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

  • 主题出版大众化的视角选择与实践路径
    题出版要想实现大众化,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社会,需要把握“中国表达+”视角、平民视角、融合发展视角。基于这三种视角,从选题策划、作者选择、内容呈现、载体形式和传播方式五个层面,探索主题出版大众化的实践路径。关键词:主题出版 大众化 中国故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围绕党和国家重点工作、重大事件,并着眼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策划了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出版物。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在出版业发展规划历史上第

    出版参考 2023年9期2023-10-20

  • 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策略分析
    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挑战和策略,切实促进新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工作中的广泛、高效应用,确保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效率得到持续提升。文章围绕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挑战和策略展开研究,提出新媒体技术和网络平台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课题遵循针对性和循序渐进的研究原则,首先指明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目标定位不够精准,交互双方缺乏均衡性;传播环境过于复杂,信息和数据精准度不够高;传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2023-09-07

  • “延安整风”影响下“鲁艺”文艺教育思想的转变
    门提高”走向了大众化、民族化,从而明确了无产阶级文艺的阶级属性和服务对象。这一转变不仅满足了当时革命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产生了一大批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因此,这一成功转变对“鲁艺”以及整个延安文艺界来说,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也是“延安整风”在“鲁艺”的一大胜利。关键词:“鲁艺” “延安整风” 大众化 民族化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以及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延安成为全国革命知识分子以及先进知识青年心中向往的圣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2023-07-17

  • 新媒体时代美术传播的大众化特征研究
    时代美术传播的大众化特征。作为推动美术当代传播的新渠道,新媒体改变了人们思考、认知以及接收美术信息的方式,摆脱了以往依托印刷媒介而受到的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受众作为传播活动中的关键环节,在传播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新媒体的推动下,受众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者”转为“主动传播者”,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参与性,实现了“传受合一”的地位转变。同时,新媒体的互动特征强化了美术受众的个性化权利,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美术信息,还能通过自我的认知结构将美术

    艺术科技 2023年13期2023-07-06

  • 解放初期江苏当代出版业初探
    初创 专业化 大众化1948年11月,中共中央给各解放区分别发出《关于处理新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办法的指示》《关于对新区出版事业的政策的指示》两个纲领性文件,拉开了中国当代出版业的序幕。当时,中共华中地区工作委员会宣传部已成立华中新华书店,并以华中新华书店为依托,组织人力、物资等诸要素统筹推进苏北、苏南各地出版事业,江苏当代出版事业由此起步。华中新华书店跟随解放大军步伐,每解放一座城市,立即进行接管和新建工作;1949年5月江苏全境解放,“新华书店”的

    中国出版史研究 2023年1期2023-06-26

  •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体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了感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过去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由过去被动的接受变为现在主动的对话。自十八大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来,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提高其对大众的吸引力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探究的重点。媒体在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技术更是拓展了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1期2021-11-16

  •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富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传统媒体逐渐向新媒体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媒体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具有了感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同时过去的传播对象也成为了传播主体,由过去被动的接受变为现在主动的对话。自十八大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以来,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提高其对大众的吸引力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作探究的重点。媒体在现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媒体技术更是拓展了

    中国电化教育 2021年11期2021-11-16

  • 高等教育大众化质量观和就业观研究 ——评《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作者:潘懋元出版社:广东高等教育出版ISBN:978-7-5361-3671-7出版时间:2008 年12 月定价:40 元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潘懋元所著的《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一书重点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着重讲述了大众化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的几个主要观点。目前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大众化的理论教育是一种研究高等教育内部活动的预警理论,而中国的大众化研究属于复合扩张后发生的外延发展形状,为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1期2021-02-06

  •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效果,高校应当积极推进相关理论的创新探索和实践经验的凝练总结,摸索出多元化和高效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有效推进路径。由夏小华编著的《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研究》 (2014年4月1日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系统整合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经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指导专著,它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探索的历史发展脉络和理论渊源,综合国内外实践

    高教探索 2020年2期2020-03-28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选择
    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向往与追求,是自党创建以来就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身包含传播要素,可以将其视为一项特殊性较强的传播任务,以传播本身来分析,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中的传播媒介、内容以及受众群体等都具有自身传播内涵。在当今时代下,为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作用得到发挥,就应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的选择,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内容与群众的思想相连,最终使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能够在群众中得到普及

    传媒论坛 2018年10期2018-03-27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研究
    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研究司润霞(内蒙古师范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来,一直引人关注。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出,当代中国革命的每一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同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密切相关。重新提出并强调这个问题,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途径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近年来许多学者就广义和狭义这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4期2016-11-26

  •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鼎力之作——评谭虎娃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鼎力之作 ——评谭虎娃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臧爱绒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呈现出一股热潮,并形成了大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同时也出版了众多的专著及学术文章,可谓成果颇丰。谭虎娃博士出版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就是其最具代表性的学术专著。该书是谭虎娃主持与其同名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它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可谓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鼎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08

  • 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百姓心为特征的大众化理论传播,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方式。近年来,黑龙江省通过“龙江讲坛”、“微型党课”等大众化理论普及讲座,利用广播影视、“广场文化”等寓教于乐的理论宣传形式,有效增强了理论大众化的效果。大众化方式最便于广泛传播。对理论进行精炼化“提纯”、通俗化“变脸”、形象化“加工”、大众化传播,就能便于群众理解记忆、口口相传,具有持久广泛的公众传播力。一堂堂深入浅出的讲座、一本本雅俗共赏的图书、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一句句简洁有力的格言

    党建 2012年11期2012-11-15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热点的图谱分析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时代课题。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魅力依旧。马克思主义需要走向大众,亲近大众,并转化为人民大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追求。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非凡。本文以崭新的知识计量学为研究视阈,关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研究问题,既可以深化人们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解与认识,又可以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提供依据和借鉴。一、 研究数据与方法1.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9-25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现状及今后努力方向
    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现状及今后努力方向吴汉全1, 王 飞2(1.南京审计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江苏南京211815;2.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116)近年来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内涵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时代性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关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研究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4-13

  •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的特殊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的特殊性*王清平 方章东 王倩倩(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基于比较的方法和角度,从性质、对象、主体和方式等方面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的特殊性:它在性质上属于意识形态教育范畴;有关大众化方法的研究成果是其最重要的转化对象;实施主体一般拥有特殊的政治职能,接受主体属于显性主体并决定了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方式的优劣;该转化方式表述的精准、明晰程度较低但拥有较高的应用综合性。当代中国马克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2011-08-15

  •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述评
    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述评杨海波1,2(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经济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七大以来,学术界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命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开展了多视角的研究实践,汇聚了一批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深化相关认识,进一步开展研究,颇有裨益。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学界在讨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时,首先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3-31

  •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路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是时代赋予的重大课题。加强教育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渠道;强化媒体引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主阵地;实施文化渗透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有效举措;注重实践养成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所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根本保证。

    文化学刊 2010年4期2010-03-22

  • 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研究综述
    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研究综述肖光文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科学内涵,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关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则侧重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突出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普及问题。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关系有不同的见解,主要观点有 “前提论”和“目的论”、“互为前提论”和“互为目的论”、“同一过程中不同侧重论”等。

    天府新论 2010年6期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