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的基础会计课程快速入门的方法探析

2020-03-16 03:12王小华刘怀忠
职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中职教学策略

王小华 刘怀忠

摘 要: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后续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专业课的基础。这门课偏重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入门,若教师仍使用从出版社订购的教材,采用不恰当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讲授教材,则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引领学生入门。因此,开发并使用校本教材,寻求切实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快速入门,是所有基础会计任课教师都可以采用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与读者分享中职学生基础会计课程快速入门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 基础会计 教学策略

基础会计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理论性、专业性很强。对于中职学生的初学者来说,这门课抽象空洞,不易理解,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们快速入门呢?

笔者结合自身在中职学校的多年教学经验,分享几个能让学生快速入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使用校本教材教学

各出版社出版的不同编者编写的《基础会计》,前三章都会介绍抽象的理论知识。第一章先介绍会计的概念、特点、职能,然后介绍会计的方法、会计的假设、会计的信息质量要求和会计核算的基础等。第二章介绍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第三章介绍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若按教材的编排顺序按部就班地教学,不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们都会认为会计专业很抽象,不可触摸。课程开始就是一堆专业术语,会把学生最初的好奇心一下子打消,更不用说提起兴趣了。

因此,我们遵循人“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认知”的认知规律,结合中职生动手能力强而理论学习能力弱的特点,编写校本教材并应用于教学。校本教材通俗讲就是根据学情和人的认知规律,对出版社的推广教材进行恰当处理,调整授课内容的顺序,加上简单的实训任务。利用校本教材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培养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头脑中对会计先有一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自己总结归纳出会计的具体工作是什么,让学生在心中先对将来要干的工作以及针对所干工作要学的知识有一个简单的系统性认识。校本教材让学生对教师讲的每一章不再有疑惑,心里清楚每一章学习对记账有何用,让学生在学完每章的知识甚至是整本教材之后,不会只记住一些知识碎片,使初学者就能思路清晰地奔着目标去学习。

二、基于工作任务确定教学任务,任务导向学习内容

会计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收集票据,利用会计语言做账,编制报表并报出。会计工作起点是收集企业发生业务的票据,对应的学习任务是《原始凭证》这一节。因此,我们不妨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搜集票据,如汇款单、车票、购物小票等。通过这个搜集过程,学生对原始凭证的内容、用途等有了基本的认识。上课时,同学们纷纷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时,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票据,引导同学说出原始凭证的来源、内容、用途等,并让小组讨论,哪些是原始凭证,其中哪些可以入账。学生讨论热烈,学习热情高涨。教师如同放风筝的人,从工作任务着手,牵着学生一步步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自己归纳出来,包括什么是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包含内容,原始凭证分类以及原始凭证的审核要点。

收集到企业发生业务的票据并转化为会计语言,填制好记账凭证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地把业务记录下来。这项工作对应的学习任务是《会计账簿》这一节。教师不妨再布置任务,让学生课下找认识的从事财务工作的亲朋或邻居等,搜集一些账本、账页等来学习会计账簿。上课时,让同学们观察搜集来的账本、账页,引导同学说出账簿外表分为哪几种,引导同学说出账簿按账页格式又分为哪几种。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学习欲望强烈。教师顺势告诉大家各单位做账需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账和总账,和学生手里的账本边对应边解释,从工作任务着手,牵着学生一步步,把课本上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来,包括什么是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的分类,以及结合业务实例对各种会计账簿的登记等。这些知识点的掌握不是靠教师单一的讲授,而是采用指导性发现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主动分析,最后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学生所学内容与技能很容易迁移到未来的生活与工作情境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毕业后可以零距离上岗。

三、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采用类比法,通俗且生活化

采用类比法,尤其是类比生活的话题,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学习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要采用类比法。学做账,必须识记一些账的名称,即会计科目,可以与写文章类比。比如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三者分别类比各学科知识→文科知识、理科知识等→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又如学习试算平衡,编制试算平衡表时,试算平衡表的作用、编制原理依据,也可以用类比法。试算平衡表的作用是检查总账记录的正确性,检查是否存在金额不平的错误,编制原理是借方、贷方金额相等。可以类比体温表,為了检查人是否生病,而且只能检查发烧的病,检查原理就是36℃~37℃是正常体温。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难懂的专业的问题生活化、通俗化,让学生感觉会计知识能够触摸,也有吸引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教学方法采用实物演示法,简单且直观化

采用实物演示,把实物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例如学习《会计凭证》一章,不必讲什么是会计凭证,什么是原始凭证,什么是记账凭证,只需把学生日常接触到的车票、学费票等发给学生看,告诉他们这就是原始凭证。把原始凭证的业务内容变成会计语言写到载体上,教师可以提前填制好,也展示给学生:这就叫记账凭证。实物票据展示,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会计的学习内容与要求。这种简单直观方式,让学生自然感觉到吸引力,对于其学习会计理论有很大的帮助。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教学也采用此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仿真且角色化

采用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仿真工作环境,使学生角色化。例如讲《资金筹集过程核算》时,布置成一个企业场景,启发学生假设:想创办这家企业,得找资金,那么如何找资金呢?让学生大胆列举,找投资人,如自己父母,还有找银行贷款,然后顺势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投资人。扮演父母角色,用点钞券代替现金投资,引出“实收资本账户”“库存现金账户”,再让学生扮演银行角色,签贷款合同等,引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等,最后把投资人—父母投资业务和从银行贷款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供应过程核算、生产过程核算、销售过程核算等都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带入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4.教学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易记且口诀化

采用归纳总结法,可以帮助学生把容易出错、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区分开,记清记牢,最终达到知识内化,还可以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习惯。例如讲错账更正法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三种错账更正法属于易混淆的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在本节内容小结环节,让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共同归纳总结如下口诀:证对账错画线法,画线改正并盖章,证错账错分情况,光少记金额蓝字补,光多记金额红字冲,非金额性错误和混合性错误,先冲后填要记牢。这样教师帮助学生把握了三种错账更正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领,实现了速记巧记,提高了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确实使知识内化并转变成学生的一种错账更正的能力。

5.教学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法,有趣且参与化

采用合作探究法教学,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例如讲错账更正法,教师给出四个错账的案例,让学生观察案例,引导学生四个案例都错在哪,指出四个案例分别用哪种错账更正法并如何操作。教师抛出问题后,让学生结合校本教材,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合作探究完成教师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笔者相信,采用笔者分享的教学策略,可以让中职学生对基础会计这门课程快速入门。

(作者单位:唐山市丰润区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中职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