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探讨

2020-03-13 08:08姚淑君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预防对策危险因素护理人员

姚淑君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针刺伤的护理人员90例作为对象探讨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收集针刺伤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护理人员临床资料特征,多元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结果:本研究中,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结果表明,护理人员發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以及所在科室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工作时长,学历,心理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环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是临床医学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护理人员发生真自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护理人员自身知识储备不足以及心理状态的,还包括工作环境的影响。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使其提升自我防范意识对于建立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护理人员;针刺伤;危险因素;预防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2-210-02

在临床上针刺伤属于一种由于操作各种的穿刺针,注射针以及缝针引发的意外针尖刺伤,会导致受害者出现皮肤的深部损伤[1]。该种伤害在护理工作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一种职业性的伤害。近几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艾滋病,乙型肝炎等传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职业性的针刺伤传播率也越来越受到临床上的关注。因此对于护理人员来说,加强防范意识,提升专业知识储备量对于降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有着积极的意义[2]。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探讨,为此做了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3月针刺伤的护理人员90例作为对象探讨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研究的90例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学历,年龄,性别以及科室,工作时长,心理精神状态,工作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人员临床特征。收集两组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所在科室的情况;(2)多元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分析。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工作时长,心理精神状态,工作环境以及学历。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以及所在科室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多元化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工作时长,学历,心理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环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伴随着近几年来输液,抽血以及注射的治疗工作在临床护理中的大量应用,针刺伤害对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也在临床工作中受到了重视[3]。虽然各管理部门近几年来加强了对医护人员职业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针刺伤在临床上是一种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同时也是一种职业疾病发生最常见的感染途径。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对于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不全面,缺乏实际的技能锻炼,且心理素质具有不稳定性:客观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医院的排班制度不合理,导致护理人员在长时间的工作下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此外,操作环境的规范度和整洁度同样也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进行以下防护措施;(1)整改制度。管理部门应该在以后的招聘中以专业技能考核作为首要标准,不断引进高素质的护理人员。(2)成立培训小组。组建专业的培训小组对护理人员对安全防护知识以及技能进行培训,并进行定期考核。(3)心理疏导。选取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每一位护理人员进行心理交流并进行调查后,管理部门落实职责解决相应的问题,合理安排工作时间。(4)保持医疗操作环境的整洁。保持护理人员工作环境的整洁度,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失误,并在工作室张贴一些针刺伤相关知识的海报,使护理人员在潜移默化中熟练掌握相关技能[4-5]。本研究中,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结果表明,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以及所在科室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工作时长,学历,心理精神状态以及工作环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规范化技能可以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护理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经验以及熟练程度,保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教育和对工作技能的培训,同时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通过多方面的努力进一步降低针刺伤害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花静,李家斌,王进,等.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分析及干预措施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18):4286-4289.

[2] 张浩军,张肖红,张映华,等.不同地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安全注射现状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8):1909-1912.

[3] 陈建伟,陈晓琳,孙吉花,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防范护理人员针刺伤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9):1096-1099.

[4] 杨冰,张敏,李文捷,等.2000-2016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476-482.

[5] 邸红军,施月仙,臧红新,等.医务人员针刺伤预防策略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1):93-98.

猜你喜欢
预防对策危险因素护理人员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
私设“小金库”引发的职务犯罪预防对策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