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顶层设计助推中职学校发展

2020-03-16 03:12陈薇
职业·下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师资队伍

陈薇

摘 要:学校教育科研顶层设计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系统工程,涵盖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诸多要素,笔者学校以职业活动导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多种措施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多条路径探索,助力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要素的协同作用,进行教育科研顶层设计实践探究,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关键词:顶层设计 教学改革 师资队伍 校园文化 学校发展

学校教育科研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原理,以研究教育现象及认识教育本质规律为目的,从学校发展的全局出发,对学校的重点研究对象进行规划设计,从而高效率快节奏地实现目标。教育科研是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系统工程,是促进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提升办学层次、有效保障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科学管理的需要,对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诸要素提出了明确要求,通过发挥这些要素的协同作用,实现教育科研顶层设计的最优效应。

一、合理科学规划各要素,践行教育科研顶层设计

笔者学校自建校以来,探索“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实践教学改革;多措施多途径并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班级“仿真企业”管理模式,渗透“沈鸿精神”人文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建设,重视师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通过教育科研的顶层设计推动学校内涵发展。

1.职业活动导向,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学习内容,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形式。

笔者学校坚持“职业活动导向”教学,以实际工作内容为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中心,引入德国“行为导向”教学理念,创新课堂先进教学理念,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创设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交往情境,使学生形成会学的能力;强调学习的内在动机、利益动机、社会动机,并学会展示学习成果,体现“师生互动、团队合作、手脑并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较好的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2.多种措施并举,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建设一支能力强、技术精湛,既能胜任教学,又能开展科研,既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又有较强操作实训能力,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教师队伍,多措并举,有效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构建“1年入门、3年胜任、6年成骨干、9年成名师”分层建设体系。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方向,明确目标,落实每一步,既利于青年教师稳打稳扎立足岗位,也利于学校师资结构的构建。

组织教师参加N项赛事,借助比赛的平台,进行交流和学习,革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在活动中深度参与,在参与中快速提高,以赛促教,反哺教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校企共育专业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途径,以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际动手能力。

加强校企师资共建共享。与相关企业共同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专业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相关企业实训,在企业相关岗位顶岗学习,落实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制度,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拓展教师成长之路。

3.多条路径探索,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以“建设学校优质设施配套,营造优美校园环境”为目标,从文化环境建设、文化活动建设、师生行为规范建设、制度文化建设、文化活动载体设计等方面着手,通过深化学生励志教育、企业化班级管理等途径,积极营造和谐文明、健康快乐的校园生活。

把江泽民同志题词的沈鸿纪念馆作为励志教育的主阵地,以沈鸿先生为学习榜样,将忠诚奉献、勤奋创新、理想奋斗、认真耕耘贯彻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塑造学生工匠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社会、企业培养了更多更优秀的高技能技术人才。

“仿真企业”班级管理,构建起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班级管理新模式。提出“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企业”的观点。班级的一切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未来的职业活动来展开教育,贴近市场、接轨企业,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方式为载体,把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企业文化、竞争机制等核心内容融入到班集体建设中。尽可能地使学生缩短适应企业的时间,较平稳地实现从学生向企业员工和社会人的转变,实现学校与企业、社会的“无缝”对接。仿真企业班集体从专业特征、岗位要求出发,将班级体内的学生视为企业员工,创建仿真企业班级文化,从而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增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精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完善职业人格。

二、教育科研顶层设计实效呈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1.办学特色孕育凸显

笔者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突出“做中学、学中做”,多年来一直实施“行为导向”教学,开展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使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

(1)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经过多年的实践,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已经在学校实现了全覆盖,从而保障了教学的互动性和有效性,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层次从高级工拓宽至了技师,毕业学生质量显著提高,就业情况良好,呈现1:6(学生数:就业岗位数)抢空的良好局势。

(2)内涵建设独特厚重。笔者学校通过教育科研顶层设计,不断提升内涵建设,笔者学校从技工学校顺利升格为高级技工学校,并筹办技师学院,现拥有1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品牌专业、1个省级新兴专业、1个省级产学研联合体、2个“三名”工程项目、1个省优秀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2.师资队伍优化提升

笔者学校落实“4+N”策略,校企“双轨”并行,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理念、信息化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近年来大幅提升。

组成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良好的教师梯队,培养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骨干教师队伍,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一批在县、地市级甚至省内享有一定知名度,教育教学技艺精湛,师德高尚的名优教师,使专业、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处于不断更新、交替、发展的动态平衡之中。涌现了一大批首席教师、金牌教练等。

3.綜合素质跟进提高

以笔者学校文化环境建设为基础、学校文化活动建设为载体,健全全方位育人体系,拓宽学生培育路径,以沈鸿精神为抓手,塑造学生工匠精神,以仿真企业为载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1)职业素养显著提升。学生的职业意识得到明显加强,懂得先做人再做事;学生的职业习惯和品质有效养成,学生理解和服从企业的管理要求,并按企业标准对行为习惯进行规范,职业品质得到培养。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达到规范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达到服从的要求;强化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达到标准的要求。

(2)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学生将“沈鸿精神”“工匠精神”贯穿于专业学习中,在技能学习中精益求精,不断创新,近年来,技能大赛硕果累累,参加嘉兴市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130余项,其中国赛3金8银1铜,形成一定影响力。

顶层设计理念渗透到了笔者学校教学改革、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每一项具体工作中,融入到了每一位行政领导、教职工的心中,以顶层设计理念去思考、研究学校的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促进学校发展,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福庆.中小学教育科研顶层设计理论体系建构——以莱州市双语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2018(08).

[2]雷正光.基于顶层设计的现代职教体系研究与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

[3]王立群.顶层设计,打造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J].职业技术教育,2013(36).

[4]陆锦冲.顶层设计:高校有效管理的现实路径[J].教育探索,2012(8).

(作者单位: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顶层设计师资队伍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浅论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的作用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