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探究

2020-03-14 16:22黄怡皖
高中数学教与学 2020年20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核心

黄怡皖

(江苏省吴江中学,215200)

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教学思维和方式上的变革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塑造尤为重要,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综合化指标体现.成绩好并不代表其综合能力过关,数学分数高同样也不代表其数学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对于高中数学而言,核心素养是指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综合素质能力协调发展,比如数字数据的测量、运算、推理、分析以及统计能力等等.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更侧重于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

一、教学思路多维发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奥妙之门需要用兴趣这把“钥匙”来打开.人对充满神秘感的事物总是怀有兴趣的,数学知识的神秘感在于能够科学解决和解释生活中很多看似“无理”的问题,当数学加以阐述时,便会衍生出一系列颠簸不破的数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已经是被历史和实践验证过的真理.数学知识理论是科学世界的一个分支和一处“风景”,能否欣赏“风景”,关键在于观赏者是否怀有好奇之心.

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教学中,要遵循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运用规律和常识,使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课本知识,走下“神坛”,来到生活中,和学生的认知经验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对数学的感知不再是心理上的距离感,而是以常规的生活化思维来获取数学的新奇感受.要实现数学的生活化,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思维要具有开阔性,实现教学思路的多维发展,就像立体几何图形一样,让数学知识的讲解以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而其承载的界面则是课本与生活的两个映照面的结合.

比如在“函数的奇偶性”教学时,就可以分成两个“映照面”来讲解.一是从课本理论的角度理解,本节知识是以“奇偶性”来表现图形的是否对称,以纯粹的数学理论和语言表达的方式.二是从生活化角度而言,函数的奇偶性可以理解为图形的对称性.学生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称性形态并不陌生,而如果将其与课本的函数知识学习相联系时,这样的思维跳跃和分析能力还并不十分具有优势感,于是又需要折回,认真学习了解这一节知识内容.思维中的“星星之火”被点燃,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学生的思维已经跳出了课本知识的按部就班,在“星星之火”兴趣里,学生的学习思维与生活产生映照,有利于循序渐进养成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学习思维.

二、注重课堂教学多元化,培养学生思维创新探究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和思维是重点难点所在.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创新思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就像探究精神一样,两者往往是“同日而语”的.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多是热衷于探究探索的,没有探究探索就无法实现创新.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的创新意识是与年龄的增长呈反比趋势的,其原因主要在于环境的影响和抑制.

课堂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上的单一化和单调性.当课堂教学不再受制于三尺讲台时,教学方式思维也随之开阔丰富起来.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让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感受不再是“絮絮叨叨”,而会参与其中的活力“在线”.教学内容的传授也不再是粉笔的“独舞”,还可以调动其他的感官和媒介方式一同参与到知识的认知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空间几何体结构的相关知识点时,要关注到学生的认知难点是什么?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才能让教学实现高效性.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立体几何时的障碍主要是其空间感较弱,总是脱离不了平面思维的“魔掌”,难以“入戏”.对于学生的学习困境,在讲授时,可以配以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以多样化的立体图形剖面展示,或者具有动感模型展示的方式,让学生360°无死角地学习和认知空间立体图.这是认知学习的第一步.当学生通过直观图对空间立体结构的认知初步掌握时,便会自然而然地对新的知识产生探究创新的意识.正如俗语所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个“平地起”便是创新思维中对事物的基础判断和认知要牢固坚实.还可事先根据知识内容,在教室的环境中添加立体图形的模型,各种不同的模型配以丰富的颜色,以可爱的形象展示出来,学生闲暇之余会去与这些悬挂的立体结构模型把玩逗趣,在一种活泼自主的氛围中对知识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再如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的推理方式,引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并且借助于直角三角形的推理演绎方式,在旁敲侧引中,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推导出直角三角形中存在的函数关系,从而实现学生推理和创新意识能力的提升.

三、强调数学理论应用解读,深化学生实践化应用意识

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转化.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实践应用是其重要的方面.当学生具有实践意识和能力时,才是素质教育精神的重要体现.而每个学生在接受知识时的吸纳能力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知识的讲述、理论的剖析时,要照顾到学生整体性的差异化,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认知的知识经验理论中实现实践应用,体会到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的成就感.

如,在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相关知识点时,大部分学生对此是“皱着眉头”的.这节知识较为复杂,是数学的难点和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具形象化的理解,可以让知识点回归生活,在熟悉的生活场景里,找到思维探究的切入点.圆锥曲线中的椭圆曲线可以联想到天体运行的轨迹或者是油罐车的横截面等等;而双曲线,则可以与热电站的双曲面冷淋塔相联系……这种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思维,从想象中再回归到知识的学习上.经历这样一个往返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解读将更加明确,也能进一步感知到实践运用对于知识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对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实质上是对教学思想和方式上的优化探索.实践表明,当学生出现两极分化时,则意味着教师教学上的有所偏差.加之高中数学本身已经体现出较强的思维逻辑能力,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当跟不上班级节奏时,心理上自然会有落差.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上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这是教学核心素养实现均衡发展的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核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