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活动中渗透写作教学的策略

2020-03-16 03:26强薇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2期

强薇

【摘   要】  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引导学生提升习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们应该积极促进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有效融合。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品味语言、 布局之巧、细节之准 、情感之真这几方面来谈,从而逐步提升學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品味语言;布局之巧;细节之准;情感之真

我从教以来,就非常欣赏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无论写什么东西,都要取决于认识和经验。” 读与写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读是写的基础。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教学的过程,能够积极为学生做好知识储备,在对文学作品的评析中有所感悟。初中学生创作习作的过程,就是能够从自己的知识储备中挑选素材,然后对着素材进行有效处理、合成加工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积极打通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壁垒,把阅读中的收获迁移到习作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习作训练的效果。笔者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一、在阅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习作是学生情感的真实表达,只要学生词汇储备丰富,便能够我手写我心。可是教师都知道,学生不懂得提炼语言,写出来的东西干巴巴的,毫无感情。或者内容晦涩难懂,使人读不下去。究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积极利用阅读阵地,做好词汇积累,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习得语言,并巧妙运用于自己的习作当中。

如部编教材中有这样的一篇文本《背影》,文中有很多词汇值得学生去理解和积累。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这样朴素的文字,真挚细腻地表达父子之情,学生在习作的时候完全可以借用过来。作家的语言都很精练,其实在文本的阅读中,学生要能走进文本,细细品读文本的内容,从中获取一定的词汇,这样学生不会因习作不会修饰而犯难。在教材《白杨礼赞》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者‘旁逸而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礼赞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这些句子不仅词语美,而且学生在写景的文章中完全可以运用到。当然,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相对较差,教师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结合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理解,学习作者遣词用语的巧妙,从而在习作中能够娓娓道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思想得以表达。

二、在阅读中领会布局之巧

部编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编者的甄选,内容精彩、巧妙新颖,这些都是学生在练习写作文中最好的模板。可是学生往往忽略文本的内容,怕写作文,其实一个主要的因素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谋篇布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去学习这些例文的巧妙布局,进行有效模仿,迁移运用,逐步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例如我们在教学部编教材《我的叔叔于勒》时,从小说开头在于勒出场时,极力渲染了于勒在菲利普一家中的地位,他们盼望着奇迹的出现,可是时隔12载,出现在菲利普一家人面前的于勒却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他穷困潦倒,衣衫不整,此时,导致菲利普一家的希望破灭了,顿时产生了“意料之外”的艺术效果。文章的布局谋篇独居匠心,大起大落,情节波澜起伏,读来令人唏嘘。再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这篇文章,结构严谨,作者先简要介绍春天来了,接着继续从几个细节来写春天,最后总结收尾。作者的写作方法值得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要能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让学生学习构段谋篇的技巧,并且积极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这样学生的文本阅读才能做到有效。

三、在阅读中体会细节之准

在部编教材中有很多文本都体现着细节的精彩,教师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寻找适合学习的范本,并且使这种经验形成学生稳定的习作技巧。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个性,动作描写凸显典型,人物的心理描写透视特点,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 语言描写彰显性格,从而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顺利完成写作储备的输出过程。

例如在《孔乙己》一文中,作者在介绍孔乙己前后两次的出场时,分别采用了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等等,在孔乙己的第一次出场,作者是用了这样的词语“身材高大”、“时常带着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又破又脏”等,可以看出孔乙己懒得出奇,穷得一无所有。这里作者运用的是一些细节性的肖像描写,突出孔乙己的这些特点。文本中孔乙己第二次出场似乎更是悲惨,“脸上黑而且瘦”“满手是泥”这样的出场让读者的心中为之一振,一下子就对孔乙己产生了怜悯之心。第一次出场的动作是“便排出九文大钱”,而到了第二次出场时,却是用了一个“摸”字,透露出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能抓住细节描写解读文本,让学生能够感悟精彩语言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让文章更具感染力。

四、在阅读中感悟感情之真

作文其实就是借助于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语文教材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要在字里行间中懂得作者的情感思路和情感倾向,同时能够学习这种写法,即在习作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让文章洋溢着浓浓的感情色彩。我们所接触到的文本中,均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对文本的分析、点评,促进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效吸收,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总之,语文的听说读写都是相互依存的,语文教师在阅读和习作教学中,要能相互融合,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教材中,寻找写作的范本,这样才能做到阅读和习作的有效整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璐.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材作业系统[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4.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