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方法

2020-03-16 03:25阙飞飞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阙飞飞

摘要:语文教材从大量的诗歌中精挑细选出数篇适合于初中学生学习的作品,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评析这些优秀的诗歌呢?通过自己多年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得到的实际教学经验中对评析诗歌有着一些见解。本文将通过如何课堂上指导同学赏析诗歌为主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鉴赏诗歌的意象,(二)鉴赏诗歌的情感基调,(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文化瑰宝,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学生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国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与知识积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他们学习诗歌的方法,让他们的学习更加轻松。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让同学们进行分析。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第一步应该鉴赏诗歌的形象,同学们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古诗的作者,知道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以及理想抱负,这对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是找出诗人的描写对象,确定意象,找到抒情主体,并对意象进行认识理解,对诗歌意境进行体会。这些是每当我们赏析一首诗歌时应该最先做到的,也是理解整篇诗歌的基础。

例如在赏析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时,首先要引导同学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也就是了解苏轼其人其事这对于我们把握诗歌的主旨起着主宰作用,苏轼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并深受其影响,所以无论到任何地方任职始终爱民如子造福百姓创造出卓著的政绩,被百姓爱戴。在密州任職期间,他的生活仍被寂寞孤独所填充,这种感觉郁积在心头很久,表达的时候也就更加强烈,遇事而作,感情更加浓郁。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作者自身的形象,通过描写一次太守和百姓出猎的壮观场面,借用历史典故,持节指奉有国家重大使命,“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借这三个意象,表现出诗人希望能得到重用,渴望上阵杀敌的爱国热枕,报效国家的赤子之心。

二、鉴赏诗歌的情感主旨

诗人在创作诗词时,都在诗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理解了诗人创作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找到古诗的主旨。在浩如烟海的古诗中,诗人的情感大致分为借周围的景色抒发情感的、伤心惋惜美好事物流逝的、描写旅途劳苦的、感叹自然美好的、借助事物抒发志向的、沙场点兵报效国家的、好友惜别时不舍的、表现自己高尚情操的几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诗中的单个意象,并将单个意象联系起来,总结诗中的意境,进而确定诗人的情感以及诗歌的体裁。

例如学习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应该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诗中的每一联,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诗中的内容,进而更加容易确定本诗属于哪类体裁。诗中的第一联起笔雄伟,描写的风景壮丽大气。第二联“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并没有接着叙写离情别绪,而是直接抒发自己的想法,说你我境况相似,彼此之间可以互相理解。第三联强调友人间只要心意相通,即使相距万里也会像是近在彼岸。这句使友情升华到一种美学境界,最后一句是诗人在即将分手之时劝慰朋友之语,分别时不应过于伤心只要心系彼此,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咫尺一般。通过分析诗句,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是一首赠友送别诗,进而可以体会到诗人看似豁达实则对朋友不舍的情感。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歌经历许多朝代的更替,历史的积淀,演变出许多的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彼此都很相似,学生在自己赏析诗歌时,容易搞混,对诗歌的阅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面对学生的这种困境,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帮助同学们分清诗歌的各种表达技巧。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这二者差异微小,易于混淆。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将白雪比作梨花,形象生动,极富美感。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运用排比手法,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借以表达诗人的哀愁。运用夸张手法提高艺术表现力的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将瀑布的长度进行夸张,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气势磅礴。表现手法包括衬托,如杜甫的《望岳》用众山的渺小来衬托泰山的巍峨,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表现手法中还有用典,例如李商隐的《锦瑟》,运用庄生梦蝶等典故表现出自己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感叹。表现技巧中还有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抒情方式又分为直接和间接抒情二种方式。间接抒情如杜牧的《游山西村》,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记叙了游村的几个见闻,来体现游玩的兴致。又如白居易的《赋古原草送别》,诗人通过描写小草的顽强不屈的精神,间接抒发出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直接抒情像李商隐的《无题》,直抒胸臆表达出对恋人无尽的思念。又如陆游的《示儿》,直接抒发了作者立志报国的满腔热血。描写方式又有虚实,动静,正侧等方式。因为古诗的表现方式纷繁复杂,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为同学讲解每一句含表现手法的诗句,尽力让同学弄清各方法之间的差别。

四、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用词以及诗句是否对仗工整,读起来是否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还要找到诗眼 诗眼是整篇诗歌的核心。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古诗中的风格大都为这几类:清新,质朴、恬淡,绚丽、简洁、含蓄。只有掌握了诗歌的语言特点,对诗歌的鉴赏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炼字是诗歌中最能表现语言特点的,就是不断斟酌诗歌的词语,使之生动、形象。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怒字,将河水付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江水的波涛汹涌。

结语: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象征,身为教师,带领学生发现诗词的精妙,感受诗词带给我们的美好,是一件神圣的使命,也是荣誉的象征。所以,在语文的教学中,笔者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领略古典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世民.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新课程研究,2011 (5).

[2]李燕.美读·品悟·提升——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引导[J].新课程导学,2015 (24).

[3]纪文生.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古诗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古诗词中的新年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