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2020-03-08 02:20邱琳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重要阵地,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诸多挑战。探讨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有效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引领力

在当今时代意识形态的较量中,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最重要阵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需要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网络空间新闻舆论的传播引导力以及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力。

一、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迫切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反映作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主流意识形态是指被多数社会成员实际接受并形成强大舆论氛围和心理倾向的意识形态。它是在意识形态斗争和文化竞争中形成的,是某一国家或社会广泛认同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存在反映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构建我国思想文化的中枢和支柱,具有增进政治认识,规范社会关系和维护政治稳定的作用。

(一)进一步推动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

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迫切需要不断深化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的认识,特别是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如何更好发挥引领功能、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是指在网络空间进行有目的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在该场域中生活和工作的公众,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力和执行力。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往往因网而生、因网而增,许多错误思潮也都以网络为温床生成发酵,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受到诸多挑战。若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失败,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会引发社会动荡,将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不良影响。如何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和领导权,有效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已经成为当前意识形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切实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需要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是指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高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广大网民在网络空间通过符号化的信息互动、情感交流、意见交换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思想与观念。在互联网成为以舆论斗争为代表的意识形态斗争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的情况下,科学防御网络信息代码背后的文化渗透,全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维护好、建设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关乎良好社会风尚的构建,更关乎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网络意识形态依托互联网,覆盖面广,参与门槛低,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强大的蛊惑能力。网络意识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直接导致了网络意识形态发展、传播规律的变迁。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的交互作用,加速了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发展和传播。

二、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面临的挑战及成因

(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力面临冲击

随着新兴媒体的兴起,各种不良社会思潮在网络场域颠倒是非,制造思想混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社会思潮网络渗透日益严重。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颜色革命”和“分化”的图谋,危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进而威胁到我国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敌对国家利用其在国际互联网的主导地位,通过发布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混淆视听的舆论,企图实现其意识形态的全球化,甚至凭借对互联网信息的控制权和强大的信息资源,在网络上散布各种政治偏见和谎言,肆意歪曲诋毁我国的国家形象、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网络霸权主义威胁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企图削弱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使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面临冲击。

(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面临挑战

互联网时代,海量信息涌现于网络空间,网络传播的开放性、隐蔽性、快速性及海量信息所具有的碎片化、表面化、大众化、情感化等特点,往往容易掩盖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核心价值。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网络空间信息传播的某些特点会削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引导力。网络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延伸,是现实世界的一种镜像,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便捷性、隐蔽性等特征。西方敌对势力及其代理人更是利用网络空间的这些特征,借助网络阵地对我国进行资本主义等价值观宣传,西方价值观所蘊含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价值观在网络甚嚣尘上,互联网成为西方国家制造社会舆论、发酵舆情事件和鼓吹西方价值观念的场所,致使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被弱化,导致部分网民,特别是甄别能力较弱的青少年思想迷失和价值观混乱。

(三)教育领域网络舆论的引导力面临冲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不断加强。但国外某些敌对势力凭借其在网络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网络作为意识形态渗透的工具,甚至把学校当作其思想渗透的重要场所,企图对我国实行“和平演变”。所以,必须清醒认识到,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着复杂的办学环境,需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尤其要防止国外某些敌对势力借助网络空间进行的思想渗透。国内外敌对分子及其代理人借助论坛、微信、QQ等网络舆论场,对现实社会中的重大或突发事件借题发挥、误导舆论、煽动网民情绪、推动网络舆情事件生成发酵,企图进行颜色革命和政治转基因工程,使老师们课堂上的正面教育受到冲击,教育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面临严峻的挑战。

三、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路径构建

(一)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

建设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巩固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理论武装,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主体,党员干部要熟读马克思主义原著,深入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文件,掌握其精髓,随时准备针对社会上网民关心的焦点热点事件给出准确解读,增强领导力,对网络场域意识形态给予正确引導。各级宣传思想部门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旗帜鲜明地讲党性,讲原则,提高政治鉴别力,充分认识到加强网上斗争就是争取人心的斗争,不容任何人、任何组织触碰政治底线,对网络上危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言行,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二)增强网络空间新闻舆论的传播引导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国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舆论“病毒”也在兴风作浪。国内外敌对分子及其代理人借新冠肺炎疫情设置议题妖魔化中国,借助论坛、微信、QQ等网络舆论场,对中国应对突发新冠病毒危机的措施罔顾事实,颠倒黑白,借题发挥,误导舆论,这也折射出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为此,一定要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大力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牢牢占据和控制网络空间的思想文化阵地和网络空间的舆论阵地,让主旋律、正能量充盈网络空间。同时,提高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认同,弘扬社会正能量,防范主流价值“淡化”和防止社会主流价值遭遇市场逐利性的侵蚀。西方有学者把“意识形态终结论”发展为“网络意识形态终结论”,认为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可以实现真正的自由,不需要任何约束,其实质是西方企图利用网络来巩固和扩大西方话语霸权,操控意识形态阵地。对此,中国必须针锋相对,不断提升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定义权、阐释权,建构和引导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牢牢把控对于各种事件正确评述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占有量,以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引领力。

(三)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形式的创新力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为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意识形态工作要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正确反映社会存在,增强对社会矛盾、问题、挑战的解释力,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道路的合理性、合法性。结合中国实际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开发适应意识形态话语传播特点和规律的系统运作方案,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体系来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此外,也要关注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形式的表达,忌套话、空话、假话,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而是要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可读性强、紧跟时代、人民关切、网民易于接受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满足广大网民在精神文化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作者简介:邱琳(1969-),女,河南信阳人,法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 张萌喆)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意识形态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供应链中入侵检测及防御子系统的投资机制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推动形成网络空间新生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