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7—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看男子跳马竞争态势
——兼析中外男子跳马水平差异

2020-03-09 08:00姚侠文
体育科学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转体锦标赛世锦赛

魏 栩,姚侠文

(1.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福建厦门 361021;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1982—2004年期间,中国男子跳马曾取得过辉煌战绩:除了李宁、娄云、李小鹏、陆斌等在世界体操大赛跳马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外,还创造了“娄云跳”“卢裕富跳”[1]“李小鹏跳”等难新动作,为世界体操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跳马曾经是我国体操男队的优势项目之一,但2005年后,从北京奥运周期至里约奥运周期的历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均不见我国运动员的身影。2017年进入新的东京奥运周期后,在第47届和第48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仍然没有中国运动员晋级。诚然,在资格赛、团体决赛和个人全能决赛中只要求跳一个动作的前提下,我国主力队员选用侧直990°[2]或前直900°,5.6分难度动作虽然不落后,但肯定不是杀手锏。说明我国优秀运动员中缺少顶尖跳马高手,参加国际大赛没有前沿难新动作的加入,不仅使运动员失去夺牌机会,还削弱了团体项目实力,削弱了我国体操强国的地位。

要改变目前我国男子跳马的困境,要了解当前世界男子跳马的水平和发展趋势,找出我国男子跳马与世界男子跳马的差距,有的放矢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变我国男子跳马的现状,培养尖子运动员,力争在世界顶级赛事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有中国运动员晋级并取得好成绩。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7年第47届、2018年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及201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的高水平运动员及他们所完成的动作和成绩。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法

通过央视转播、录像和网络视频,笔者观看了2017年第47届和2018年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全过程,还观看了201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全过程,记录并统计了部分数据材料。

1.2.2 文献资料法

借助中国知网高级检索功能,分别以“男子跳马”“体操世锦赛”和“世界体操锦标赛”等为检索关键词获取科研论文;利用期刊、百度(文库、体操吧)、搜狐、新浪、腾讯体育栏目搜索各大型比赛成绩、赛事直播、综述等,查阅、搜集并整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和比赛成绩数据,阅读相关论文20余篇,了解近年国内外男子跳马的重大赛事、竞技水平、发展趋势和评分规则等。

1.2.3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对部分体操领域专家进行了访谈,访谈对象包括教练员、裁判员以及体育院校的教授、副教授。主要人员有陆X、黄X、李X健、李X、李X玲、竭X安、何X、黄X爽等,访谈的主要内容是当前世界男子跳马的发展趋势及我国运动员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略。

1.2.4 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法

对第47届和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以及201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相关的动作类型、难度分(D分)、完成分(E分)、综合得分等进行了统计、对比和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两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跳马竞争态势回顾

2017年进入新的东京奥运周期之后,国际体联启用新修改的体操评分规则,其中跳马项目改变较大的有:难度价值分在2013—2016版下降1分的基础上,属于较高难度的动作普遍再次下调0.4分,原6.4分的动作下调为6.0分,6分的下调为5.6分,以此类推;为获得决赛资格,决赛中两跳动作必须是不同结构组别的动作,且第二腾空动作不能与第一次腾空动作相同或相似等[3]。

执行新评分规则至今,共举行了两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在2017年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日本名将白井健三战胜各路高手夺得冠军(表1)。在2018年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原里约奥运会冠军朝鲜老将李世光发挥出色,以2个高难动作战胜白井健三夺得冠军(表2);俄罗斯新秀达拉洛扬夺得亚军,日本白井健三屈居第三名。

新奥运周期征程过半,笔者依据这两届体操世锦赛跳马单项决赛的相关数据,对当前世界男子跳马竞争态势进行调研和分析。

2.1.1 各国参赛选手偏好使用前手翻类和侧手翻类动作

在第47届和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前手翻类(Ⅰ组别)使用13人次占40.63 %;侧手翻类(Ⅱ组别)使用12人次占37.50 %。踺子大类动作(Ⅲ、Ⅳ组别,无人选用Ⅴ组别动作)共使用7人次仅占21.87 %(表3)。其中前手翻类13次人中选用前空翻2周加转体动作的有10人次占该类近8成,转体类的只有3人次,且该类动作在48届世锦赛没有人选用(见表4);在侧手翻类动作中选用转体类的有8人次占6成多,侧屈空翻2周或加转体的有4人次。综合以上数据,在世界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前手翻2周加转体和侧手翻直体空翻转体的选用率较高居多,二者是当今男子竞技跳马的潮流动作。踺子类动作(Ⅲ组别)选用次数为5人次占15.62 %,且有增加倾向,此类动作有望与Ⅳ、Ⅴ组别动作成为今后各国运动员发掘难新动作的重点(表3)。

表1 第47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前三名成绩

表2 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成绩

表3 第47届和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动作类型统计表

2.1.2 各国选手普遍使用5.6分及以上的高难动作

两届世锦赛中,运动员共选用10个动作(表4),其中选用5.6分难度动作的人数最多,共有23人次,占71.87 %(表5)。排在第一位的是前团2周180°,有8人次占25.00 %;其次是踺直1080°,有5人次占15.63 %;第三是侧直990°有4人次占12.50 %。选用6.0分的有3人次占9.38 %,其中同一个人选用2个5.6分及以上的分别为4人和6人,共计10人,占62.50 %。说明参加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的运动员竞技水平和竞争实力都非常高。

表4 第47届和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选用的动作统计表

表5 第47届和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D、E综合分统计表

2.1.3 对动作质量和落地稳定性要求明显提升

由于新规则动作难度的贬值,动作完成分的占比明显增大。参加男子跳马单项决赛的运动员都非常重视完成动作质量和落地的成功率。由表5可知,两届世锦赛动作完成分达9分以上的有20人次占62.50 %,8分以下的只有2人次占6.25 %。综合得分即难度分(D分)+完成分(E分),要想得到15分以上是非常困难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难度分必须在5.6分以上;二是完成分必须在9.4分以上。第47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只有白井健三的踺直1080°得到15.200分和拉迪维洛夫的前团2周180°得到15.033分,其他运动员综合得分都在15分以下(表1、表2)。因此,综合得分在14.5分以上的动作,质量和落地的成功率都相对好。两次世锦赛综合得分在14.5分以上的共计24人次,占75.00 %;14.5分以下的只有8人次,仅占25.00 %(表5)。

2.1.4 高难度和高质量动作的有机结合是男子跳马的发展方向

由第47届和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夺得前三名运动员的材料可知(见表1、表2),在两跳的平均难度分差不多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动作就成了取胜的关键。如第47届世锦赛日本的白井健三两跳的平均难度分为5.4分,不如乌克兰的拉迪维洛夫两跳的平均难度分5.6分,但白井健三动作的平均完成分高于拉迪维洛夫,最终白井健三夺得冠军,总分为14.900分,拉迪维洛夫屈居亚军,总分为14.899分。另外,如果难度分很高,即使动作质量不是最好,但落地基本站稳,成功率较高,也能使运动员取得好成绩。如第48届世锦赛朝鲜老将李世光两跳的平均难度分6.0分,远远高于俄罗斯的达拉洛扬5.6分和日本的白井健三5.4分,虽然他的两跳完成分都不如后两名运动员,但总体质量较好,两跳的完成分接近9.0分使其最终夺得冠军,总分为14.933分,达拉洛扬和白井健三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总分分别为14.883分和14.675分(见表2)。

2.1.5 创新加难仍然是运动员追求的目标和男子跳马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历史,里约奥运会周期是男子跳马创新加难的高峰期,有多名高手创新和使用了不少高难动作。如韩国的梁鹤善在跳马单项决赛中做过6.4分的前直转体1080°和侧直1170°;朝鲜的李世光完成过6.4分的侧团2周转体360°和前屈2周转体180°;日本的白井健三完成过6.4分的踺直转体1260°;乌克兰选手拉迪维洛夫冲击过7.0分的前团3周等。创新和使用高难动作是有风险的,有的失败了,有的成功了,朝鲜老将李世光经过多年的磨练,所完成的2个高难动作在跳马单项决赛中的成功率也比较高,他在里约奥运会出色地完成了后团2周转体360°和前屈2周转体180°夺得跳马冠军。

进入新的东京奥运周期,男子跳马动作的难度分贬值[4],有些运动员为了求稳,不敢轻易使用6.0分的高难动作。如在第47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日本的白井健三没有使用踺直转体1260°,而是使用5.6分的踺直转体1080°和5.2分的侧直转体810°,因为没有遇到更强的对手,最终凭借高质量两跳动作夺得冠军。到了2018年第48届世锦赛,朝鲜老将李世光回归赛场成功地完成了6.0分的前屈2周转体180°和后团2周转体360°,击败了两跳难度分比较低而动作质量比较高的白井健三,再一次夺得跳马世界冠军。这说明创新和加难仍然是男子跳马夺金的重要因素和发展动力。

2.2 中外高水平竞赛对比看问题找差距

2004年李小鹏折戟雅典奥运会后一蹶不振,2009年随着杨威、陆斌和李小鹏等跳马名将的退役,我国男子跳马竞技水平陷入低谷,近15年来沉痼自若未见破局。时至今日,男子跳马已然成为我国体操的弱势项目。

笔者结合专家访谈和2018年最接近的两次国内外大赛的材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两组数据分别是:2018年5月广东肇庆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表6),2018年10月卡塔尔多哈的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表2)。

表6 201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成绩

2.2.1 中外运动员使用动作类型对比

第48届世锦赛中参赛选手共使用了4种类型8个动作,全国锦标赛只使用了3种类型8个动作(其中两个难度仅为4.8分)。数据显示(表4、表7、表8),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运动员选用的动作类型比较全,共选用了4种类型8个动作,其中多数人选用前手翻类Ⅰ和侧手翻类Ⅱ动作,各有6人次;选用踺子类Ⅲ的3人次,选用踺子180°类Ⅳ的1人次。动作类型覆盖面广,意味着选手技术水平全面拥有更多的选择,选手可以根据自身优势筛选制胜动作,这也为加难、创新打好了基础。我国运动员应该学习和借鉴其经验。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选用前手翻类Ⅰ和侧手翻类Ⅱ动作的人占绝大多数[5],分别有7人次(占43.75 %)和8人次占(50.00 %),踺子类Ⅲ动作没有人选用,选用踺子转体180°类Ⅳ动作只有1人次占6.25 %。国内选手参赛动作基本集中在Ⅰ、Ⅱ组别以绕身体纵轴转体形态上,动作组别集中、类型很少,导致动作相同或相似度高,新评分规则不提倡这种动作扎堆行为,会对两跳动作相同或相似加重扣分惩罚。国际体联此举目的就是鼓励动作多元化,使竞争更趋激烈,同时提高赛事观赏性。从前文分析可知,踺子类Ⅲ动作有增加的趋势,很可能成为未来跳马动作创新加难的喷发阵地。由于规则的前瞻性,踺子大类动作(包括Ⅲ、Ⅳ和Ⅴ组别)还未被各国选手大面积开发和攻克[6],这也为国内外运动员提供了公平的竞争平台。

表7 第48届世锦赛和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动作类型统计表

表8 2018年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选用动作统计表

2.2.2 中外运动员使用组别动作对比

中外运动员均偏好使用前手翻类Ⅰ和侧手翻类Ⅱ组别动作,但空翻类和转体类动作占比差异明显。数据显示(表7),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选用前手翻类和侧手翻类动作的运动员较多,各有6人次,合计12人次,其中选用空翻类动作的有7人次占58.33 %,选用转体类动作有5人次占41.67 %,动作类型相对均衡;全锦赛中多数选手也选用前手翻类和侧手翻类动作,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16套动作的第二腾空竟有15人次使用转体类型动作,占比高达93.75 %。说明中国运动员少有人去攻克难度较高的空翻2周或加转体的动作、开发其他类型动作意愿不强,甚至连我们自己曾经的必杀技“李小鹏跳”也没很好地完成衣钵传承,我国面临动作储备严重不足的窘境。

研究表明,空翻类动作在落地稳定性方面较易控制,其可使用数量和新难度价值开发等方面都优于转类动作[7]。我国运动员应尽快学习多种多周空翻的动作并提高动作水平[8]。在动作加难和创新方面,国外强手已抢先一步,如韩国的梁鹤善、朝鲜的李世光和乌克兰的拉迪维洛夫等运动员经过多年训练和大赛洗礼已经形成了明显优势。

2.2.3 中外运动员选用的动作难度对比

外国优秀运动员选用动作的难度(D分)远高于我国选手。数据显示(表9),在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动作难度分在5.6分以上的选用次数有14人次占87.50 %。其中,冠军李世光完成的两跳动作均达到惊人的6.0分。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没有人选用6.0分的动作,使用5.6分的只有6人次占37.50 %;大部分人都选用5.2分以下的动作,共10人次占62.50 %。当今跳马技术水平与动作难度整体提升,对选手的训练强度和竞技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没有世界一流水平难度动作就不可能在同一层次上与对手展开竞争[9]。

另外,世锦赛两跳平均难度分在5.6分以上的动作有6个人使用占75.00 %,5.4分的有2人使用仅占25.00 %(见表2);全锦赛两跳平均难度分都在5.4分以下,其中5.4分的动作使用人数有3人占37.50 %,有5人使用难度分在5.2分以下动作占62.50 %(见表6)。难度是衡量运动员实力的重要标志,选择合理的难度价值的动作组合是运动员比赛获胜的重要保障。决赛最终名次排序与动作难度具有高度相关性[10]。我国运动员缺少5.6分以上高难度动作组合,在国际赛场上暂不具备争夺奖牌的实力。

2.2.4 中外运动员选用动作的完成质量对比

世锦赛优秀运动员完成的动作质量(E分)高于全锦赛选手。据统计(表9),第48届世锦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运动员完成分,9分以上的有9人次占56.25 %,8~9分之间有6人次占37.50 %;在全国体操锦标赛男子跳马单项决赛中完成分在9分以上的只有5人次占31.25 %,大部分都在8~9分之间有9人次占56.25 %。从综合分(D+E)来比较,外国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质量也高于我国运动员,第48届世锦赛综合分在14.5分以上有12人次占75.00 %;全国体操锦标赛综合分在14.5分以上的只有3人次占18.75 %,绝大部分都在14.5分以下,共13人次占81.25 %。动作完成分低的最主要原因是第二腾空高度不够[11],时间短而空中动作仓促,难免出现分腿、绞腿、勾脚尖、转体不到位及落地不稳、出界等扣分因素。缺乏高质量的难度动作是没有实际价值的[12]。

表9 中外男子跳马单项决赛D、E综合分统计表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当前世界男子跳马的竞争态势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水平赛事中,各国运动员偏好选用前手翻类和侧手翻类动作,其中选用前手翻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和侧手翻直体空翻转体的相对比较多,踺子类有增加的趋势;(2)运动员普遍使用5.6分及以上的高难动作参赛;(3)新规则导致动作难度贬值明显,对动作质量和落地稳定性的要求相应提升;(4)高难度和高质量动作的有机结合是男子跳马的发展方向;(5)创新和加难仍然是运动员追求的目标和男子跳马发展的必然趋势。

3.2 启示

难、新、美是体操运动的生命力。国际体联四年一周期对评分规则的调整,使体操发展方向更加明晰。2018年卡塔尔第4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结束后,中国体操领队叶振南表示,将继续从动作难度、动作质量和心理建设等方面打磨提升整支队伍的大赛能力[13]。就男子跳马项目来说,笔者通过对比中外选手的竞技水平,看到了差距,得到如下启示:(1)认真解读新规则对跳马项目的导向作用,领会精神,吃透规则,及时调整训练方法、竞赛策略,尽快融入国际体操大家庭行列;(2)倡导科学训练,严控伤病、延长运动寿命,发挥我国人员基数大的优势,广纳跳马优才,并向全能型人才方向培养;(3)敢于探索,大胆创新,发扬“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鼓励跳马尖子在国内优越的训练基地自由流动,参加轮训、专训和特训等。根据运动员个人特点,制定中长期训练计划,在严把动作质量关的前提下,熟练掌握多种动作组别的不同类型动作,尤其注重对踺子大类动作(Ⅲ、Ⅳ、Ⅴ组别)的科研、训练、经费和人员投入,突破创新加难瓶颈;(4)加强与国外跳马高手技术沟通、交流,不定期派员参加他国(俱乐部)体操赛事或集训,“走出去”主动多学习取经。我们共同期盼中国男子跳马竞技水平早日腾飞、强盛和复兴,在世界体操竞技赛场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转体锦标赛世锦赛
爵士啦啦操“跳跃类难度”动作运用分析——以2019年啦啦操世锦赛前六名为例
“披萨锦标赛”
2022.02二月羽坛:洲际锦标赛纷纷上演
星问答
昆楚高速公路 西河特大桥上跨成昆铁路成功转体
British Beard Championship英国胡须锦标赛
好眼力锦标赛
我国桥梁转体刷新世界纪录
某混合梁转体斜拉桥称重及配重研究
最多观众的世锦赛伦敦田径世锦赛10天卖票70.5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