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德育工作重要论述及实践要求

2020-03-16 09:42胡金木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高 政 胡金木

(1.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北京 102617;2.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71006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的德育只有在继承前期德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有突破和创新,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时代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提出 “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坚持教书育人,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每一次活动不仅健康身心,而且陶冶性情,让同学们都得到倾心关爱和真诚帮助,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1]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多个场合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而系统地论述。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最重要的内涵。习近平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思政工作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德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新时代德育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科学的方法论和有效的实践路径。

一、 新时代德育要培养时代新人

国家的发展呼唤时代新人的出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昭示着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新时代的教育目的在于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3]和具有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教育学语境中,德育和教育的内涵是高度重合的。现代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曾言,“德育问题是不能同整个教育分离开来的,而是同其他教育问题必然地、广泛深远地联系在一起的”[4]。康德认为,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因此,在学理上教育目的和德育目的是高度一致的。同时,新时代的德育为时代新人奠定道德基础。

1.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培养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不难发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我国德育目的所在,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才能承载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新人包括青年和少年儿童,青年是推动国家复兴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多次强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作为时代新人的青年必须怀揣国家的梦想,这是因为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7]少年儿童也是时代新人的重要构成。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谈到:“我相信,今天这一代少年儿童一定能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在党的阳光的沐浴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8]

时代新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德育是时代新人的首要方面。在德育方面,时代新人能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优秀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做人做事首先要崇德修身

道德兴,则国运盛;道德败,则国运衰。习近平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9]德育是国家发展、个人成长的基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指出,“人无德不立”,“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价值观的形成 “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0]人要立德,才能立足于社会,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蔡元培在 《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中对德育为人格根本的论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11]可见,完善的人不仅要有满腹经纶的才华更要具备优良品质。德才兼备,才算作谦谦君子。

在吸收和借鉴先贤关于德育论述的基础上,习近平对立德树人的德育目的论进行了全面阐述。“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12]他在 《之江新语》中写道:“一个没有品德修养的人,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成大器”[13],并且提到 “人而无德,行之不远。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即使有丰富的知识、高深的学问,也难成大器”[14]。对于个体而言,崇德修身是立足社会的基本前提。没有道德的人即便拥有高深学问也很难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没有道德的个体也很难稳稳当当地立足于社会,难有大的作为。德育的目的不仅是提升个体的道德品质,更要培养个体学会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具有家国情怀。

3.育人为本要以德育为先

对一个国家来说,德育可以引导人们遵守一定的价值规约,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生活秩序。习近平在2014年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 “国无德不兴”,说明只有将道德摆在兴国强国的地位上来对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才能指日可待。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都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工作。邓小平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四有新人”。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15]“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体现了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首要性地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工作要求也被延续下来。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明确提出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强调应把德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引用 《礼记·大学》中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个体德性的养成,更要追求道德的完善和服务国家和社会。“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16]这正与2016年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引用张载 《横渠语录》中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表述不谋而合。这些论断都表达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并且只有道德完善以后,才能拥有真学问和大学问,才能成为对社会、民族和国家真正有用的人。

4.德育需要 “六个下功夫”

2018年9月,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坚持六个 “下功夫”。他高度概括了时代新人六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回答了什么是时代新人;在这六个方面上下功夫,则指明了如何培养时代新人,阐明了如何立德树人这一命题。新时代的德育工作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就会导致精神上 “缺钙”;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因;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广大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增长知识见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要培养学生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培养学生提升综合能力,形成创新思维。[17]

立德树人不能仅仅依靠德育,同时,德育不是孤立于其他各育之外的。“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8]德育的扎实推进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深入开展互相促进,互为条件。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不是割裂开来的,在教育实践中应融为一体。

时代新人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德育是时代新人的首要方面。在德育方面,时代新人能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和优秀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具有善良的道德情感、正确的道德判断、自觉的道德实践,具有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担当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新时代德育要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德育方法论就是德育主体对德育过程中德育内容的客观顺序、活动程序,以及应当遵循的育人规律的认知。恩格斯曾言:“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9]习近平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立足我国当前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德育方法论。

1.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德育工作若要有亲和力和针对性,就必然要坚持德育规律,即尊重教书育人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革弊布新,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在方法论上,德育工作不能脱离学生的发展规律和实际需要来开展,需要把统一性的德育要求与多样性的教育方法统一起来,尊重学生差异性,因地制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材施教;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德育需要,不能简单灌输,要注重启发性教育;德育不能在学校工作之外孤立开展,而要依托于学校各科教学和各种活动,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吃盐来比喻思想政治工作。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人需要吃盐,离开盐人类无法生存,但人绝对不能只吃盐,将适量的盐在烹饪过程中溶解到食物中才是最好的方式,这个说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并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间去。同样,我们认为这一比喻对于当前德育工作也是有着重要指导价值的。

2.德育要与时俱进、创新方法

早在2004年,习近平就提出 “现在学生对德育课听不进去,你讲你的我干我的,心不在焉,甚至极不耐烦。问题是教材以及教学方式手段都有些滞后,迫切需要改进。……要适应现在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适应,就是要做到求真务实,过去形式主义和过时的东西要赶紧摒弃。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改进德育教学方式和教育内容,特别要根据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和生理特点,提高学校德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20]。

首先,德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材施教。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需因材施教,尤其应当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德育工作不可只顾整齐划一,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要尊重未成年人,从他们生理、心理和认知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分层施教,分类施教,讲究实效。一些过时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为继,要赶紧改变,采用和探索新的教育方法。”[21]

其次,德育工作要因时而进,与时俱进。古代社会个体道德的养成要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顺序。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的大德、社会的公德和个人的私德赋予了新的时代含义。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22]。

再次,德育工作要因势而新,因势利导。马克思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3]新时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在极大便利和改造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对少年儿童的思想和价值观带来了许多复杂的影响。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习近平指出:“现有的儿童文学作品、儿歌不能满足现今孩子们的思想发展需要,……努力为未成年人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24]因此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开展德育工作,要善于运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善于利用网络上喜闻乐见的内容来提升德育效果。广大教师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5]。

3.德育需要严格遵循科学规律

在尊重教书育人规律方面,习近平对教师提出下面的要求。一是教师要有广博学识。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尤其“在信息时代做好老师……,不仅要有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通用知识和宽阔的胸怀视野”[26]。二是教师要关爱与尊重学生。“好老师应该懂得既尊重学生,……又通过尊重学生的言传身教教育学生尊重他人。”[27]正如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书育人的规律也不外乎于此,教师自身应具备扎实的学识、高尚的情操。

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方面,习近平提出要尊重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与认知特点。比如,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针对少年儿童的实际情况来开展。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例,习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中指出,少年儿童 “还在学习阶段,社会阅历不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义不一定能理解得很深”[28],因此 “根据少年儿童特点和成长规律,循循善诱,春风化雨,努力做到每一堂课不仅传播知识,而且传授美德”[29]。习近平强调,高校德育工作应当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规律,躬行不辍,常抓不懈。但是,与中小学生不同,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应强调在自觉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学生应当 “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30]。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则一定要尊重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能简单灌输,要层层递进地促进大学生学习与思考,进而促使其形成自觉践履的理想信念。

三、新时代德育要知情行相统一

德育实践论是指在培育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中,通过提升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培育道德行为等方式,形成具有系统性、综合性、体验性特点的道德行为能力的实践经验与范式。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31]。具体而言,个体除了接受正式的课堂德育之外,还要更多地走向社会实践生活,在社会实践中锻造自己,不能 “坐而论道”、知行脱节;还要注重日常自我教育,在平时的读书学习中提升自我修养,在自我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通过读书学习的自我教育、见贤思齐的榜样教育、锲而不舍的实践锻炼等方法予以熏陶,以期滋养德性的成长,真正做到知情行的统一。

1.读书学习的自我教育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不可撼动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2]。个人通过学习不仅能够充实自身关于道德的理论储备,也能提升自身的道德实践能力。

其一,学习理论知识,提升道德修养。习近平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33]个体通过学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这与西方哲学中 “知识即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学习就要多读书,读书则应当读好书。习近平说:“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34]学习的目的不仅要增进自身的道德修为,还应当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个人 “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35]。

其二,拓宽学习渠道,提升道德能力。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36]。学习的对象、内容和方法多种多样,既要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人民群众学习,既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包括实践知识,但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掌握某种知识,而是要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提升道德情操和道德能力。

2.见贤思齐的榜样教育

榜样教育首先是重视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模范与榜样。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父母要 “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37]良好的家庭氛围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还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友善,更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道德学习。“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38]父母应在家庭这所学校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和道德修养,当好孩子的模范,做好孩子的榜样。

榜样教育其次是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模范和榜样。正所谓言传身教,教师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强的示范性。西汉扬雄在 《法言》首篇 《学行》中提出 “师者,人之模范也”,说明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模范和榜样,从而引领学生走向至臻向善的人生之路。人们对于教师形象的期待始终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教师应该在学养上、道德上都成为学生的楷模与学习榜样。习近平强调,教师 “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9]教师只有真正关爱学生,才能将自身的道德信念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从而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榜样教育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各个行业中的模范的示范作用。“敬业是一种美德,乐业是一种境界。”[40]真正敬业、乐业的人不是把职业单纯视为谋生的工具,而是把自己的职业与为他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这种职业态度背后是一种强烈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习劳动模范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 ”[4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各个行业都涌现出了大批模范人物,他们有着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有着勇于创新的责任担当以及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中甘于奉献、努力付出,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他们就是人民之中、人民身边最好的榜样,我们要讲好他们的故事,用他们的故事感染和激励青少年确立不断完善自我、为国家与民族努力奋斗的决心。

3.锲而不舍的实践锻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德育需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德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上、课堂上,也不能仅仅记住要求不去践行,德育应该落实在具体的实践行动上,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个体道德品质的提升离不开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首先要从个人的生活做起。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一件件小事组成的,养小德才能成大德”。[42]点滴小事能够积累道德经验,反思生活实践有利于提升个体道德判断力。当个体拥有理性的道德判断力,他们 “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自然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做出正确选择。”[43]

德性的养成需要社会实践的锻炼,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习近平说:“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44]。通过社会实践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品质,培养过硬的道德素养。个体应当在投身社会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45]。“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46]以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为例,全国部分重点高校定期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支教志愿服务。许多青年大学生通过支教团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对国家的认同,不断增进其对道德的认识。

习近平关于德育的重要论述回答了新时代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深刻论述了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的基本逻辑、实践要求和重点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德育论述及实践要求,更为扎实推进立德树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