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文化在人物装饰油画中的表达

2020-03-08 12:06张雨婷
艺术科技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人文精神

摘要:随着艺术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物装饰油画已进入人们的生活,公共文化在人物装饰油画中的表达变得尤为重要。绘画材料的升级发展,推动绘画技法的变革,艺术家创作的限制随之变小。这给艺术创作带来很大的便利,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纯形式主义出现。因此,艺术家在进行油画创作时必须注意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和意义。油画作为一种绘画方式,是传达艺术家艺术理念的一种媒介,人物装饰油画则是油画的一个分支。艺术家在创作人物装饰油画时,应当在注重装饰性的同时,关注艺术作品的公共文化表达。因此,人物装饰油画开始对公共文化进行传递,公共文化现象成为支撑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现实依据。

关键词:公共文化;人物装饰油画;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7-0070-04

0引言

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不断提高,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该更加注重作品内在文化的丰富和强化。人,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创造者,作为当代社会文化的最小组成要素,无疑是艺术家的创作对象。人物形象的选择丰富了创作的内涵,扩大了公共文化对人物装饰油画的影响。

1当代人物装饰油画创作的内容选择

1.1人文精神的体现

由于当代社会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交互设计、AI(人工智能)设计的兴起,当代艺术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潮流。受这一发展趋势的影响,人物装饰油画也开始向抽象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变。当代艺术绘画创作更注重表面现象,导致了纯形式主义的出现。艺术的发展应当符合人们的本心需求,艺术应是建立在内容之上的形式表达。若忽略了对绘画题材的审视和选择,油画作品将显得空洞且缺乏文化底蕴。人,是公共文化的最小组成要素。因此,人物装饰油画创作需要注重体现油画的丰富内涵及展现人文精神。随着当代油画的发展,油画的展现形式和内容题材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对艺术的多元化需求,也让人们进一步意识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即一切艺术创作应当不违背人自己的本心。

1.2公共文化现象的选择

人物装饰油画应当在满足艺术家艺术创作需求的同时,满足观者精神世界的需求,使艺术作品具有现实意义。这是公共文化符号下的艺术作品区别于一般艺术作品的地方。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上升和审美需求不断增大,艺术作品开始成为城市公共空间下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城市空间与多种公共空间的设计及装饰都成为了体现人文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常见的表达手段就是人物装饰油画创作,它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当代社会发展中,不同空间的人们的精神面貌。区别于对都市环境的直接描绘,人物装饰油画从人文角度出发,描绘社会的建设者、贡献者、见证者——人本身。而艺术家最关注的是以人为媒介,传达当下的某种公共文化。以人物为创作媒介,传达公共文化,既具有人情味又不会显得作品空洞,不会让含义浮于表面。结合社会现象和社会实际,展现现代社会的发展风貌,有利于传达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感知及对人精神面貌的关注。

当代油画创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人们物质精神享受的层面,更应该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进入当代社会发展的公共空间,作为一种装饰艺术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成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媒介。

2公共文化在人物装饰油画中的表达—一以忻东旺和博特罗的作品为例

2.1忻东旺

忻东旺是具有时代性的现象级艺术家,他的作品给人物装饰油画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极大。忻东旺鲜明的创作主题和内容选择区别于同时代大多数艺术家,这也使他成为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艺术家。那个时代,艺术家对公共文化的了解少之又少,人们的反叛精神觉醒,波普主义影响更甚。忻东旺却关注基层群众,打破了关于绘画流派的“主义”桎梏,把艺术创作的眼光投向了底层人物这一公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群体。

说起忻东旺的作品,必然联想到他笔下一个个生动的底层人民的人物形象。底层人物是公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群体。从城市空间来看,进入城市空间的他们,既不是城市人,也不是农村人,而是最具特征的边缘性人群。他们进入城市的“外衣”,被赋予了城市的意义。忻东旺作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明确地将创作对象锁定为底层人民,表达了一种独特的公共文化——小人物的文化,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忻东旺的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笔下的人物神态诙谐生动、身材比例夸张,这一切都使画面呈现出诙谐幽默的感觉。不同于常见的以底层人物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忻东旺的艺术作品并不压抑,也不沉闷。他并非一味展现底层人物生活的困难,也不是愤愤不平地指责时代发展对边缘人群的挤压,而是以这样一种表达方式表现小人物的喜悦。

作品《早点》(图1)绘制于2004年,作者选择了一个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场景。从画面的构图来看,人物占了画面的大半空间,且大都位于画面的横向中线上,这样使画面构图更加丰满。另外,人物也安排得当,有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的,也有群聚在一起的,体现出了疏密结合的节奏感。作者对场景的描绘虽让步于人物形象,但其通过简单的道具,如桌、椅、早餐和杂乱的空间,直观地展现出了一个早点摊的热闹景象。

从画面的内容来看,作者描绘的早点摊十分热闹,不同形象的人物处在画面当中。他们穿着不同的衣服,有着不同的身份,但是他们却同时出现在画面之中,出现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之中。他们代表着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了一种最直观的公共文化现象。作者并没有强调底层人民生活的困難,更多的是在传达生活的“喜剧”特色。

在忻东旺笔下,每一个人物都有他的表情和情绪,神态各异的人物体现着众生百态。透过这些面孔,我们不仅能看到作者的思想和作者眼中的画面,还能看到作者透过这些社会人物传达出的公共文化及人文情怀。这就是人物装饰油画对公共文化表达的意义。人物装饰油画创作从来都不是为了表达苦难,也不是为了空洞的形式主义而存在。

2.2费尔南多·博特罗

费尔南多·博特罗,哥伦比亚艺术家,被称为哥伦比亚国家人民的“信仰之父”。从这一称谓不难看出,博特罗对哥伦比亚这个国家及人民具有重要意义。博特罗是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家。博特罗用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强烈装饰性的人物油画作品,以此表现哥伦比亚的公共文化现象。

博特罗的人生经历十分曲折,虽然故乡是哥伦比亚,但他长期旅居国外,不过这并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个为故乡创作的“斗士”。一方面,哥伦比亚特殊的社会公共文化给博特罗带来了强烈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其艺术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20世纪上半叶的哥伦比亚,人们长期被封建落后的思想禁锢,社会文化形成十分困难。此时的博特罗意识到,应当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对社会文化现象进行反讽。

博特罗的绘画最大的特点是,无论是人物还是物品都呈现出一种“滑稽”的膨胀感。作为魔幻现实主义艺术家,博特罗并不是要用刻意的膨胀感制造噱头,而是想通过肥胖的形體,用夸张、魔幻的手段讽刺哥伦比亚社会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风气。归根结底,博特罗的作品是对社会现象的选择和真实反映,具有地域性特征。

其作品《达挪厄与黄金雨》取材于希腊神话。达挪厄的父亲阿古斯王收到了预言家的预告,他将会被自己的外孙杀死。为了防止这一事件发生,他将自己的女儿囚禁起来,关在一座高塔之中,禁止女儿与任何人接触。但宙斯爱上了他的女儿,并发现了这一事情,自己化身为黄金雨进入塔内使达挪厄受孕。最终阿古斯王没有能够掌握命运,死于自己的外孙之手。

画面总体为暖色调,略显黯淡,整体色调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画面人物符合作者“膨胀”的绘画风格,整个画面几乎被人物填满,构图十分饱满。画面中,整个卧室十分简陋,仅有一张床,人物置于床上。人物表情木讷(图2),冷漠板正,眼神中甚至带着厌恶和鄙夷,而故事表达的却是一场情欲之事。作者在绘画时,仅描绘了女人肥硕的裸体。女人举起的手肥胖而僵硬,似乎是在迎接一场爱欲的到来,又像是对这场爱欲毫无反应。肥胖的手掌和膝盖略有红晕,似乎是在暗示这样一场情事,但是女人的整个躯体向墙的方向倾倒,身体的肉也都向那个方向挤压。另外,作者突出描绘了主人公挤压出的双下巴,一切都显得那么滑稽,也展示出了一个女儿对自己父亲所做之事的嘲讽。这一题材也有很多画家进行过描绘,如提香、伦勃朗等。这些作家在绘画时大都重点突出女性肢体的柔美,或是对情欲进行表达,对女性独有的特征进行刻画。相比之下,博特罗的绘画风格展露无遗。他用具有批判性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放大了整体形象,缩小了局部五官,在有限的绘画空间里制造了激烈的视觉冲突,体现出了独有的绘画张力。在描绘希腊神话的同时,无情地讽刺、放大了哥伦比亚的社会现状。

3结语

本文以忻东旺和博特罗为例,从国内、国外相同的创作时代,不同的创作环境,不同的创作手法人手,站在魔幻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公共文化在人物装饰油画中的表达进行阐述。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家都能将自己所处环境的公共文化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以画为媒介,以公共文化为底蕴进行创作。社会公共文化的传达对人物装饰油画的创作具有现实意义,艺术家应当将目光放在人文精神的传递上,对社会公共文化现象进行表达。艺术创作是推进文化交流最有力的手段,不能忘记创作的本质,要回归初心。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创作主题的纯形式主义,艺术家应当注意人物装饰油画对公共文化的选择和表达。

作者简介:张雨婷(1998-),女,安徽合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孙献华(1968-),男,安徽淮北人,研究生,硕士,教授,系本文指导老师,从事壁画设计、写实油画创作及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公共文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公共文化服务路径探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人才队伍建设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