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3-16 03:25潘东斌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辛亥革命核心素养

潘东斌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及历史研究中对史料基础地位的重视,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的“史料实证”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本文试以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为例,通过一些想法和设计,着重基于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审视此课,试图探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史料实证;核心素养;辛亥革命

20世纪三次巨变之一的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的浓重一页,它对中国的近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经济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还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如何在教学中深化有关认识,用史料来充实课堂,我作了以下探索,恳请专家指正。

一、引入史料,理解核心概念

历史概念一般认为是在历史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抽象概括的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全面的掌握历史概念是学好历史的一个重要环节,《2017版历史课标》中明确提出:“精选学科内容,重视历史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因此笔者补充史料,帮助学生理解核心概念。

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兴中会成立,孙中山指出:“……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文物冠裳被轻于异族。”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又指出:“汉族……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关于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主要形成以下两种认识:①从兴中会成立到民国初年,孙中山的“民族革命”思想发生明显转变。②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为促成“民族革命”,又进一步发展了“民族革命”思想。——何虎生《孙中山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原因,分析兴中会创办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说说你更侧向哪一种认识?着重分析辛亥革命前至民国初年,孙中山“民族革命”思想内涵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进行内涵解释,争取让学生形成如下认识:在19世纪末,“华夷之辨”思想在孙中山身上有深远影响;在辛亥革命后,近代的民族观念在孙中山心中慢慢形成,他提出“汉、满、蒙、藏、回、”五族平等、五族共和,着力主张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1915年新文化运动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又包括对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对内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二、研读史料,涵养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是一种把过去、现实、未来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习惯,它要求我们在分析当下遇到的问题是要以史为鉴,要有把古今连通的才思。基于这种设想,笔者让学生研读了以下史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鸦片战争。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兼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宣告各友邦书》中指出:满清封建君主专制政府,“据无上之权,……裁制民权,抗违公意。”……1912年《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指出:“亟当振兴实业,改良商货,于国计民生有所裨益。”——《孙中山全集》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一中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项说明这一观点成立的理由。

教师依据材料一得出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辛亥革命与以往的改朝换代有绝然不同的意义,它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它在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同时要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临时约法、国会、总统、司法等制度的出现,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架构。临时政府采取的保护私有财产、鼓励兴办实业、制定法律、减税减费等措施很大程度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辛亥革命最大的功绩之一在于推动了中国近代意识的觉醒。“改造中国国民性”在辛亥革命后为更多的人提出来,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在中国普通人心中深深扎下了根。辛亥革命完成了建立民主共和制及推翻封建帝制两个目标,改变了传统中国历史发展的一般基调,使共和、民主、法治等新思想、新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当时社会的共识,其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充实史料,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除培养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等能力外,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独立的思想判断和价值取向,追问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落实立德树人的终极目标。笔者为完成这一教学设想,展示如下史料:

材料一:孙中山“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中国之自由平等。……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遗嘱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他领导了辛亥革命,而且在于他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与时俱进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斗争方略,毫不妥协同时代潮流而动的各种势力进行斗争。——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150周年大會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当时的政策,分析该政策确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孙中山革命理念和斗争策略的进化的史实。

纵观孙中山的一生,其“家国情怀”的具体涵义,是随着个人思想更新和历史环境演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由此可见,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孙中山先生的家国情怀是近代中国社会变动“新陈代谢”的产物,是中华民族精英人物在民族危机,西学东渐新背景下的精神展现。

在当下,对历史核心素养考查成为历史新课标的最核心要求的形势中,历史教师更应适应课程改革的时代潮流,内化学科素养,在专业上不断提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切实打通教一学一评之间的脉络,促进教与学相长,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可.中学历史教学如何凸显学科味[J].《历史教学》2016 (8)

[2]徐友花.史料实证素养: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新校园》2016 (3)

[3]张培凯.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辛亥革命核心素养
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辛亥革命在军事上的成功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