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如何采取无创呼吸机治疗

2020-03-13 08:08蒋华龙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呼吸机阻塞性通气

蒋华龙

【中图分类号】R8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092-0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空气环境的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导致机体气流持續性受限,同时会引发机体肺通气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衰竭,具备较高的致死率。目前临床上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治疗时,机械通气为常用手段,但该种通气方式会对机体产生创伤,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无创呼吸机的应用率不断提高,其可使患者机体通气量明显提升,将通气所受到的阻力降低,由此使患者机体肺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本文就综述无创呼吸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方式发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出现主要是机体气流受限,同时呼吸中枢驱动增加,由此引发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出现,使呼吸肌发生疲劳,同时机体合并感染而引发疾病。以往临床上主要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开展治疗,该种治疗方法能够使机体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快速改善,由此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通过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药物保守治疗,同时插管率和病死率均低于保守治疗。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当患者机体内的动脉血pH值为7.3时,机械通气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若治疗6~8h后病情未出现明显改善,则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治疗,由此避免严重呼吸性酸中毒事件的发生,导致患者机体受到不可逆损伤。而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应用早期无创呼吸机治疗,可对呼吸性酸中毒的发生进行有效避免,并且可使患者机体受到的损伤减轻,使患者的生存率得以提高。

2 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无创呼吸机治疗时,所选用的模式主要为持续正压通气和双水平气道正压模式。有资料报道称,在对高碳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开展治疗时,双水平气道正压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运动耐受量以及生活质量,同时可使患者机体内的动脉血CO2分压水平明显降低。而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进行治疗时,可在通气模式通量下保证压力,从而使通气得到支持。压力支持通气不但可使通气压力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可有效控制通气容量,其可参照患者机体气道阻力、睡眠姿势、疾病发展情况来对呼吸峰压实施调整,由此使呼气末压力保持在合适范围。患者在夜间休息时,分钟通气时,通气反应和二氧化碳气体时间所具备的化学敏感性会随着睡眠深度增加而提高。当患者快速入眠后,其机体内的二氧化碳分压将会提升至最高水平。当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夜间肺通气功能变化并不是十分明显,而当患者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会导致肺通气不足,由此引发高碳血症。通过在夜间睡眠过程中为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使患者机体由于肺通气不足而导致的高碳血症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可取得比机械通气更好的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通常无法取得较好的夜间睡眠质量,入睡十分困难,由此使得其白天精神状态差,由此可知,低氧状态将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应用机械通气虽不会明显改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结构,并且可使睡眠效率提升,睡眠时间延长,但相较于无创呼吸机而言,二者在睡眠质量上无明显差异。

3 无创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方式

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Ⅱ型呼吸衰竭后,需告知其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若患者发生支气管扩张,则需开展抗感染相关治疗,同时为其实施去谈以及营养支持治疗,使患者体内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得到调整,并为其开展低流量吸氧,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监测,遵照医嘱为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或呼吸兴奋药物。然后为患者实施无创呼吸机治疗,将治疗模式调整为S/T,控制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呼吸机吸气压控制为8~10cmH2O,并参照患者机体的具体情况来开展适当调整,每次增加量为2cmH2O,直到吸气压达到14~18cmH2O,然后将氧流量控制为每分钟5~8L。呼吸通气过程中,需使患者机体动脉血氧饱和度超过90%,以患者机体可耐受为佳。在为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过程中,鼓励其开展自主咳嗽和排痰,同时对其是否发生误吸、胃胀气、气道堵塞等情况进行观察,若有异常及时处理。在为患者开展治疗前,需应用动脉血压分析仪对各项血气指标开展分析,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优势

临床上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进行治疗时,病情容易出现急性加重,此时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引发呼吸衰竭,此时需为患者开展相应抢救处理。而为患者开展有创机械通气,不但会使患者痛苦增加,并且也会提升医疗费用。如果切口发生感染,还会使治疗时间延长,而长期应用抗生素将导致耐药性增加,不利于疾病康复。相较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疾病治疗中应用无创呼吸机,可使气体深入至患者机体肺泡中,同时可促进体内二氧化碳排出。并且也不会明显影响患者吞咽和排痰,可降低机体肺泡塌陷概率,减少气道闭陷的发生。除此之外,无创呼吸机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影响机体血管系统,有利于呼吸疲劳改善,从而使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明显改善。脱机难度小,可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同时操作简单,可有效调整整体气体布局,使气道得到有效扩张,使患者治疗时间缩短,减少治疗费用,使患者的生命质量提高。

5 总结

无创呼吸机已经发展成为治疗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同时其应用十分简单安全,不需要将机体气管切开,也不需要开展气管插管,可避免相应并发症的发生,使临床急救成功率提高。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期时,无创呼吸机的应用仍旧具有一定问题,比如如何确定最为合适的通气模式,通气参数如何调整等,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进行分析。而在阻塞性肺疾病伴Ⅱ型呼吸衰竭应用无创呼吸机的过程中,通过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将基础护理工作做好,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使其机体生理以及心理的不适感减轻,从而使患者的无创呼吸机应用耐受度提高,可使疾病发展得到有效控制,使临床急救成功率得以提升。

猜你喜欢
呼吸机阻塞性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的效果临床观察
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序贯治疗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干预联合呼吸操训练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观察
肺功能检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研究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效果探讨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