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2020-03-08 02:20王艳丽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思政职业能力辅导员

摘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职业能力水平的高低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非常关键性的影响,在“大思政”背景下尤为重要。分析了“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阐述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进一步提出了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有效路径,这是高等院校“三全育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思政;辅导员;职业能力

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实施,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辅导员职业能力,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和人才模式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学生主体的不断变化,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学生从90后发展到00后,这就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要求。

习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高等院校“大思政”格局的新任务。面对新时代催生的新问题以及如何加强“三全育人”,辅导员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不仅可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稳步发展,还可以提升高校“三全”育人工作质量。

一、“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内涵

辅导员职业能力主要是指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引导过程中运用的各项综合能力,包括了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日常应变和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具体来说,辅导员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包括了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法律素质。职业技能包括了教育引导、调查分析、科学处置、沟通协调、善后处理和科研创新能力。辅导员职业能力更多的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应该发挥政治辅导员的作用,更好地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亲密朋友的辅导员,应该引导青年人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国家命运、民族振兴结合起来,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困境

(一)主动性不足

辅导员自我提升的主动性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辅导员社会认同度较低。主要体现在辅导员身兼双重身份,既是学生管理工作者,同样是教师身份,不仅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的专业知识的传播者。由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繁杂,事务性工作较多,耗费的时间较多,专业方面花费时间较少,从而使辅导员缺乏专业归属感,从而出现缺少社会认同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外动力下降现象。二是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慢慢衰减,工作态度越来越消极,如果职位再得不到晋升,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会不断降低,从而要求自我提升的動能将会不足。

(二)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少

辅导员通过微信、QQ建立班级群,24小时关注学生动态和学生在线沟通交流,处理学生各种问题,这就决定了辅导员工作无规律、时间长、压力大、任务重、难度大。因此,繁琐的日常事务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辅导员对于学习有心却没有时间,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处理日常事务,对于相关能力知识的学习提升缺少科学系统的规划。

(三)理论功底薄弱,教育能力欠缺

为了兼顾专业的需要,高校招聘的辅导员大多数学习的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或心理专业。这就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的政治理论功底薄弱、教育引导功能欠缺,以及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面能力略显不足。因此,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缺乏理论高度和深度,对于学生的职业发展不能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四)培训机制不健全,职业能力提升待加强

繁杂的常规工作致使大部分辅导员无法抽时间学习和培训,甚至有辅导员因为太过于忙碌而不能坚持给学生上课,专业能力持续减退,科研创新能力不断下降,所以,在职称评定和职业能力提升方面都面临非常大的压力,深感前途迷茫,目前各高校在面对辅导员竞聘问题时还是没有给辅导员提供足够的晋升空间。

三、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习总书记指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大思政”背景下,我们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培养计划,激励辅导员自我能力的提升。

(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措施

一是学校要依据国家的要求保障辅导员数量,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确定生师比,减轻辅导员工作压力。同时,关注辅导员成长,助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家化发展,二是要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选拔辅导员,严格把关辅导员的选拔、招聘、考核和培养。三是改善辅导员的发展空间,高校应该支持和鼓励辅导员攻读更高的学位,鼓励辅导员从事与学生相关的科研课题研究,加强职业自信。四是要加强学习《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把《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二)尊重人才规律,制定培养计划

习总书记曾指出,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作为高校学生人生导师的辅导员,更加应该坚定理想信念,为学生梦想引航。目前的辅导员队伍个体差距大,素质参差不齐,而辅导员队伍建设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让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都得到提升。高校应该依据等级标准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同时让辅导员对照标准明确自己所处的阶段,依据学校的培养计划制定自己的职业方向和努力目标。

基于“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不仅要理想信念坚定、理论功底扎实、职业道德高尚、价值观念科学,还要有职业规划和目标,才能真正地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和领路人。

(三)营造良好氛围,激励自我实现

马斯洛的心理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需要得到社会的尊重,更需要得到个人发展。第一,高校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职业荣誉感、职业自信感。高度的职业自信可以增加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工作责任和工作担当,而职业自信则来源于职业能力的提升,所以,辅导员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参加培训,增强技能。第二,规划辅导员成长路径,指出辅导员岗位的成长方向,拓展辅导员职业能力上升空间,增强辅导员的提升动力。第三,要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激发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加工作热情。第四,积极鼓励辅导员参与对外交流访学,暑期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参与校企合作挂职锻炼,开阔辅导员眼界和能力。第五,高校应该为针对辅导员的职称评定和岗位晋升制定相应政策,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成长,以此激励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价值感。

(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三全育人”机制全方位地构建起“大思政”格局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框架,所有的人都必须行动起来加入到“三全育人”的工作中。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限定在思政课堂,还有其他的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立德树人为目标,并且融入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学生管理、教育教学、党团建设、就业指导、校园活动、教育实践等环节,各个环节相互关联、衔接,共同构成体系。

由此可见,要打造“大思政”的工作体系,需要全社会以及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从而切实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一个好的辅导员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新时代,只有全面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建立起一支有保障的辅导员队伍,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王艳丽(1985-),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马志娟)

猜你喜欢
大思政职业能力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