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中国大国担当

2020-03-11 07:35王少光张永红
求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同体命运理念

王少光 张永红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掀开了中国同世界交融发展的新篇章。中国的历史定位正从“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转变为“世界的中国”。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既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上,也体现在为世界人民谋发展、谋大同的伟大追求上。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博鳌亚洲论坛理事时指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验的重要启示是,“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自身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同时又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进步贡献力量”。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情牵人类命运共同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用中国速度为全球作出防疫准备争取了宝贵时间,用中国力量撑起了控制疫情蔓延的坚固防线。这既表明中国是世界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息息相关,又道出中国致力于践行大国使命的责任与担当。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梦融入世界梦展现中国理念担当

理念引领行动,方向决定出路。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伟大时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增长而不发展”“和平而不安全”“开放而不包容”的三大悖论日趋凸显,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发展充满疑惑。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中国梦融入世界梦给出了答案。

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不是要回到封建时期的盛世,也不是要回顾万国朝觐的旧梦,其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让中国融入世界发展的潮流,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一,中国梦是追求和平的梦,打破了西方国家“国强必霸”的思维逻辑。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以和邦国”“协和万邦”“天下大同”的思想深入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之中。中国在历史上曾经是世界头号强国,但仍一直追求着和平发展的理念。纵观历史,西方国家自从踏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就不断向外殖民扩张,将战火带向世界各地,其中以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为典型代表;而中国历史上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唐朝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明朝郑和下西洋,无不体现出中国崇尚和平、友好交流的文明特质。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公开表明中国决不会称霸,决不搞扩张,这是崛起的中国给世界的庄严承诺,表明了中国人民追求和平发展的文化理念。其二,中国梦是奉献世界的梦,打破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扩张性和利己主义。“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各国人民,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家稳定发展本身即是对世界的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中国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带动世界各国协同发展,更是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夢想息息相通,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愿意“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更好。”

中国梦与世界梦紧密相连、辩证统一,其背后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诉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理念的世界担当。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展现中国实践担当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是推动构建全球治理新模式的合作倡议,是联通中国与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自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来,中国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开展深入合作,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实践担当。

中国甘于担当,也敢于担当。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致力于推进同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进程。亚吉铁路顺利开通成为蜿蜒在非洲大陆的钢铁巨龙,中马友谊大桥如期通车为马尔代夫经济发展增添动力,瓜达尔港成功修建被誉为中巴友谊最新成果,中欧班列“朋友圈”越扩越大将亚欧大陆紧密相连,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有力促进了当地的民生建设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建设融资平台,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2017年5月,中国宣布向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分别提供1300亿元和2500亿元等值人民币专项贷款,用于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金融、能源等项目建设。截至2019年9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同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额累计超过6万亿美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目前,已经有137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在这一倡议框架下,中国已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超过190份合作文件。这充分表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工程,中国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也是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的贡献者。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的,“以钉钉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带一路建设向前推进,让‘一带一路建设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同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者,也是这一理念的坚定践行者,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现出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有的担当和情怀。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展现中国领导担当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长期以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讲究“独善其身”,更加注重于解决自身稳定发展的问题。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兼济天下”的情怀和道德诉求使中国更加积极地展现作为世界大国的领导担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2016年新年贺词时表明:“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所谓“领导担当”,不是要成为“世界的领导”,而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引领世界向前进步、促进各国协同发展。其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新时代。如今,各国人民站在世界发展的十字路口,对人类的未来感到迷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深入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积极引领世界各国朝着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的方向迈进。其中,2014年11月的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6年9月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年1月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被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誉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三部曲”,会议在中方的倡议和引领下,各方围绕众多领域达成了多项成果和共识。其二,中国在诸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世界向前发展,展现出大国的领导担当。在经济领域,中国的经济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在国际安全方面,中国致力于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努力推进乌克兰问题开启政治对话,坚定支持并维护伊朗核协议,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减贫事业上,中国取得巨大成就,2018年改革开放40年以来累计减贫7.5亿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被世界银行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同时中国积极帮助他国解决贫困问题,从1950年至2016年,累计对外提供援助资金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在环境治理上,中国坚定不移、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履行《巴黎协定》并超额完成碳减排任务;在新增植被面积上,中国的植被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增加到如今的22.96%,近20年,中国新增植被面积居世界首位,占全球的25%。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由此可见,中国正在展现作为世界大国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引领世界潮流,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强调:“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总的来说,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界局势错综复杂、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等“逆全球化”思潮兴起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打破世界上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越来越贫穷落后的不公平局面提供了现实可能。因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義执政党的人民立场和世界情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真理力量和正义光辉。

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项目编号:XSP18YBZ151)、湖南工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意义研究”(项目编号:CX19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王少光系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张永红系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双艳珍

猜你喜欢
共同体命运理念
爱的共同体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用心处事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