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2020-03-16 03:25曾启赞
神州·中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成瘾中学生心理健康

曾启赞

摘要: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学生,他们叛逆、孤独、焦虑,而且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这直接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若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便可进入一个健康而又稳定的发展时期;若得不到妥善解决或处置不及时,学生就极易陷入“误区”,心理上会产生不少的矛盾和冲突,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等。本文将简单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深入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心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成瘾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

(一)主要问题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了解到,现阶段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适应能力、性格与情绪、网络成瘾、人际交往、恋爱心理等五个方面。适应能力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无法适应中学时期的新变化,学习科目增多,作业量大,教师讲课速度过快等引发适应能力问题;性格与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抗挫能力低、易暴躁、爱激动、无法控制情绪,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家长的娇生惯养,学生自己的成长历程存在紧密联系。在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影响下,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均可能受到严重负面影响;网络成瘾问题在中学生群体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沉迷于各类网络游戏、短视频不能自拔。网络成瘾对中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危害,因形成暴力倾向、陷于网恋离家出走等悲剧也因此频繁出现,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人际交往問题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交往障碍,中学生很容易因人际交往不顺利出现逆反、自私、多疑等心理问题,与他人格格不入、不合群等情况也较为常见;恋爱心理问题同样较为严峻,中学生受青春期性萌动的刺激,外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港台电视、言情小说的诱惑,禁不住对异性的好奇、爱慕,有的中学生谈情说爱,有的陷入单乡思,倍受感情的折磨,严重的影响了学习[1]。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结合上文提及的五种常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本文认为这类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生理与心理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三方面影响。生理与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中学生存在的幼稚感与成熟感矛盾,依赖性和独立性矛盾,冲动性和自制性矛盾,压抑感与渴求感矛盾,如对权威结论持怀疑态度,思想和行为的盲目性,渴望与异性交往的冲动,自身情绪的难以控制;家庭因素主要包括为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系及其子女关系,以及家庭相关的重大生活事件,如父母“信息垄断”局面被打破,教养方式的不科学,父母失业、父母离异、亲人离世;社会因素则主要包括社会风气、社会环境、学习生活环境,如暴力血腥的游戏,“向钱看”的社会风气,这类引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同样不容忽视[2]。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解决对策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为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极为关键,这一教育可围绕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行为习惯养成、意志力培养展开。认知能力教育能够提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学生健康的三观形成可由此获得支持,中学生也能够由此做到明辨是非、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情绪管理教育需引导中学生把握和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并逐渐掌握宣泄、调节、控制消极情感的方法,具体可围绕放松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敏感性训练展开,还应围绕同伴、师生、亲子三大人际关系开展教育,以此提升中学生情绪掌控能力;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需重点围绕常见行为问题、学习适应问题、身心疾病展开,如考试焦虑、说谎、疑心症等。通过行为矫正训练、心理咨询,即可有效改变中学生存在的不健康行为习惯;意志力培养教育可围绕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展开,以此通过活动磨炼和培养中学生的意志力,改变其消极懈怠观念。具体的教育需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围绕自信心培养、情绪调控、青春期教育、升学与就业辅导、人格培养等主题展开。

(二)合理选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合理选用方法,如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加强日常教学渗透、提供专业心理咨询、积极宣传心理知识。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可围绕中学生心理健康系列专题活动展开,如心理知识讲座、游戏辅导、专题辨析、心理训练等,课程不仅需要向中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还应重点营造积极的情境和气氛,以此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实践中可开展以“与异性交往有尺度”的主题班会,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家长不支持异性交往”,即可引出“与异性应该怎样交往”的内容。通过开展红绿灯游戏,分组探讨交往规则,陈述“红绿灯规则”,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加强日常教学渗透需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作用,具体可以通过训练学习策略、营造课堂气氛、指导学习行为、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可按照一定流程进行,即了解鉴别、诊断分析、教育干预,由此发现和鉴别中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诊断分析问题的性质、特征及原因,即可最终通过教育干预矫治,有效解决各类行为和心理问题。考虑到中学生心理特点,可采用团体咨询方式,辅以特殊情况的个别咨询,即可更好为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支持;积极宣传心理知识需围绕错误观念改变、家长公益课堂展开,以此加强阵地建设、开展舆论宣传,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改变家长的传统教养观念,真正做到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其实,初中生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心理健康问题是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我们只有科学地处理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解决他们学习中的根本问题、内因问题,才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有助于青春期学生的正常发展,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魏力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 (10):17.

[2]赵璟.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 (10):35.

猜你喜欢
网络成瘾中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