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来年国内阅读文化研究新进展*

2020-03-13 09:12罗文平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20年1期
关键词:研究者家庭图书馆

●罗文平

(河北师范大学 石家庄 050024)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研究者陆续开展阅读以及阅读文化的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文化建设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阅读文化是其中的基础一环,阅读文化研究日益升温,本文对近十来年有关阅读文化方面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同仁提供参考,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1 阅读文化内涵:新时代烙印

阅读文化研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阅读文化是什么,国内的研究者对此有诸多看法,大体可以归为三类:第一类是从一般意义上界定的阅读文化,孙颖认为,阅读文化是一个民族或群体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形成的共同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行为特征, 具有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属性[1]。作者强调了阅读文化的时代性,认为不同时代的综合作用导致阅读文化的不同特色。王月娥根据张岱年等人的文化四层次结构说,认为阅读文化是指建立在物质技术基础之上,受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制约而形成的有关阅读的价值观、制度、方式与活动的总称[2]。作者同样把阅读文化放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来理解,并对此作了一些拓展,涉及到国家层面的阅读制度和群体层面的阅读活动。这应该和我国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时代背景有关。所以,在阅读文化的内涵中融入了时代的新鲜元素。较之前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界定的阅读文化内涵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创新的一面,即都强调了时代的影响,这是他们共同的基础,而新时代的特色又为之增添了新内容,使之与时俱进。

第二类定义是从学校角度来谈阅读文化,尤以高校为研究重点。李铁范等认为,校园阅读文化是建立在校园技术形态和物质形态基础上,主要受学校教育意识和环境制约而形成的学校成员共享的阅读观和阅读文化活动[3]。作者在一般意义的阅读文化定义基础上,结合校园这个特殊场域进行理解。朱红叶认为,大学阅读文化是以大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大学课本和课外读物等作为阅读客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相互影响的文化认知活动过程和现象[4]。作者强调了阅读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试图对阅读文化的内部机制做深入探讨。这一类定义是从阅读文化的一般性定义结合校园特点衍生出来的。校园阅读文化有其特殊性,它不具有完全的社会性但又离不开社会性。正是这种特殊性,使得校园阅读文化有研究的必要。这既是对一般属性的阅读文化的补充,又是对阅读文化进行改造的重要因素,这对于开展校园阅读文化建设和研究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三类定义是从信息技术角度谈科技给阅读文化带来的新变化,这更是新时代的体现。柯平等在分析文化、网络文化、阅读文化等概念基础上,认为网络阅读文化是网络读者与网络化数字化文本实现信息与知识交流的、饱含非遗产信息的各类网络阅读成果,包括物质和精神成果;是网络读者的一种以网络阅读为表现形式的生存方式[5]。张亚君等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当网络阅读成为一种经常的生活、学习方式,其中必然会促进校园网络阅读文化内容的创新,同时同学、校友、师生的关系常常使得这些内容得以共享[6]。可见,在信息技术日益渗透的背景下,阅读文化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即时、互动、共享等新理念日益成为时代文化的高频词。科技推动了时代的进步,进步了的时代方方面面都浸透着科技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在发生改变:由纸质阅读为主向以数字阅读为主转变;人们的阅读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由固定场所的深阅读向即时的、互动的浅阅读转变……在此基础上的阅读文化必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新时代,阅读文化内涵就会具有新变化。

阅读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近十来年,包括阅读设施、读物出版等方面,我国都有长足进步,学者们在对阅读文化内涵的界定中也紧密结合时代特点,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有价值的思考,在继承中有创新,推动了新时代下对阅读文化内涵的纵深发掘,也在不断产生新的发现。

2 阅读文化内容:新时代特色

2.1 社会阅读研究

阅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助推器。近年来,我国关于社会阅读的研究也逐渐多起来,诸如社会阅读的状况、社会阅读的途径等都有涉及。如何推动社会阅读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图书馆的作用尤为重要,其中责任最重大的要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首先,对公共图书馆来说,推广社会阅读是一项重要的职责。目前这方面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如王波认为,对国外的阅读推广还了解不够,研究不透;阅读推广缺乏学理上的支撑;阅读推广的形式大于实效;阅读推广缺乏长效机制[7]。郑丽君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在社会阅读推广的策略研究、主体研究、媒介研究、对象研究以及借鉴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指出了问题,提出了对策[8]。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共图书馆也将面临新挑战。黄登等分析了新媒体在公共图书馆阅读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及内容[9]。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但更多地停留在硬件的建设上,远没有发掘其背后软件的作用。加之历史的原因,我国图书馆事业基础薄弱,其功能不全、服务不到位等依然严重制约着我国的阅读文化的发展。学者们也认识到这个问题,不断揭示、研究这个问题,这也为将来公共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更有针对性、更加高效起到良好地推动作用。

其次,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既服务于高校的教学工作,也承担社会阅读推广的使命。张晖提出了以下对策:加强文献资源建设、提高馆员综合素质、做好导读工作、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加强宣传力度、大力开展读书活动等[10]。曾荣玉从全局的高度来看待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从意识层面、制度层面、战略层面及执行层面来推广社会阅读[11]。随着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视,高职院校的阅读文化建设也越来越多地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林晓锋从阅读引导和阅读指导等方面谈了高职院校阅读文化建设的问题[12]。

全社会对阅读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了。阅读已关系国民素质和国家实力,也影响国家发展的后劲。不仅是公共图书馆有阅读推广的责任,高校图书馆以及相关机构、人员等都有此责任,这就使营造人人阅读、处处阅读的浓厚社会阅读文化氛围提上了日程。这些在学者们的研究中都有所体现,今后还会有更多、更好的富有时代特色的阅读文化研究成果呈现出来。

2.2 学校阅读研究

(1)阅读教育的目标。有些研究者认为阅读教育目标应以某一种要素为中心,一般是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主;更多的认为阅读教育目标应是综合要素的统一,是一个系统化的结果。李莉从阅读教育现状指出了当前阅读教育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如有的为解决大学生的“阅读危机”,有的为更好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有的为纠正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不良习惯等,作者认为培养学生想阅读、会阅读、大量阅读是大学阅读教育的主要目标[13]。王玉露把阅读教育的目标阐述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学生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的阅读积累、构建养心的阅读环境等[14]。这些观点的共同点都落在阅读能力上,即要会读,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阅读教育。此外,研究者们各有侧重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由此可见,从不同角度考虑,阅读教育目标也有不同的表述,但其核心都是围绕着阅读活动和阅读能力来设计的,只是有的表述凸显阅读能力等某一项要素,而大多表述都是兼顾几个相关要素,强调阅读的综合指向功能。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我国的阅读教育也在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只有这样,我国的阅读教育才能在现代化的改造中实现华丽的转型。

(2)阅读教育的内容。阅读教育内容的研究虽然都是围绕阅读而展开,但思考的角度不同、指向的目标不同,也是很广泛、各有侧重的。陈乔指出,阅读教育要介绍阅读方法,比如浏览法、精读法等,还要有选择地推荐优秀图书以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15]。金慧婷结合当今的高科技,在智慧学习的趋势背景下探索阅读教育的开展,即在智慧学习环境中,如何进行阅读内容和资料的选择、如何采取适当的阅读策略和阅读态度等[16]。这些研究既贴近时代,也贴近教育现场,体现出一种走向实践的、富有实证精神的时代特色。立足于我国的阅读教育实际,结合我国古今阅读教育的经验教训,研究者们对阅读教育内容做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形成以阅读和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教育内容体系,同时兼顾阅读心理、阅读环境以及阅读条件等因素,不断开拓阅读教育内容研究的新境界。

(3)阅读教育的途径。王慧秋从完善阅读教育机构、加强阅读教学研究、建立阅读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阅读教育的途径[17]。从信息技术催生的智慧学习环境下加强阅读教育的探索,金慧婷认为,智慧学习环境中的阅读教育需要有科学的阅读策略和全方位的教育方案[16]。研究者们还积极借鉴国外经验,丰富我国阅读教育的途径研究。孙南南介绍了美国分级阅读教学模式,这也是美国阅读教育的重心和特色,包括指导性理解训练模式、思维训练模式、主辅课堂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18]。阅读立法是推动阅读教育的强力措施,在世界范围内被证明是有效的政府行为。张麒麟列举了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相关阅读立法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从中总结了一些共同的经验[19]。

从中外进行阅读教育的途径来看,都是以本国的阅读现状和阅读特点出发,激发阅读兴趣、吸引参与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阅读发挥获取信息、提升人的素质、促进国家发展的作用。在当今时代,各国交流互鉴频繁的环境下,我国应该取长补短,尤其是在阅读立法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有成功的经验,这正是我国需要弥补的不足。从而丰富我国的阅读教育途径和手段,更好、更快地提高我国阅读教育水平。

(4)阅读教育的测评。我国阅读教育测评也是阅读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饱受质疑。我国阅读教育测评的主要形式是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识记、找寻相关信息以及对内容的理解,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尤其是批判性阅读方面极少涉及,这样的测评是不完整的,也存在很大缺陷。我国研究者一方面思考着如何丰富和完善我国的阅读教育测评机制及其方法,另一方面也积极地向先进国家学习,结合我国实际,使之进行本土化的尝试。

王慧秋等主要从阅读教学方面进行评价,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每一部分又有不同层次的标准和要求[20]。冯彦探讨了阅读测评的内涵和价值,针对我国小学高年级阅读测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21]。阅读教学是阅读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以阅读教学为重点对阅读教育进行评价也是一条提高阅读教育的重要方式。但阅读教学不是阅读教育的全部,何况它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考虑的,我们也不能忽视阅读的主体是学生,还要从学生的角度考察阅读教育,比如,要选什么样的阅读材料?阅读材料的难度该怎样?学生从阅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思考是什么?等等问题,这些对于学校阅读教育来说应是更重要的问题。

基于以上考虑,我国研究者积极借鉴国外阅读教育测评的经验,尤其是美国的测评体系。孙明霞等以美国的一个州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了美国阅读测评的基本情况[22]。孙南南也对美国的阅读教育测评体系做了概述:有三种形式,分别针对不同人群和不同情境,体现出测评的适切性[18]。

一个真正重视阅读教育的国家,其阅读测评体系也必然是科学、完整、有效的,这样才能对阅读及阅读教育起到规范、引导、监督、促进等积极作用,美国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有不少研究者已经在仿照这种测试体系开发我国的阅读测评体系,虽然这个本土化过程很长、很曲折,但是,开辟了这么一条路就会有人继续走下去,将来就一定能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学生特点的有效的阅读测评体系,我国的阅读教育水平就能迈上更高台阶。

2.3 家庭阅读研究

家庭阅读是国家阅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推广的基础一环,是制约社会阅读和学校阅读的重要因素,此类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家庭阅读的问题研究。吴波从青少年阅读的角度指出了三点:家庭阅读缺乏延续性和科学引导、家庭阅读无计划和缺乏专业指导、图书馆针对青少年家庭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较少和缺乏吸引力[23]。唐红也归纳了三点:家庭阅读理念陈旧、家庭阅读方法缺乏和家庭阅读资源匮乏[24]。

图书馆推广家庭阅读的研究。主要是从图书馆推广家庭阅读的机制、策略等方面做了探索。程岩提出了以下几点:图书馆引领经典阅读传统的回归、图书馆跨界合作发展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和坚持以公益性图书馆运作模式开展家庭阅读推广[25]。

亲子阅读的研究,获得了研究者较多的关注。因为在家庭这样的特殊环境下,亲子阅读是主要的阅读形式,而且它对成长中的儿童具有重要意义。黄敏着重从活动开展的角度促进亲子阅读,文中列举了一些较实用的活动,对亲子阅读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26]。陈广金概述了国内外亲子阅读的开展之后提出了自己对于推广亲子阅读的策略[27]。

家庭藏书的研究。何官峰指出当代中国家庭藏书的缺席,这不利于家庭阅读,尤其是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作者进行了家庭藏书重建方面的探讨[28]。家庭藏书离不开出版业,靳品侠探讨了童书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儿童阅读文化构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2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阅读文化就是国家阅读文化的基本构成单元,它将决定整个阅读文化的面貌。新时代兴起的亲子阅读,既能营造家庭阅读文化氛围又能维系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是最具时代特色的家庭阅读方式。当然,家庭阅读的方式也应多种多样,这个创造的权利可以交给每位家庭成员,从而有可能产生更加温馨、更富魅力的家庭阅读新方式。

3 阅读文化建设:新时代呼唤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阅读文化建设也呼唤新思维、新气象。阅读文化建设的途径是丰富多样的,研究者们在这方面也着力最多。此类研究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类。

政府主导的建设模式。在阅读文化建设中,政府的强力介入是各国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阅读文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只有政府才具有如此强的全局掌控力,才能更有效推动这项工作。此外,阅读文化建设也关乎国家治理,政府也需要在这方面积极作为。近年来,我国政府为适应文化复兴、文化强国等理念的需要,日益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阅读文化建设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张春生指出,政府在以下两方面的重要作用:国家的政策和法令是阅读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把阅读文化建设作为国家发展战略[30]。

图书馆助推的模式。主要包括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郑章飞从公共图书馆的角度讲了三点: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具体指导和实践、中国图书馆学会科普与阅读指导委员会 (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31]。文中特别提到了作为图书馆联合体的图书馆学会的作用。这也是新时期推动阅读的新模式。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研究者们也探讨了图书馆在新技术下的阅读文化建设工作。比如,周翔提到三点:公共图书馆阅读服务建设、公共图书馆阅读环境建设和公共图书馆阅读资源建设[32]。从高校图书馆方面探讨的文献也不少。杜杨芳提出了:设立专门的阅读推广委员会、构建资源导读书目、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创新、发动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33]。张旭提到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等[34]。

民间组织参与的模式。这是我国近年来才出现并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的模式,当然,与西方已很成熟的模式比较起来还有不小的差距,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阅读文化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它是与一定的物质基础相适应的产物,当新时代已为更高水平、更文明的阅读文化提供了全部条件之后,加强阅读文化建设就成了一项紧迫的任务。正是因为新时代发出了这样的呼唤,所以,我国正在以空前的力度推进全民阅读,以全方位的架构建设阅读文化,阅读文化研究的成果也正在展现这一伟大进程。

近十来年(2007-2018),研究阅读文化的期刊论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升,使得我国的阅读文化研究不断向前推进。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思考其中的不足。首先,在阅读文化研究的理论方面还需要更多创新性的成果,以此来支撑研究向纵深发展;其次,阅读文化的本土化研究还需加强,借鉴不是目的,而是要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阅读文化,绝不能被西化;最后,阅读文化的研究者队伍还有待扩大,研究的成果还有待得到更广泛认同。

猜你喜欢
研究者家庭图书馆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家庭“煮”夫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图书馆
恋练有词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