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居民常见慢性病患病及行为危险因素调查

2020-03-10 10:55汤海英徐海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2期
关键词:吸烟率肥胖率患病率

陆 燕 陈 英 汤海英 徐海峰 高 阳 张 琳

(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49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严重挑战。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甚至呈年轻化趋势。由于慢性病病因不明确,需长期治疗,且并发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对个人、家庭、社会负担显著增加,影响经济发展[1]。行为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缺乏锻炼等,对其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及死亡影响很大,控制这些行为危险因素对于降低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作用。为了掌握奉贤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及这些行为危险因素情况,本研究对2016年奉贤区开展了此次调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抽取全区18岁及以上1080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及身体测量。

1.2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epidata两遍录入,SPSS20.0统计分析,慢性病患病率、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均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 全区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几种主要慢性病自报患病率分别为:高血压19.35%,糖尿病6.0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70%,脑卒中1.20%,哮喘3.15%,恶性肿瘤1.94%,且慢性病患病率均呈现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P<0.05)。其中高血压、脑卒中、哮喘≥75岁的人群患病率最高,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60~74岁的人群患病率最高。在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性别自报患病率中,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几种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2.2 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

2.2.1 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与饮酒情况 全区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21.06%,现在吸烟率17.25%,过去30 d内饮酒率20.56%,45~59岁男性的吸烟和饮酒率最高。见表3。

2.2.2 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控制情况 全区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中心性肥胖率分别为29.63%、8.89%、26.67%,其中男性分别为35.94%、7.30%、27.22%;女性分别为22.78%、10.62%、26.06%;超重率男性大于女性,有统计学意义(χ2=22.400,P<0.001),肥胖率女性大于男性,有统计学意义(χ2=5.539,P<0.05)。见表4。

2.2.3 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情况 全区18岁及以上居民身体活动偏少,每日平均总体活动时间仅1.38 h,每日静态行为时间3.43 h。见表5。

表1 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年龄自报患病率

表2 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性别自报患病率

表3 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与饮酒情况

表4 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肥胖及体质量控制情况

表5 18岁及以上居民每日平均总体活动时间及静态行为时间

3 讨论

此次调查中,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分年龄段自报患病率显示,45~59岁患病率和65~74岁患病率几乎持平,提示慢性病患病的人群正呈现年轻化,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吸烟率和超重率也最高,达到29.16%和45.97%。因此,现阶段我区慢性病防控应同时关注年轻化的这种趋势。

吸烟、过量饮酒、肥胖、超重、缺少体育锻炼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的危险因素[2],调查发现本区18岁及以上居民吸烟率为21.06%,每日吸烟者居民中开始每日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1.68岁,30 d内曾经饮酒率为20.56%,居民体质量超重率为29.63%,肥胖率为8.89%,中心性肥胖率26.67%,居民平均每日总静态行为时间为3.43 h,而每日平均总体活动时间仅为1.38 h。吸烟率低于北京怀柔区的研究[3],但高于湖北省石首市的研究[4]、饮酒率均低于北京和湖北[3-4]。我区主要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仍普遍存在。

慢性病的防治措施为:建立健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慢病防治体系,减少早卒,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预期寿命。适应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整合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积极引进高端医疗服务项目,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提能升级。继续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以世界卫生组织《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为依据,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加强创建无烟环境等慢性病危险因素综合控制工作,促进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从而控制心血管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要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分类指导,利用多种途径,切实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逐步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三位 一体的网络系统,加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指导,社会、个体、社区共同参与,健全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5-20]。

猜你喜欢
吸烟率肥胖率患病率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神数据
韩国吸烟率大降,多亏烟涨价
美军肥胖率上升,海军最肥
HIV感染者吸烟率高
日本人最瘦,美国人最胖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