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3-08 02:20方勇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摘要:“学农不愿务农”的倒挂现象依然在涉农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究其根源,关键是在人才培养中没有深层次解决学生“爱农情怀”素养的培养所致。为探索解决涉农专业学生“学农-务农-爱农”的矛盾问题,以高职园艺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的“创新班”为试点,以推行“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为途径,分别从模式构建的主要内容、主要做法、模式试行保障措施和取得实效等方面介绍厚植“爱农情怀”、培养“农业创新创业”人才的途径和做法。

关键词:高职园艺;爱农情怀;进阶体验式;教学模式

国家从“三农问题”的提出,到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和实施,彰显了我国已经处在一个聚焦农业的阶段;也预示着“学农”、“务农”和“农业创新创业”的热潮已席卷而来。然而,当前许多涉农专业的学生“学农不愿务农”的现象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有些涉农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离岗率高达50%以上。究其根源,固然有农业是弱势产业、收入不高和世俗偏见等社会因素;关键还在于人才培养中没有深层次解决学生“爱农情怀”素养的培养所致。也就是说,涉农学生只有具有“爱农情怀”才能“用心去学农”“劳心劳力去务农”,才能真正投身农业农村去“农业创新创业”。因此,如何解决学生“学农不愿务农”的问题已经成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中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鉴于此,我们于2016年在园艺技术专业创办“现代青年农场主创新班”,首次试行以厚植爱农情怀为主线,以技能创新创业为核心,以一批地方性农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实践平台,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构建“知识、技能、情怀”深度融合的《“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试行《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实践考核体系》和《“班主任一专业导师一技能竞赛教练”三融合导师制度》,有效实施“理实结合、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培创”等措施厚植爱农情怀,培育学生农业创新创业素养,构建《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以解决涉农专业学生“学农不愿务农”的问题,为涉农专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会生产、懂技术、能经营”的高素质农业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可复制和推广应用的模式和经验。

一、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实行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实践考核体系。

创新构建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考核体系,考核体系重点突出参加“农业实践、农业专题报告、农业主题活动、技能竞赛和农业科研项目”等指标考核记分,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学生综合考核,记入学生个人学农体验档案。从制度上稳定和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为解决学生学农爱农的问题提供保证;从机制上培养学生“爱农情怀”,为学生培育和投身体验农业创新创业提供保证。

(二)运行“政校行企”长效协同育人机制

落实学校主体培育、农科院全程参与、农业局和团市委统筹支持、园艺学会行业指导的四方协作关系,明确职责、发挥优势互补。这种协同育人机制的运行,充分发挥校企优质资源,教学研究与企业产品研发相结合,共建设施一流的实训基地和科技研发中心,共同承担教科研项目。教师通过教科研中心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融入到专业教学,使教学内容始终与行业技术前沿保持同步;企业及时吸收转化科研成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同时,与重点家庭农场等企业共同制订培养方案、编制校本教材、建设教科研中心,引进企业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实训基地,学生进企业见习实习,实现了理实一体;同时,学校将励志教育、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等文化元素带进企业,并对企业职工进行培训,实现校企文化一体化发展。

(三)推行“班主任一专业导师一技能竞赛教练”三融合导师机制

高职园艺技术“赛教创融合”特色班的班主任必需选有责任心和有专业影响力的专业老师担任,主要负责学生“学农务农”的课外活动安排及考核。进入高职园艺技术“赛教创融合”特色班的学生,每人必须根据自身爱好和今后发展愿景选好专业导师(校内外老师),专业导师主要负责专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毕业课题设计和创业引导等;技能竞赛教练主要按竞赛项目要求,负责学生技能培训和创业创新教育等。

(四)试行高职园艺技术“1+2”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

针对学生存在“爱农情怀”薄弱、“学农不愿务农”、教学与生产脱节、学农不会务农和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现象,以厚植爱农情怀为主线,以技能创新创业为核心,以一批地方性农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实践平台,推行“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培创”等培育措施,科學定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重新建构《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实施“厚植爱农情怀”与“知识、技能、情怀”及“学农、爱农、务农、兴农”深度融合,实现爱农情怀素养、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高度融合,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按照企业生产管理要求,利用企业真实的生产场景,校企教师共同完成规定的“务农创业”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农爱农”的园艺专业人才。

二、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做法

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运行和实施,主要做法是学生在校6学期的学习全过程分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1-2学期):专业热情培养阶段

本阶段推行《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考核体系》,主要完成以下两项内容:第一是认知实践。重在人文知识、养成教育、专业基础课学习。通过安排学生到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2周的生产劳动、农企参观和开展诵读经典、校友专家的访谈、参加志愿者活动,传承中华文化,激发学生“学农”兴趣,塑造“农魂”。第二是职场体验。学习植物生产类课程,按班级组建模拟的股份制公司,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角色分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开展经营活动,将生产与经营有机结合,将“学农、爱农”教育贯穿学习全过程,让学生在“做事”中学习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意志品质。

(二)第二阶段(3-5学期):专业素质培养和提升阶段

学生进入“赛教创融合”特色班,实行“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继续实行《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考核体系》和《“班主任-专业导师-技能竞赛教练”三融合导师制度》。

第一,在学生完成大一的学业后,根据学生专业热情、学农务农的课外考核结果和学生意愿择优录取,组建高职园艺技术“赛教创融合”特色班。在完成规定课程的同时,学生必须根据自身爱好和今后发展愿景选好专业导师(校内外老师),主要参与专业导师的科研项目、社会服務项目和毕业课题设计等;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参与相关技能竞赛和创业和创业创新项目等。

第二,根据《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考核体系》的要求,必须利用课余时间或双休日,以个人或团队形式到相关家庭农场、金华市农科院、金东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单位,跟随校外导师训练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种苗生产等技能,通过真做实练、总结交流和反思共享,增强对农民的感情,熟悉“三农”工作,完成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第三阶段(第6学期):顶岗历练,职业素质养成阶段

本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深入农户和农企,在服务农户和农企过程中,突出岗位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意识培养,培养岗位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领悟企业文化和创业文化,磨练意志,提升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

(四)第四阶段(毕业后孵化培养):毕业后孵化培养,定编定岗,职业素质固化阶段

该阶段毕业后孵化培养阶段,学生毕业后,根据学生意愿和农场企业需要,毕业生可以进入相关农场,作为企业正式职工开始工作。该阶段学校主要工作是跟踪、引导和扶持等孵化培养,对学生的“学农爱农”“务农创业”的职业素养起固化作用。

三、试行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重点和措施保障

(一)创办高职园艺技术“赛教创融合”特色班

这是推行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也是普通园艺技术人才培养方式的补充。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报名和学院挑选的双向选择确定特色班学生;并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引入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二)建立和推行《高职园艺技术专业学生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实践考核体系》,从机制上给学生“学农、爱农、务农”综合素养培育提供保证

建立体验式学农务农的课外考核体系,考核体系重点突出参加“农业实践、农业专题报告、农业主题活动、技能竞赛和农业科研项目”等指标考核记分,并将考核结果列入学生综合考核,从制度上为稳定和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解决学农爱农的问题提供保证。重点要解决体验式学农务农考核体系的考核指标甄选、评价标准和学分互认等,关键要解决考核结果如何融入学生综合考核体系问题。

(三)推行“班主任、专业导师和技能竞赛教练”三者融合管理制度

实现“知识、技能、创业、情怀”与“学农、爱农、务农、兴农”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个措施的实行,关键要解决校外导师甄选聘任问题,以及各导师的职责和权利问题。

(四)重构《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推行“理实结合、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培创”等手段厚植爱农情怀、培养学生农业创新创业素养,以解决涉农专业学生存在“学农不愿务农”的问题。课程体系构建重点突出“理实结合、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培创”课程建设,构建如何激发青年学生创造活力,提高创业兴业能力的课程体系。关键要解决“赛教创融合”特色班的部分课程与普通班课程之间的学分互认问题。

四、试行高职园艺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取得的实效

我们在高职园艺2016级“现代农场主创新班”试行“进阶体验式创业教育模式”4年多以来,取得比较明显的实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园艺专业学生的竞赛获奖明显增加,获奖种类也明显拓展。如,园艺专业学生首次获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艺术插花”项目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获2018年第四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络经济专项(实践类)金奖1项。

第二,园艺技术专业也深受考生和家长的信赖。2018、2019年招生投档线位列全省农业类专业第一,2018年二段线录取人数达到31.7%,2019年二段线录取人数达到100%。

第三,园艺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及自主创业率优势明显。据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数据,2018届我校的园艺技术专业毕业一年后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和自主创业率为99.07%、75.35%和10.19%;而全省园艺技术专业毕业一年后平均就业率、专业相关度和自主创业率仅为95.72%、66.65%和3.89%。

作者简介:方勇(1967-),男,浙江永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及植物生长环境调控。

(责任编辑 曹雯梅)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