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及其对欧美文学的深度影响

2020-03-15 09:21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苏格兰文学小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一、引 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著名作家。这些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揭露了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社会各阶级的斗争以及资产阶级剥削压迫无产阶级的丑恶。英国历史小说家沃尔特·司各特就是其中一位。

司各特是英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小说家和民族诗人,也是欧洲历史小说的奠基人。他继承和发扬了18世纪现实主义的艺术特点,创立了新的写作文体——历史小说,对欧美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而成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先驱。他的历史小说再现了英国、法国等欧美国家历史社会面貌,着力描写与劳苦大众、民族或国家命运攸关的重大史实,大胆揭露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矛盾,同情并怜悯下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抗争,体现了浓厚强烈的苏格兰民族感情和高地情结。

本文就司各特的部分历史小说展开深度分析,对其对欧美文学的深度影响进行评述。深度是相对于浅层而言的。Tochon指出深度观(Deep Approach)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科间(intradisciplinary)、跨学科间(interdisciplinary)、超学科间(transdisciplinary)的文化与知识的深度融合[1,2]。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不是流于表面、趋于形式的小说,它融合了历史、文学、诗歌、小说等文化理念以及创作特点于一体,特别符合深度观的理念。因此本文将借助这一理念展开述评和分析,希望为今后的与司各特相关的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二、司各特的历史小说

沃尔特·司各特(Walter Scott,1771-1832),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他的创作经历了不同阶段,也尝试了不同的文学体裁,其写作风格兼具丰富性及独特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和作用。以时间段划分,他的文学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05年出版首部长诗《末代歌者之歌》到1814年出版首部历史小说《威弗莱》,以撰写长篇叙事诗为主;第二阶段——从1814年到1832年他逝世为止,以撰写历史小说为主。就题材而言,他的小说主要涉及三类历史题材:第一类是有关苏格兰的小说,如《威弗莱》和《罗布·罗伊》等;第二类是有关英国历史的小说,如《艾凡赫》等;第三类是有关其他欧美国家历史的小说,如《昆廷·达沃德》等。这三类历史题材小说,奠定了司各特“历史小说之父”的地位。

(一)苏格兰题材的小说

在司各特以苏格兰文化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小说中,最优秀的当属《威弗莱》。1814年,司各特匿名出版了他的首部历史小说《威弗莱》。这部小说是根据1745年起义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歌颂了为苏格兰自由而战的高地人民及其英勇的献身精神。同时,通过斗争失败的悲惨结局,揭示了苏格兰落后的宗法社会制度注定被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取代的命运。《威弗莱》出版后,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好评,激发了万千读者对历史小说的浓厚兴趣。之后,司各特又以“威弗莱作者”的化名创作并发表了一系列历史小说。这些小说的成功出版,使读者对于作者身份怀有极大的好奇心。直到1827年,司各特才公开承认这些作品的著作权。

除《威弗莱》外,司各特的其他几部历史小说《清教徒》《罗布·罗伊》《米德洛西恩的监狱》等,也大受好评。其中,1816年出版的《清教徒》,以17世纪英国统治者迫害苏格兰清教徒为题材,描述1679年苏格兰清教徒为保障权利自由和宗教信仰而英勇起义的斗争故事。

1817年《罗布·罗伊》出版。小说以1715年雅各布派第一次起义为历史背景,成功塑造了“苏格兰的罗宾汉”罗布·罗伊的光辉形象。小说主人公罗布·罗伊本是苏格兰高地一位刚直不阿的放牛郎,在封建社会压迫下奋起抗争,成为专门与统治阶级作对、劫富济贫的“盗匪”。雅各布派领袖发动起义,目的是恢复斯图尔特家族的统治。为了摆脱英国的控制,罗布·罗伊和苏格兰高地的好汉们也参加起义,试图保留苏格兰民族古老氏族社会结构的生活方式。该小说揭露了当时英国错综复杂又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以苏格兰历史作为小说的背景,《米德洛西恩的监狱》这部作品也拥有很重要的文学及历史地位。这部小说以1736年苏格兰爱丁堡人民反抗英国政府当局的一次暴动为历史背景,主要描写了苏格兰农村妇女珍妮·丁斯反抗英国法律制度的故事。珍妮·丁斯是一个淳朴、热情而富有牺牲精神的女性,她的妹妹无辜被判死刑,即将成为英国严苛法律管理制度的牺牲品。珍妮为了营救妹妹,经历漫长跋涉,不远千里来到伦敦,奔走游说女王,最后帮助妹妹重获自由。作者用心塑造了不畏强权、感天动地的苏格兰女性形象,表达了他对苏格兰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

(二)英国历史题材的小说

从1819年起,司各特创作了一些以英国历史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其中最出色的是《艾凡赫》。《艾凡赫》被称为司各特历史小说中最为上乘的佳作,是他的巅峰之作。作品生动地描绘了12世纪英国“狮心王”理查在位时期的历史和社会情况,深刻揭露了诺曼统治者的骄横残暴和荒淫无耻的统治情况。当时的英格兰已被诺曼人征服统治,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英格兰人受到诺曼人的残酷压迫,心怀强烈的民族感情,奋起与征服者浴血战斗。作品的主人公艾凡赫出身贵族家庭,是一位勇敢忠诚的骑士。在比武场上,他击败了五个诺曼骑士,智勇双全;在爱情上,他忠贞不渝;在友情上,他重情重义,是作者热烈讴歌的正面的英雄形象。此外,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撒克逊(英格兰)农民的形象,例如,绿林豪杰罗宾汉。司各特基于苏格兰和英格兰民间传说,塑造了罗宾汉这一典型的英雄形象:他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率领农民队伍与征服者浴血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敌人。此外,不同于以往历史中的形象,“狮心王”理查也被塑造成了传奇式的帝王形象,他侠肝义胆、亲切爱民,主张调和撒克逊人和诺曼人的矛盾,双方结成联盟。作者强调和肯定了理查这种做法的积极意义。

《艾凡赫》既真实地再现了中世纪英国社会生活的全景,又具有强烈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塑造了如神出鬼没、百步穿杨的罗宾汉等可亲可敬的英雄形象。同时,又描写了一系列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惊险斗争场面,使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小说的语言也生动鲜活、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语言表现力。这一切,都成就了《艾凡赫》,使其成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欧洲其他国家历史题材的小说

司各特还创作了以欧洲其他国家历史为背景的小说,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昆廷·达沃德》。《昆廷·达沃德》把故事的背景设定于15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小说成功塑造了狡猾、残忍、迷信又善于玩弄权术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形象。小说描写了路易十一为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而采取的一系列举措。虽然路易十一在与封建割据势力斗争中有时采用卑鄙无耻的欺骗手段,但是作者仍然肯定路易十一为建立一个中央集权主义国家而不择手段的做法,这体现了作者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司各特一生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作品,包括长篇叙事诗、历史小说、作家专辑等。但是司各特最大的贡献仍然是历史小说。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受到写实主义小说的启蒙,既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又具有丰富的现实主义因素。这些小说如一幅幅似锦如织的历史长卷,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从封建时期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又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司各特以作家敏锐的洞察力,深度发掘英国历史上一系列巨大历史事件的研究价值,瞬息捕捉重要的历史时刻和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将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分析与描写,从而显示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司各特擅长将作品里个人的经历和历史事件结合起来描写,又善于勾画代表各大社会集团以及不同国家利益的复杂关系。他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在他的作品中塑造出了许多下层劳动人民的光辉形象,让读者过目不忘。但是,司各特出身的阶级和他的政治观点,决定了他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当封建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产生矛盾时,他往往主张以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在揭露苏格兰山民遭受英格兰封建主义压迫和民族精神压迫的双重苦难之时,却刻意美化由于生产力落后即将消亡的苏格兰宗法制氏族社会。这些体现了司各特作品中消极保守的思想元素。

三、司各特历史小说对欧美文学的影响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丰富和发展了欧美19世纪的文学,对同时代及后世的一些重要作家,例如英国的萨克雷、狄更斯、史蒂文森,美国的库珀,法国的雨果、巴尔扎克,俄国的普希金,意大利的亚历山德罗·曼佐尼,波兰的显克微支等,都产生过重要而又深刻的影响。同时,他的作品也受到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喜爱和赞扬,具有一定的革命意义[3]。

(一)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影响了法国文坛很多作家。例如,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和雨果等。司汤达撰写的现实主义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中曾高度评价司各特,称司各特和莎士比亚齐名,都擅长描述“朴素真实的细节”。同时,司汤达也在自己的小说《红与黑》和《巴玛修道院》中体现了注重细节描写的写作倾向。巴尔扎克是公认的司各特现实主义精神的集大成者。他青年时代通读司各特全集,发现将司各特的历史小说贯穿起来,足以编写成英国编年史,每一章即是一部小说,每一部小说描述一个时代。为了延续司各特未竟的历史小说事业,巴尔扎克撰写出包括90多部小说的《人间喜剧》,囊括了19世纪前半叶的法国社会生活。巴尔扎克称司各特把小说提高到历史哲学的地位。巴尔扎克的推崇者、法国文学批评家达尔也强调司各特把英格兰与苏格兰伟大的历史时期所有那些了不起的性格融合为一些高大鲜明的典型。大仲马年轻时曾熟读司各特的小说,他的《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在某种程度上也再现了司各特的部分艺术手法。雨果在《论司各特》中十分肯定司各特丰富的创造力和对欧洲历史小说巨大且深刻的影响。从雨果的首部历史小说《巴黎圣母院》以及长篇小说《九三年》来看,他在创作上师承了司各特的写作手法。

(二)对意大利文学的影响

意大利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德罗·曼佐尼也受到司各特写作风格的巨大影响。他的戏剧和小说多来源于史实,目的在于揭示当时意大利最尖锐最主要的社会问题:反抗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和祖国统一。他的创作传承了司各特的文学传统,认为:相对于历史来说,历史小说应更加丰富、精彩和完美,能够概括特定历史时代的特点与特定社会阶段的世态与观念;历史小说家要善于运用想象与虚构手法,描写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亚历山德罗·曼佐尼提到,如果一部小说充斥司空见惯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因而缺乏任何特色的事情,他将毫不踌躇地把这令人生厌的小说抛到一边。

(三)对其他欧美文学的影响

与司各特同时代的俄国诗人普希金、德国诗人歌德等,也都曾高度评价他的创作。此外,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深受司各特历史小说的影响。1866年重病缠身的马克思,停止了几乎一切阅读,对司各特的著作却是例外。

同样,波兰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显克微支的创作也深受司各特影响,他的《你往何处去》以及《火与剑》《洪水》《伏洛窦耶夫斯基先生》三部曲,都师承司各特的写作手法。英国的萨克雷、狄更斯、盖斯凯尔夫人、史蒂文森,以及美国的库珀等,也都受其影响,其中美国的库珀享有“美国司各特”的美誉。

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吸引了无数同时代以及后世的读者,历久弥新,经久不衰。的确,司各特的小说创作体现了他历史哲学上的“深度观”:小说内容是丰富的、跨学科的,创作影响是深度的、跨越时空的,既能雅俗共赏,又能超越国界。

四、结 语

司各特熟练驾驭历史小说写作技巧,善于把自己对苏格兰历史传统的深度了解及对文物研究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有学者认为,就文学文化而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4]。笔者深有同感,而且世界的又何曾不是民族的。司各特对于苏格兰文化历史和风土民情的解读,对高地人民的描写,以及以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刻画出浪漫的主题,都被他融合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历史小说,为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小说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为世界文学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司各特的写作手法是历史真实与大胆想象的有机结合。他的小说融历史文化、诗歌的旋律与文学的经典为一体,这是一个深度的创作视角。他的作品能够游刃有余地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融,拓展了历史小说创作的深度和广度,更为直接、深刻地影响了欧美小说家、文学家、诗人,以及世界文学的走向。司各特历史小说的研究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创新将会带来深度的启迪。

猜你喜欢
苏格兰文学小说
我们需要文学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苏格兰
凯蒂游苏格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