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0-03-11 09:21许智永许以德林珊婴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0年1期
关键词:肺栓塞肺动脉溶栓

许智永 许以德 林珊婴

急性肺栓塞是常见的心肺血管急症之一,是由外源性或内源性的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或其支系,造成呼吸及循环功能失常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症候群[1]。其病理生理过程中涉及缺氧和二氧化碳堆积,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功能障碍及可能存在心肌缺血、缺氧、损伤,甚至引起死亡。未获合理用药的患者病死率达25%~30%,欧美发达国家急性肺栓塞的病死率位列恶性肿瘤及冠心病之后,占全因死亡率的第3位[2]。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与右心疾病息息相关,右室肥大和某些病症合并肺动脉高压均显示QT离散度增加[3]。本研究探讨QTd在急性肺栓塞患者与健康者间的差别,以及溶栓治疗对QTd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符合溶栓治疗条件的急性中高危肺栓塞患者44例,其中女16例,男28例,年龄40~76(59.3±10.9)岁;另以36例社区居民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女13例,男23例,年龄38~74(57.8±10.7)岁。两组年龄、性别比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 排除与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近期自发性颅内出血和活动性内出血;6个月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1个月内有神经、脊柱手术;近期头部骨折性外伤或头部损伤及难以控制的重度高血压 (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纳入标准:依据2018年《肺血栓栓塞诊治与预防指南》,经肺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证实中高危肺栓塞,发病时间不超过10 d,无溶栓禁忌证。

1.3 治疗方法

诊断明确后,即刻以静脉溶栓,尿激酶负荷药量4400 IU/kg,静脉注射10 min,随后采用2200 IU/(kg·h)持续静脉滴注12 h[4]。溶栓结束后静脉滴注肝素1000 U/h,滴速以调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维系在对照值2倍为基准,使用时间不超过10 d,华法林可与肝素同时或应用肝素后7 d内开始使用。华法林使用剂量的指标为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lNR)维持于2.0~3.0。溶栓前后追踪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指标。

1.4 QT间期与QTd的测量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QTd的变化

心电图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QTd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但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后的QTd比溶栓前显著减小(P<0.05)。见表1。

2.2 溶栓前后临床指标的变化

所有肺栓塞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胸痛和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显著下降,血压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P均<0.05),说明溶栓治疗效果理想。见表2。

组别nQTd/msQTcd/ms健康组 3631.67±7.9834.11±2.48肺栓塞组溶栓前4460.82±6.71a77.97±6.39a肺栓塞组溶栓后4452.71±6.68a,b59.98±11.19a,bF值 174.50314.00P值 0.000.00

a: 与健康组比较,P<0.05;b:与溶栓前比较,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肺栓塞患者QTd和QTcd较健康对照组均明显增大,溶栓治疗后的QTd和QTcd均比溶栓前显著减小,但仍大于正常健康对照组。这与国内丁筱雪等[5]的研究结果一致。QTd是一项评估心脏同步复极水平和除极顺序即激动传导相关的指标[6]。由于QTcd矫正了心率对QT间期的影响,临床上基本采用QTcd衡量QTd。目前,QTd在冠心病、长QT间期症候群、心律失常(特别是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脑卒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判定等方面均有较高的价值。但有关急性肺栓塞QTd的报道尚不多见。急性肺栓塞患者QTd增大的机制可能涉及下列几个方面:① 由于肺血管进行性闭塞,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压力急剧增加,因承受能力有限,右心室被动扩展,室壁压力负载增高,右冠状动脉受压,致其管腔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急性肺栓塞患者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诱发心肌缺氧缺血。缺血区和正常心肌之间复极不同步,或与顿抑、冬眠心肌混合存在,导致QTd及QT间期延长。② 细胞膜Na-K泵能量不足致泵功能障碍,细胞内外离子运转失常,细胞外低钾、低钙,使血钾血钙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增大,动作电位时程延长,心肌复极不均一性变大,致QTd延伸[7]。③ 肺动脉受阻,肺血管床横断面积减小,肺动脉压大幅提高,致右室大,心肌细胞排列不规整,改变心肌结构,使心肌电重塑,部分心肌延期复极,至QTd变大。④ 急性肺栓塞致肺血管床横断面积减小,压力增加及心输出量减少,激活血管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血栓素A2、前列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等物质分泌,引起心肌功能失衡,心肌细胞复极不协调,致QTd及QT间期延长。

已有研究显示,在发作12 h内溶栓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d较溶栓前显著减小[8]。本组急性肺栓塞患者,经溶栓用药后QTd及QTcd较入院时明显减小,说明溶栓治疗后堵塞肺动脉的栓子被完全或部分消融,右心负荷及肺动脉压降低,心肌缺血得到改善,心肌复极均一程度增大,使QT间期及QTd缩短[9]。溶栓后QTd仍比正常健康组大,说明溶栓治疗后心肌缺氧缺血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不是完全恢复正常,所以依然要开展抗凝等进一步的治疗。

同样经溶栓治疗后,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指标好转,呼吸困难和胸痛改善、心率与呼吸频率降低、血压和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溶栓治疗可扫除相对新鲜的血栓,贯通被阻断血管,改善肺循环梗阻,缓解右心负载,降低肺动脉受压,优化通气/血流的比例失调,纠正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同时进一步改善机体氧合和右心功能[10]。所以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前后PaO2、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临床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表明溶栓疗法有效。

QTd反映心室肌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可辅助评价心肌缺血、某些心血管疾病及判定预后。该指标具有操作方便、测量简单、无创、价廉、易推广及易普及的优点,同时,也可用于评价溶栓治疗的疗效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等。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样本相对较少,今后需继续观察、论证。

组别心率/(次·min-1)呼吸/(次·min-1)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PaO2/mmHg溶栓前97.50±4.9925.32±1.6394.07±3.7059.86±2.4270.75±4.63溶栓后76.61±8.6318.48±1.25107.39±15.6471.48±2.5488.57±1.66t值 19.1334.62-5.75-32.44-23.58P值 0.000.000.000.000.00

猜你喜欢
肺栓塞肺动脉溶栓
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产前超声筛查与诊断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致死性肺栓塞的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精准预防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警惕隐形杀手“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