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人口老龄化教育

2020-03-11 09:41
老年教育(老年大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敬老老龄人口老龄化

【内容提要】文章从分析我国老年人口的形势入手,提出对老年群体要进行生命历程、独立自强、科学养生、积极预防、积极康复和养老观等六项内容的教育。把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老年大学、乡镇老年学校、村(社区)老年教育中心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教育的有效举措。应结合传统节庆日、敬老月、老年节等系列活动进行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宣传,并创新教育形式。及时总结活动的好做法和新成效,从而不断提高老年群体活动的参与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良好氛围,对于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大格局,确保全体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如何有效进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本文就此问题谈点个人浅见: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形势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到2017年的18年间,老年人口净增1.1亿,2018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过1000万,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同时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特点。针对这一国情现状,全国老龄办等14部门提出了系统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方案,主要包括五项内容: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教育、孝亲敬老文化教育、积极老龄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要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新时代老年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努力做“三有”老年人,而且要把有作为放在第一位。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表示,开展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教育,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旨在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视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

对老年群体要进行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的教育

一要进行生命历程观教育。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武装头脑,全面阐释和深入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等,引导全社会准确把握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共识和观念。要认识老年期,适应老年期。养老是老年期的一种生活方式,以共性为主,不要刻意把老年人与社会隔离开来,不要把老年人过度养起来,也不是所有老年人都需要照顾和护理,真正需要照顾和护理的只是少部分高龄、失能、多病的老年人。

二要进行独立自强观教育。要继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省情市情教育,以及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持续培育孝老爱亲文化,弘扬养老孝老敬老社会风尚,深入挖掘典型人物及事迹,结合“敬老文明号”等创建活动,开展创意新颖、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老年人增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讲好老龄故事、传播老龄声音,发挥正能量,作出新贡献。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把广大老年人当作社会的宝贵财富,当作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当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三要进行科学养生观教育。要积极向国内外宣传我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我国在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业发展、健康老龄化、老年宜居环境、老年维权、老年优待、老年教育、老年文化体育、老年社会参与、老年社会组织、老年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宣传各级党委和政府对老龄事业的重视支持和对广大老年人的关心关爱,提升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健康素养低是老年群体面临的共同问题,想健康又不知道如何保持健康,这是老年群体遇到的普遍性困惑。有些老年人盲目吃保健品、吃素、减肥,最后瘦到皮包骨头,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调查,我国约有一半以上老年人营养不良。所以进行科学养生观教育势在必行。

四要进行积极预防观教育。开展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教育,把弘扬孝亲敬老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敬老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历史文化传承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重视家庭建设,教育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实现家庭和睦、代际和顺,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大力倡导全社会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宣传敬老典型,讲好敬老故事。当前全社会普遍缺乏老年人功能衰退和失能失智预防的理念,大多数只关注失能失智后的康复和照护,其实应该把关口前移,在政策和务实层面更加注重预防,这是健康老龄观的核心要义。比如可以通过综合的评估和干预,可以防止和延缓老年人从虚弱状态陷入失能半失能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止老年人跌倒,防止已经失能半失能老人加重病情。再如,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前期的认知症患者和高风险的患者,这是认知症防治的最有效的办法。要牢固确立和践行积极预防的新理念。

五要进行积极康复观教育。生物学的最基本原则是“用进废退”,老年人即便失能,也绝大部分具有康复价值。延缓失能过程非常重要。护理的新理念不是替代,是辅助。我国康复辅具业发展非常有前景,发达国家老年人、残疾人康复辅具配置率达到90%左右,我们国家康复辅具配置率只有10%。世界卫生组织也对我们讲了,要警惕照护依赖的倾向。因为没有积极康复观就有可能导致过度照护。

六要进行积极养老观教育。要继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省情市情教育,以及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老年人要有养老的追求、梦想和规划,躯体可以老,精神不能老,北大哲学系被誉为北大长寿俱乐部,他们为什么会长寿?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部兴趣都在学术研究,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不求寿而得寿,埋头学术,不知老之将至。这大概就是艾伦·朗格讲的,专注力是对抗岁月的力量。

具体举措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开展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方面,莆田市老年大学结合本校、本地区实践做出了一系列探索。

一是国情教育进课堂。把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老年大学、乡镇老年学校以及村(社区)老年教育中心的教育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老年大学教育老年人的重要阵地,组建莆田市“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宣讲团及“万年青”老干部志愿者和妈祖义工骨干,在社区、养老机构、老年大学、基层老年协会等场所开展宣讲,围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老龄工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宣讲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宣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老龄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宣讲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二是扩大宣传覆盖面。举办宣传报道员和班主任培训班,开设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专题讲座。由宣讲团成员深入每个班开展课前5分钟的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宣讲活动,并定期深入社区和农村基层老年学校进行宣讲,主要针对社区老年和青少年开展宣传教育。同时发挥主流媒体引领作用,利用党报——《湄洲日报》“老年教育专栏”阵地做好向党政干部宣传好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的重要意义。开设专刊专版专栏进行集中重点宣传,包括教育活动的部署、重要行动、社会反响、经验典型等。充分利用学校电子屏、宣传栏、展板、标语、海报等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学委会专栏、《莆田老年教育》杂志、校园网络、微信公众号、校报等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报道。确保活动有声音、有氛围、有影响。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传统节庆日、“敬老月”“老年节”系列活动进行积极老龄观国情教育宣传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主题活动。广泛运用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文艺演出、书画创作、摄影展览、体育健身等有效途径,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三是组织文学艺术创作。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要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实施一批反映老龄事业发展成就的文化项目,组织拍摄涉老题材的优秀视频、摄影作品、敬老养老助老等展演展播活动。

四是创新教育形式。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和活动阶段,探索创新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有效形式,及时总结活动的好做法和新成效,提高活动的参与性、实效性、针对性。

1.校教研室和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会成员,把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和积极老龄观教学作为一个新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力争研究出成果。

2.建立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丰富基层老年教育服务形式与内容。学校与市民政局合作,在全市有效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为社区、老年教育机构及养老服务机构等提供支持服务,共享课程与教学资源。

3.实行“开放办学”,大力发展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以选送教师、配送学习资源、提供人员培训等方式支持基层开展老年教育。为推动和促进全市各级各类老年学校开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加强老年教育的内涵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敬老老龄人口老龄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篆刻
“葡萄哥”的敬老情
敬老爱老防跌倒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