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战争中的人和装备

2020-03-16 13:54贾玉树
关键词:客体战争装备

贾玉树

(中国科学院大学 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100049)

人和装备的关系问题是古老的军事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在其理论中,人是决定的因素,装备归根到底是由人决定的。这种表述在抽象的哲学原理层面或许没有问题,但是在具体的实证科学层面难免贻笑大方。因为不仅人是形形色色的,装备也各种各样,从而人与装备的关系亦是错综复杂,没有任何一种万能的公式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不过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人们已习惯于把原理当成神圣教条而不是理性方法,大多数人沉湎于一种僵化的所谓辩证法不能自拔,原因在于他们从来没有能力理性地反思和把握这种辩证法本身。

首先,在人与装备的关系问题中应当明确,通常被人们称为“决定的因素”的“人”是指“谁”,指称哪个群体。这是从抽象的哲学原理走向具体的军事实践的必由之路。辩证法是一种脱胎于原始思维的总体性思维方式,尤其中国传统的阴阳两极辩证法,适用于理解和表述“一”而非“多”,而只有人的思想超越形形色色感性具体的“多”,头脑中形成理性抽象的“一”,才能够加以运用,且这个“一”必须同其所由产生的“多”保持内在关联。换句话说,只有人们超越各种不同性别、种族、职业等具体差异而形成抽象的主体概念,超越各种不同属性、种类、用途等具体装备而形成抽象的客体概念,才能一般地讨论人与装备的主客体关系。显然它属于可能世界而非现实世界。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必须以感性具体的“多”作为思想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说决定的因素是人,而必须说清楚是哪些人。从这种意义上讲,至少应当区分三种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1)决定的因素指操作装备的人。这种说法在冷兵器时代的确如此,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没有哪一种具有绝对威力,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能否发掘其深度效能,对于某些精通装备效能的武士,即使徒手依然可能致胜。然而在机械化时代,这样的说法便捉襟见肘,马汉的“海权决定论”、杜黑的“空军制胜论”、富勒的“机械化武器决定论”等唯武器论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信息化时代这种说法已成为天方夜谭,而智能化时代淘汰的则首先是操作装备的战士。(2)决定的因素指研制装备的人。冷兵器时代能工巧匠把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注入装备之中,对于克敌制胜具有重要意义,但他们并不参战,也无法决定战争胜败,装备效能必须由直接参战的将士临场发挥。热兵器时代装备中注入了科学家、工程师等更多人的智慧和劳动,使装备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威力,但是他们同样不直接参战,也不能决定战争胜负。所以尽管科技人员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却还是不能够成为决定因素。(3)决定的因素指拥有装备的人。研制和使用装备的人不一定拥有装备,而拥有装备则可以招兵买马、挑动战争,这一点人们已司空见惯。因此同前两个群体相比,他们更具有决定性。然而,战争历来都是这样两个性质相同的群体之间的较量,赢家只有一个,胜败显然不是其中任何一方可以单方面决定的,归根到底取决于双方所拥有的装备。这就需要进一步考察装备问题。由此可见,辩证法所谓的“决定的因素”——“人”,在现实世界找不到具体指称。难道,装备不是人的对立面?这是需要考察的另一个问题。

其次,应当明确人与装备关系问题中的“装备”是什么,意味着什么。既然没有任何群体能够在战争中起决定作用,就不能不正确对待唯武器论。事实上,唯武器论并没有否认人的决定地位,而是以高度实证化的方式充分证明了人类理性的价值。装备正是人类理性的物化和客观化。(1)装备是人体各种机能的外部延伸。中国古代十八般兵器与现代枪、炮、导弹等,是人的徒手打击能力的延伸与扩展;各种运载平台,如战马、战车、战船、坦克、飞机等交通运输装备或武器弹药运载装备,是人的腿脚机动能力的延伸与拓展;各种雷达、侦察、情报、通讯等信息装备,是人的眼睛、耳朵等听觉、视觉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从武器控制机关、装备控制部直到战场装备保障指挥控制系统等,则是人的大脑智力功能的延伸与拓展。(2)装备是人类从自然界呼唤出来的自然力。如果说前者是从主体及其机能方面关于装备本质的概括,后者则是从客体及其职能方面关于装备本质的概括。装备不仅是人类操控对象的技术活动的产物,而且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科学活动的产物,在现代社会日益成为科学的一种应用。没有爱因斯坦E=MC2,再杰出的能工巧匠也不可能从自然界呼唤出原子弹所具有的核能这种神奇的自然力。从这种意义上讲,装备中凝结的是全人类的智慧和劳动。这是它之所以能够成为战争中“决定的因素”的根本原因,也是曾依靠传统技术发达起来的文明古国之所以在现代社会衰落的根本原因。这里还应当明确的是,同唯武器论对立的是唯意志论。它是原始思维的遗迹,漠视人的生命,拿鸡蛋碰石头,是现代文明的毒瘤。即使在冷兵器时代,意志也不可能完全决定战争的胜败。两者的对立与其说是物质与精神的对立,不如说是人的精神世界中理性与意志两种心理因素的对立。唯武器论不仅没有否定人和精神,它本身反倒是关于人类精神价值的一种绝佳证明。(3)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装备是什么,还取决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冷兵器时代的刀枪棍棒已经被彻底地淘汰了,热兵器时代的枪炮车船始终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未来的装备则根源于未来的科技发展。在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还必须动态地理解和把握装备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装备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变化,而且在相互促进。从这种意义上讲,装备事实上就是创新,源头的创新,根源于科技与军事两个领域。没有这样一种创新,相当于赤身裸体,没有装备,就没有未来。

再次,不仅应当明确人与装备关系问题结构上的复杂性,而且还必须特别强调它的历史演化性。辩证法的精髓就是变,所谓“决定的因素”也是动态变化的。一般说来,至少应当考虑以下四种情况。(1)当客体确定后,主体是决定的因素。例如,以大刀作为装备,谁能把刀的潜力挖掘到极致,谁就能够取胜。就像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换别的人玩不转,对于同样的装备,使用装备的人决定了装备效能的发挥程度。这在冷兵器时代是颠扑不破的真理。(2)主体确定后,客体是决定的因素。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固然威力惊人,然而倘若能给他配备一挺机枪,他也绝对不会留恋大刀的。这也是一种真理,新陈代谢,客观真理,更加颠扑不破。(3)主体与客体都不确定,则客体变化大于主体变化。这样的结论不仅根源于人的创造性本能——因所有的装备都是人创造出来的,而且根源于人类创造性活动的继承性和累积性——因人类始终在持续不断地创造着新的更好的装备,任何一种新的装备中都凝聚了全人类的智慧和劳动,包括古今中外所有的人,显然它的范围要远远大于目前使用装备的这部分人。机枪之所以能够取代大刀让关云长拥有的刀法、技能等相形见绌,是因为其中凝聚了更多的人类智慧和劳动。从这种意义上讲,同客体装备相对应的主体当然不仅包括当前使用装备的那些战士,也包括隐藏在装备中的一个看不见的创造性群体,并且其地位与作用将越来越高,越来越显著。(4)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装备主体自然要从台前向幕后转换,并且由于幕后主体是一个理性主义的群体,现代科技的逻辑自主性特征也必然要把装备发展引向一个无主体的可能世界,这就是当前正在日新月异、蓬勃发展、“自我决定”的智能化和无人化装备。

最后,还有一个现代化问题。所谓现代化,本质上就是理性化,人们可以根据逻辑理性而不是历史经验规划未来,新的军事装备日益超越人们的传统经验从理性思辨中建构出来。从这种意义上讲,现代化战争包括机械化、信息化与智能化三个内在关联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在向无人化逼近。这是理性化和智能化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本质。现代化战争语境中讨论人与装备的关系,必须明确三个问题。(1)主体已经从使用装备的人转向研制装备的人,尤其是创意与设计装备的人,未来装备发展完全根源于理念创新、概念创新。所谓无人化首先体现为无人机、无人艇、无人车等形形色色的无人系统,本质是无人操控,包括遥控。在这里,应当反思两个直接相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其一是军人还能做什么?虽然在一定时期军人不可能消失,但其数量肯定将急剧减少,工作重心也要发生根本转变,一个可能的趋势是从战争走向设计战争,未来关于战争的战略战术等理论研究将走到前台,像美军一样,让新的作战理论与方法成为装备创新的动力源泉;其二是军队文职人员如何定位?如果说军人主要设计战争,文人则主要设计装备,而关于未来战争与装备的创意需要在这两大群体的交互作用中涌现出来,因而两者尽管分工截然不同,地位必须对等。所以,把文职人员定位为军队服务人员,把军人界定为作战人员,显然不利于军备现代化发展。(2)装备正在从一个由主体操控的客体向主体本身转变。前面所谓主体向幕后的理性化群体转换,也就是向装备转换。换句话说,现代化装备本身就是战士。事实上,从机械化、信息化到智能化的现代化发展,正是一个消解主体的深度无人化过程。利用弹药消解人的手臂,利用车辆消解人的腿脚,紧接着利用遥感和通讯器材消解人的耳目,利用机器人消解人的身体,目前的人工智能连人的大脑也将彻底消解。未来两军对垒将演变为智能化或无人化装备之间的较量,战争重心也将从战场厮杀走向战前预演,斩首行动成为一种新的战争模式,制脑权则成为现代化装备发展的终极目标。(3)人文理念成为人与装备关系的核心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人从血腥的战争中解放出来以后,以英雄作为楷模的唯意志论战争文化将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和平与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诉求,人们沐浴在现代文明的阳光雨露之中。自由、民主、平等、博爱、和谐等现代人文理念,或者说核心价值观,同传统观念残余势力或习惯势力之间的文明冲突将成为未来相当长时期人类战争的动力源泉,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一体化的智能性精确打击武器将成为未来装备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让人远离战争,让装备捍卫人类文明,不可避免成为大势所趋。这一切无疑应当作为装备治理理论现代化的思想前提和基础。

猜你喜欢
客体战争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防晒装备折起来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
“活”源于怦然心动——写生对客体借用中的情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