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

2020-03-13 04:35岳鹏
广西社会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众化特色理论

岳鹏

(成都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成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四川 成都 610106)

近年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尤其是持续深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点明了基本任务、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那么,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大众化?面对新的现实基础、时代特征和大众诉求,如何避免学习贯彻教条化和宣传普及庸俗化两种错误倾向的发生,拿出有针对性的管用办法?又该如何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通俗化、普及化,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呢?这些重大的理论问题、政治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首要问题。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内在本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坚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科学的、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大众,深入基层,入脑入心,为人民群众所熟知、所理解、所接受、所掌握,进而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牢固的思想信仰和巨大的物质力量。一方面,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根群众,打动群众,深入民心,深入基层,落地生根,完成理论的武装。另一方面,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完成思想的导引。这两个方面的客观存在是共生共存、紧密联系的,是缺一不可、不可偏废的,是互促互进、相辅相成的。同时,这两个方面的转化过程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是现实的,不是空洞的。事实证明,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统筹联动、互动共进、协和共生、融合发展,才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根植于大众心田,并通过武装、宣传、培育、引导、组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认识、认知、认同党的创新理论基础上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坚定理论自信和行动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观察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社会实践,汇聚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巨大物质力量,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人民大众的理论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是人民利益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彻底的科学理论、先进理论,也是彻底的人民理论、人民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满足人民的需要、人民的期盼和人民的向往,其基本内核就是人民至上的价值主体取向和人民幸福的最高价值目标取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有机统一起来,坚持科学性、真理性和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等。正是缘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深植根于亿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的理论品格,而且完全以人民的利益需求、人民的满意成效和谋取最大人民福祉作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及实践的重心,才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贴近群众的需求,对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从人民立场这个角度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实质上就是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集中体现和生动表达,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符合百姓期待,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积极实践的根本原因。正如习近平所说:“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2]

(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质上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事业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是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3]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4]从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的大视野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无古人,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伟大社会革命;从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历史的大气魄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震古烁今,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中国人民遍尝艰辛、上下求索最具实践特色的伟大精神标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本质的大格局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强国富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为自己的利益而不懈奋斗的最具时代特色的伟大人民史诗。历史和实践早已证明,只有人民群众,才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崇高而又恢宏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主体力量和决定力量。这就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充分尊重基层、地方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作用,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根本利益。因为,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生动实践,社会主义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同样,如果不相信群众、不依靠群众,不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群众、赢得群众,那么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正如习近平所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强大的战斗力。”[5]

(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铁的规律

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6]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7]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既是理论创新和认识真理的重要源泉,也是推动事业前进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的“枫桥经验”“两参一改三结合”,还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或是新时代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这些极大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根本成就,无一不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大胆尝试与可贵探索。要想与时俱进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社会主义新局面,就离不开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离不开大众在实践中的不断突破,离不开大众对理论的现实需要。正如习近平所说:“要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深入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更好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时也要放宽视野,吸收人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8]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基本原则

回眸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思想理论发展史,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和理论普及,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坚持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和理论普及就要跟进一步。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既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普及化首要而重大的历史使命和政治任务,也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核心要义和发展要求,更是完成从政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向社会意识形态转变的根本指针和必然要求。我们要从原则的、逻辑的、理性的高度深刻理解与主动把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努力做到“让真理武装我们的头脑,让真理指引我们的理想,让真理坚定我们的信仰”[9]。

(一)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0]可以说,问题既是理论诞生的新起点,也是理论创新的动力源,更是理论成熟的试金石。适时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主要依据,“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11]。它绝对不是单纯地为了“化”而化,更不是想当然地“走过场”“做虚功”,而是贯穿着突出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要聚焦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聚焦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核心问题;而是贯穿着鲜明的目标追求和目标导向,要洞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走向,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而是贯穿着强烈的自主动机和效果导向,要把握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文化底蕴、广泛现实基础和国家道义力量。只有奠定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目标,对照目标、紧扣目标,设想效果、研判效果、达成效果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

(二)坚持理论追求、价值追求和个人追求的有机统一

国内有学者分析指出:“任何一个理论要被人所信服,既要能够回答时代课题、指导推动实践,又要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品质和富有感召的思想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样一种闪耀着理性光辉和人格魅力的科学理论,集中反映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风范。”[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不是局限于一般的理论学习,而是充满着“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13],尤其是唤起对追求先进理论的执着渴望、对追求奋斗人生的价值认可、对追求崇高人生精神境界的战略定力。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4]只有奠定在国家理想、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有机统一基础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才能真正把抽象的理论转变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具体生活,也才能充分体现广大劳动人民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价值目标追求。

(三)坚持对象化、分众化和差异化的有机统一

列宁指出:“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15]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人民群众主要是划分为各个阶级来观察和分析的,那么,现阶段的中国人民群众则更多是细分为各个阶层来考量和审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使得“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1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绝不是某一部分社会群体追求先进所玩弄的政治辞藻,也绝不是针对某一部分社会群体行为方式的特殊规约,它实质上是全社会、各界别高度认同、广泛接受、普遍认可、共同追求的现实实践,代表了各阶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整体判断、基本理念和殷切期盼,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使命、责任和担当。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必须明晰对象,分清层次,只有在中国社会各阶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把握不同受众群体的实际需求,回应不同受众群体的切实关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就要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既要考虑到党员、干部、团员、青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重中之重,也要考虑到不同民主党派、不同社会团体、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人民群众的承受度、理解度和接受度,做到有分析、有比较、有鉴别、有侧重。正如习近平所说:“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17]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大人民群众二者之间如何铺路架桥,关键要把握科学方法,要在“化”上下足功夫,在知晓“为什么化、为谁而化”的基础上明确“化什么,如何化”。也就是说,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诸多创新,内化为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外化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固化为执行有力、高效运转的体制、机制、制度,拿出过硬有效的办法举措,最终达到抽象理论具体化、深奥理论通俗化、先进理论普及化。

(一)在“化”的内生动力上,要变消极为积极,变空想为科学

价值观层面的正确判断和理性认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取得实效的根本前提与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真诚拥护党的创新理论,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主动践行思想理论的基本要求,才能化消极应付为积极作为,变驰于空想为科学对待,真正获得“大众化”与“化大众”二者创造性转化的社会效果。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激发内生动力,广大人民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幅提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念就会更加执着而坚定,他们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精神动力也就会大幅增长。这就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自然而然地融入社会生活,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习近平所说:“关键是在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解答群众思想困惑,反映群众切身利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使抽象的理论逻辑转变为形象的生活逻辑。”[18]

(二)在“化”的内在要素上,要变零散为整体,变片面为全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丰富,逻辑严密,“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19]。正是缘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广博高深的框架结构体系,这就内在地要求在其大众化过程中务必要拒绝断章取义、碎片化解读。应将其当作一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来看待,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化零散择取为整体对待,变片面认识为全面理解,努力按照理论的本来面貌和真实特点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品格、精髓与实质。

(三)在“化”的方式方法上,要变僵化为生动,变无用为有用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许多同志爱说‘大众化’,但是什么叫做大众化呢?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20]习近平在讲话、谈话、演讲和文章中非常善于使用群众的语言,经常大量运用警句、典故、比喻、排比、对仗等多种手法,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俯拾皆是,语言风趣幽默,形式生动活泼,思想深邃久远,既上连天线,又下接地气,富有极强的吸引力、亲和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强调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首先就要剖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身所蕴含的这种大众化的语言风格和话语特点。只有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考虑到不同受众群体的认知水平、接受习惯、价值取向和思想症结,生动具体地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范畴,让群众听得清清楚楚、讲得明明白白、懂得真真切切,才能真正架起理论与大众之间的桥梁,真正变僵化灌输为生动展现,变无用堆砌为实际有用。

(四)在“化”的最终效果上,要变荆棘为坦途,变对立为统一

从对立统一这个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是一个既统一又斗争的矛盾体,是一个大众不断消化、转化、融合和创新理论的认识升华过程。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之所以能够展现蓬勃生机和旺盛生命力的固有属性,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当斗争性大于同一性,难免会出现大众对理论的消化不良、转化不灵、融合不好和创新不够的不平衡性现象发生,使得大众和理论之间渐行渐远,隔着纱窗看晓雾,呈现出朦朦胧胧的距离感。这种表面张力会极大地影响大众化的效果和实效,这就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创造条件,存异求同,努力做到使大众化的最终效果不是扩大分歧而是增进共识,不是大众化的两个方面势不两立而是相互统一。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质量好不好、效果大不大,关键就是体现在如何分析和解决二者矛盾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之中。形象地说,就是要化荆棘为坦途,变对立为统一,使二者相得益彰。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既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的内在本质、基本原则和实践路径,努力把成功的有益做法不断上升为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理念和制度,进而为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贡献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大众化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