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有效方法

2020-03-16 03:25景彩玲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景彩玲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推进,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当中更加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教学的重点,重视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是很透彻,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来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使传统的美德,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爱和传承,也就是说,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进行传承和发扬,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质量。鉴于此,本文将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作为文章撰写的切入口,结合笔者多年实践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渗透策略,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才疏学浅,撰文唐突,如有不实之处,欢迎指正交流。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我国本土文化的当下,笔者认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任何时间、任何教育阶段都值得被传承和弘扬,并且,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优良载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逐步加大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中的渗透力度,确保全部学生可以了解、热爱、学习、继承、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简而言之,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在小学语文日常课堂教学活动中立足于课本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在讲解语文课文时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让他们发现语文教材中的“文化瑰宝”,还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比如:写作活动、演讲活动等等,力求多角度、全方面地将传统文化渗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来,以下是笔者的浅识拙见。

一、传统文化在书写中传承

作为华夏子孙,汉语汉字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和文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想低年龄段的学生进行语文知识传授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教会他们认识汉字,学会汉语发音,这是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传统文化在汉字的书写和发音教学中进行有效融合呢?答案必定是肯定的。那么怎样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书写中传承呢?笔者做了如下探索。

例如:在教学低年龄段儿童学习“家”字时,笔者向他们进行本字的知识普及:这个汉字是现代汉语常用字,读作jiā,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内、住所,《史记·乐毅列传》:“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引申为安家落户、定居,家还可引申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内及机关部队等单位的住地等意。在书写教学时,笔者在黑板上带着同学们进行练习,写完汉字的上半部分“宀”后,笔者问学生们这部分像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到像屋顶,像房檐,然后进行下半部分“豕”。学生们纷纷联想到下面半部分像一个人在屋顶下休息,这一上一下的组成很像自己在家休息的样子。在“家”这个文字的教学中,学生们在学习文字书写的同时开始逐步领略到“家”的文化,部分同学表示,能够为他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就是“家”,慢慢地开始感受我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这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在文字书写中的传承。

二、传统文化在朗读中的传承

翻开当前的小学语文部编版课本,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可以发现,课本的知识结构中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文化频频出现在教学目录中,无论是低学龄段的语文课本还是高学龄短的语文课本,那些携带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诗词“不绝于目”。作为语文教师,笔者认为,我们需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诗词歌赋,让学生们在诗词中不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路在小學生的身上充分体现,从而不断提升他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传统文化在朗读中传承。

例如:笔者曾经组织学生们开办了一次“读诗悟情”的古诗朗读会,学生们可以从课本教材中进行活动的准备,也可以借助多种学习工具进行课外诗词的寻找参加语文活动。朗读活动进行时,一位学生朗读了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的一首,该生缓慢富有情感地进行朗读后,笔者问他有什么感受。该生说:这首诗全部都在描绘西湖的美景,不过我从诗人描绘的美景中感受到了他的“怅然若失”,他的朋友林子方就要离开这里,去他乡谋求工作,读完我们应该从美景中感受到的是诗人的依依不舍和留恋之情,从“风光不与四时同”一句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的对友人的眷恋。在反思我们现在,朋友都在一起,我们应该珍惜这种时间,珍惜友情,和朋友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笔者听了非常欣慰,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这种提升包括知识和心理。

三、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理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写作教学,我们应该利用好习作课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带着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探究,借助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启迪作用,达到提升学生自身素养的目的。

例如: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于我心”的主题写作活动,让学生们利用各种工具进行作文素材的收集工作。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资料整理和阅读,在阅读后进行资料反思,从反思中进行深入理解,在理解后进行作文的撰写工作,让学生从作文撰写的整体活动中进行对传统文化的收集、整理、理解、提升。而且,在写作活动结束后,挑选出几篇较为优秀的文章进行全班朗读,让学生们不只停留在自己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才可以让学生们在交流中完善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在写作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让学生们在素材整理中逐步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写作中进行传统文化理解表达,在交流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深度认知,进而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全面熏陶,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爱国意识。

总而言之,向青少年继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会对他们的发展起到深渊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渗透,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帮助他们理解和传承,促成他们的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顾悦梅.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及思考[J/OL].学周刊,2019 (33).

[2]秦春香.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2).

[3]安萍芳.加强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 (40).

猜你喜欢
教育渗透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浅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