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术的民间传说

2020-03-16 03:25孙若夕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牛尾太爷巫术

孙若夕

“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署,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故移情祝由。”[1]古人希望有一个安逸的地方生活,把希望寄托在祝由上,“祝由”即巫术。巫术在原始社会自然产生并盛行。神话中伏羲是第一个男巫。

从古至今有无数关于巫术的传说。现做简单摘录。

“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2]赭鞭就是现在所说的巫师的魔杖,只要鞭到的草木,就能区分药性和毒性。

雷神舞是巫师求雨祭祀时候跳的一种舞,打扮的象雷公,并且在跳舞时铃鼓声如雷声连绵不绝。“图画之工,图雷之状,累累如连鼓之形,又图一人若力士之容,谓之雷公。失之左手引连鼓,右手推稚若击之状,其意以为雷声隆隆者,连鼓相扣击之意也。”[3]

牛尾舞是用来祈求丰收的舞蹈,因手舞是要手持牛尾而得名。甲骨文中的“舞”字正是一人两手操牛尾。

上古时期的黄帝与炎帝之间的社会矛盾要神巫来调和。当时的大有名气的神医也都是巫医,巫医们大多聚集在一处,聚集地在当时有巫咸国之称。

“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爱在。”[4]“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5]

上古传说中的大禹对后世的巫术有着重大的影响。大禹在实行巫术时候所跳禹步中的病态被后事巫师所继承和沿袭,后来的巫师也通常由神经质、癫痫病、或生理有残疾的人担任。后世的人们根据传说中流传下来的禹步来实施巫术,这也又确定夏禹是巫师的身份。“形体长,长足肵,疾行,手左随以右,劳左佚右也。”[6]“世传禹病偏枯,步不相过,至今巫称禹步是也。”[7]“禹步者,盖是夏禹所为术,召役神灵之行步。此为万术之根源,玄机之要旨。昔大禹治水,步可预测高深,故设黑矩重望,以程其事。或又伏泉磐石,非眼所及者,必召海若河宗山神地祇问以决之。然届南海之滨,见鸟禁咒,能令大石翻动。此鸟禁时,常作是步。禹遂模写其行,令之入术。自兹以还,无术不验。因禹制作,故曰禹步。”[8]

古代神话时期的巫术充满了想象,生活中各种物资的短缺也造成了巫术所使用的物品器具几乎全部来自于大自然,这增加了卜筮、古医与大自然的神秘性联系。再来看看千年以后的现在民间流传的关于大仙的传说。大仙在出马前要先立堂子,立堂子就是用一个佛龛在里面用黄纸或者红纸写上很多名字,这些名字一般是:佛祖、观音、弥勒、地藏、韦陀或者、西方三圣、太上老君、玉皇、王母、胡三太爷、胡三太奶、三世佛、三清、龙王,关公、金花教主、银花教主、黄家太爷、太奶、蟒家太爷、太奶、常家太爷、太奶。关于这些仙家的来历,民间有着很多说法,在此就不一一摘录。后人撰写的这些故事让这些“仙家”成为了大仙为人看事的依托,成为他们的法力来源和理论依据,到底这些口口相传无文献记载的封神救世的故事是真是假,也并没有人去质疑追溯。

与宗教相比较,原始巫术最早的形态并不存在神灵仙怪的观念,而是认为人类应该掌控某种超自然的力量,这可以说明古代巫术不是对客觀事物普遍神化,从而对其顶礼膜拜,祈求恩赐,相反的是它想用人的力量来控制客观事物得到想要的结果,甚至它还加入一些科学的成分,设法影响客观事物,给被施术者带来某种利益,因此和原始宗教相比较,古代巫术是具有一定的进步因素。

注释:

以上词语解释引自 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引自《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三篇《移精变气论》第二段。作者黄帝,田代华整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8-1 ISBN9787117067225

[2]引自《搜神记》第一卷。作者(晋)干宝。吉林史文出版 2010-1-01 ISBN9787547201534

[3]引自《论衡 雷虚篇》第二十三,十四句。作者王充,缪启愉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7-9 ISBN9787507833416

[4]引自《山海经 大荒西经》段十五。主编雅琴。新世界出版社 2010-12-01 ISBN9787510412929

[5]引自《山海经 海外西经》段十三。主编雅琴。新世界出版社 2010-12-01 ISBN9787510412929

[6]引自《春秋繁录》卷七《三代改制质文》第十三,第二段。作者(汉)董仲舒,张世亮、钟肇鹏,周桂细译注。中华书局出版 ISBN9787101085662

[7]引自《广博物志》引《帝王世纪》。作者(明)董斯张。岳麓书社出版 1991-4 ISBN7805202532

[8]引自《洞神八帝元变经 禹步致灵第四》

猜你喜欢
牛尾太爷巫术
那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讲故事:中国历史上的巫术与替罪》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客从何处来
文怡拿手菜:白萝卜牛尾汤
去镇上喝牛肉汤
去镇上喝牛肉汤
西藏歌谣中的巫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