决良性冲突,有助于新的思维模式和组织文化的生发。

要打造有效团队,就必须在组织内部提倡“良性冲突”的必要性。只有把沖突暴露出来加以解决,才能够更好地协同行动达成目标。如果冲突不能被暴露,那么隐秘的目的就会蔚然成风,人们会观望、撇清、推责。因此,暴露冲突、接纳冲突、提升良性冲突处理能力,应成为组织的核心能力。

猜你喜欢
建设性和谐相关者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本科教学中教师调课现象审视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益相关者逻辑下相互作用大学共同治理机制研究
XBRL的传播对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的影响研究
国有商业银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