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随访研究

2020-03-13 08:08张博闻王鑫朱云峰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2期

张博闻 王鑫 朱云峰

【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9年5月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采用金属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观察两组踝臂指数(ABI)、血管再狭窄率。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再狭窄,可推广。

【关键词】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

【中图分类号】R5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077-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在临床中属于慢性疾病,具有较强的进展性。当患者发生慢性动脉粥样硬化症状时,会使相关肢体血管出现内膜增厚现象,造成管腔狭窄,或是闭塞,使肢体发生间歇性跋行症状,皮肤温度明显降低,导致疼痛更为严重,还有发生溃疡、坏死的可能。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技术、支架方式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具有明显效果[1]。本研究选取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探讨紫杉醇药涂球囊的治疗效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選取2015年8月~2019年5月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4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患者均符合下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对照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5-74岁,均值(56.61±2.90)岁;病程6个月~3年,均值(1.43±0.65)年。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35-75岁,均值(56.64±2.94)岁;病程6个月~3年,均值(1.42±0.64)年。两组患者基础资料予以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均保持仰卧位,对手术部位实施局部麻醉。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取手术入路,通过同侧股动脉顺实施穿刺,若穿刺失败,可通过对侧股动脉实施逆行穿刺造影。将动脉鞘放置到股总动脉,实施全身肝素化,对下肢动脉实施造影,明确血管病变段范围、远端流出道,直通到足部膝下的相关动脉应有≥1条。使5F单弯导管、超滑导丝经股腘动脉发生病变的部位,实施造影,确定导丝、导管远端处于血管真腔。在导丝处于远端动脉真腔时,选取直径与病变部位的血管直径相比较,低0.5-1mm的球囊,对其实施预扩张,之后换作直径稍大球囊,实施逐级预扩张,完成扩张后,采用造影对其效果予以评估,当股腘动脉段保持通畅,具有通畅性的膝下动脉流出道,应保证≥1条,由此表明手术成功。

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球囊为紫杉醇药涂球囊。在实施扩张后,若股腘动脉段的病变血管存在回缩、狭窄情况,对下肢血流产生不良影响,可放置补救性支架。

对照组患者手术中,球囊为普通球囊,在实施预扩张后,依据患者情况选取适宜支架置入。

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口服100mg/次,2次/d,持续12个月;口服氯吡格雷75mg,2次/d,持续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踝臂指数(ABI),正常值为0.9-1.3[2];对比两组血管再狭窄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通过SPSS20.0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如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ABI比较

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ABI无明显对比差异(P>0.05),术后12个月,两组ABI对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管再狭窄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管再狭窄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血管再狭窄率高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因动脉粥样硬化而诱发的疾病,若未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导致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不良影响。近些年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因血管腔内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使介入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使用,在实施治疗时, PTA、金属裸支架植入术、药涂球囊(DCB)、药涂支架植入术在临床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DCB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球囊表面进行药物涂抹,实施球囊扩张,药物涂层主要为抗增殖药物,可将其涂至球囊平直段,在临床中具有明显效果[3]。

经研究可知,术后12个月,观察组ABI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管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知,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药涂球囊可改善踝臂指数,预防血管再狭窄。采用球囊对靶血管实施扩张,通过与血管内膜的接触,可使紫杉醇迅速到达病变血管壁,对内膜增生形成明显抑制效果,可预防再狭窄。紫杉醇属于疏水性药物,其高脂溶性、抗增殖效果显著,稳定性高,可发挥长久作用。在达到病变位置后,血管壁组织可对紫杉醇进行快速吸收,使之聚集到动脉血管壁,对细胞DNA大量合成形成明显抑制,细胞分裂可在分裂前期受到阻滞,预防其继续分裂、增殖,可使微管保持较高稳定性。如此条件下,可有效预防靶血管出现再狭窄情况。

总之,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预防再狭窄,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吴权辉.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23):3775-3777.

[2] 陈旭姣.畅智慧.刘兆玉.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8,15(3):139-143.

[3] 李飞飞,李文华,欧敬民,等.紫杉醇药涂球囊在治疗症状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随访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9,35(5):468-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