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贸区建设发展SWOT分析

2020-03-16 08:26黄思佳吴茹燕庄佩芬
台湾农业探索 2020年6期
关键词:SWOT分析发展对策

黄思佳 吴茹燕 庄佩芬

摘 要:【目的/意义】对福建自贸区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探索自贸区建设的策略,以更好地促进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方法/过程】阐述福建自贸区设立的建设背景,利用SWOT分析福建自贸区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并基于此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结果/结论】通过SWOT分析,从“S+O”策略、“S+T”策略、“W+O”策略、“W+T”策略4个方面,提出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优化对外开放格局、加强地区分类指导,优化产业结构、优化人才引进及服务制度、加强区域合作,避免恶性竞争、转变政府职能,鼓励企业创新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福建自贸区;SWOT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37-5617(2020)06-0047-05

SWOT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HUANG Si-jia, WU Ru-yan, ZHUANG Pei-fen

(College of Economics,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was summarized an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ree Trade Zone were explored,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Methods/Procedures】The backgroun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was expounded. Then,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were analyzed by SWOT analysis. Last,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is.【Results/Conclusions】Through the SWOT analysis,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were put forward from four aspects of “S+O” strategy, “S+T” strategy, “W+O” strategy and “W+T” strategy, including making full use of its own advantages, optimizing the pattern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strengthening the regional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optimiz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ing the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service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regional cooperation, avoiding the vicious competition, transforming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encouraging the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so on,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Free Trade Zone.

Key words: Fujian Free Trade Zone;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是以开放促进改革的历史,是一种以制度创新的方式对外向型市场经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本动力来源于渐进式制度创新。据国家统计局指出,1978-2018年间,国内生产总值由3678.70亿元上升至990865亿元,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自2012年始,中国GDP增速开始回落,告别了过去年均10%的高速增长,迎来了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2008年之前,中国寻求对外开放,以出口低附加值产品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力加强对基础设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但其本质仍然是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的动能。但是当中国的初始资源禀赋结构发生變化,经济动能发生根本性转换时,继续传统制度的选择就变得“无效率”。自由贸易区的设立便是以开放促进改革。因此,2014年12月12日,继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国务院又批准在广州、天津、福建设立3个自贸区,其中福建自贸区的建立,包括平潭、福州、厦门3个片区[1]。福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位置,探讨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有助于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意见建议。

1 福建自贸区发展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区位及生态优势明显

福建自贸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福建省,东临台湾省,且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毗邻,包括平潭、福州、厦门3个片区[2]。福建省占地面积达12.14万km2,海域面积约13万km2,气候温和,空气质量良好,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位于全国第一。此外,福建省已形成集高速公路、铁路、海港、空港为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可通达国内各设市区及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中国与亚太地区经济交流的主要窗口之一。

1.1.2 经济发展基础良好

福建省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未来发展前景好。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福建省2019年GDP总量已突破4万亿人民币,超过北京、上海等地区。此外,据福建省统计局资料显示,福建省处于沿海地带,其农林牧渔业发展一直都处于全国前列,2019年增加值为3.5%;农业对台合作也再上新水平,2019年新批农业台资项目40个、合同利用台资超过1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数量和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港口数量多也是福建发展优势之一,如省内的福州港、厦门港、泉州港等,都为闽台两岸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空间资源,一定程度上为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1.1.3 制度创新成果显现

福建自贸区自2014年12月成立至今,一共推出了378项创新举措,主要体现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以及行政精简化这4个方面[3]。其中,贸易便利化创新举措集中于创新贸易监管措施,致力于实现“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投资自由化创新举措主要针对油气、矿产资源、增值电信、文化等重要领域;金融国际化创新举措较为显著的包括“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融资;行政精简化包括自贸试验区综合执法体制、全力打造事中、事后监管“一张网”“六合一”案管系统,通过监管的精简化、电子化以及信息化服务于自贸区的贸易投资以及金融创新。

1.2 劣势

1.2.1 区域发展不平衡

福建省各片区之间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在自贸区内的城市中,厦门市、福州市经济发展较好,而平潭作为福州市下的一个县级城市,其经济实力则相对较弱、较缓。此外,各片区在信息共享方面也存在障碍,缺乏有效沟通,在人力与物力的组织管理方面难以协调,不利于遇到问题时及时提出应对策略,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

1.2.2 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

福建省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福建省有台资企业且承接了浙江产业转移,使得第二产业发达,但对第三产业的推动不足。据福建省统计年报资料显示,2019年福建省第二产业占全国GDP比重为48.55%,位列全国第一。而第三产业占全国GDP比重仅为45.33%,位列全国倒数第一,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差不多。这导致福建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贸易转型升级困难。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缺乏特色产业的发展。

1.2.3 人才资源供不应求

福建自贸区的设立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供不应求,自贸区更青睐于对英语、国际贸易、法律以及金融都有涉猎的复合型人才,以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相关人才。特别是在自贸区从业的工作人员不仅专业能力要足够强,还要实时跟进不同国家的相关外贸政策,才能取得利益最大化。人才的供給不足导致自贸区的竞争力以及创新能力远远不足[4]。

1.3 机遇

1.3.1 相关政策扶持配套

自福建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众多促进自贸区建设发展的扶持政策。如支持厦门地区文化领域的扩展,吸引文化企业入驻,扩大文化产业链,鼓励文化产业的投资和融资以及在厦门地区建立文化产业基金;鼓励平潭和福州片区的公司加快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进口业务的发展,并扶持改善配套设施。

1.3.2 区域发展优势凸显

2005年10月,福建省第十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关于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建立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即在台湾海峡的西岸,以福建省为主体,建立具有对台工作、统一祖国,并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地域经济综合体。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对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意义。2015年3月,福建省被定位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自贸区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为福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1.4 威胁

1.4.1 “虹吸效应”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

提高国际化水平,倒逼经济改革是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重要目标。自由贸易区为区内的公司提供优惠和便利的政策,因此自贸区内的企业能够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减少国际贸易流程,提高与国际体系的整合速度,增加国际资本流动。这些便利和优惠的产业政策、税收制度、管理模式以及其他竞争优势,构成了福建自贸区的亮点和吸引力,将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周边城市产生“虹吸效应”,高度集聚各类优质资源,而其他原本就是经济欠发达的周边地区,极大可能出现资源外流现象[2]。

1.4.2 国内外自贸区竞争压力加大

自上海自贸区成立后,天津、广东、上海自贸区相继成立,给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其中天津自贸区与北京毗邻,经济繁荣、发展速度快;广东自贸区位于珠江三角洲核心处,又毗邻于港澳,且广东省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源地,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而上海自贸区位于长三角地区,上海也是我国沿海最发达的城市,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对比之下,福建自贸区的发展相对薄弱,经济基础相对来说稍显落后。此外,福建自贸区也面临着来自国外上千个自贸区的压力。其中,对福建自由贸易区最有威胁是新加坡自由贸易区,新加坡自贸区是全球公认的国际货物转运枢纽,它不仅是通往西方地区和中东地区的重要海运通道,同时还控制着全球海上贸易量的25%,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国际影响力,都使得福建自贸区面临巨大压力[5]。

1.4.3 闽台间经贸合作面临挑战

福建自贸区因台而设,与台湾的合作交流是其特色也是其优势。然而,政治关系紧张是制约福建自贸区对台交流合作的一大因素,闽台之间的合作难以有效推进。并且,福建自贸区与台湾虽然开放领域多,但数量和业务范围有限,如只允许在各片区经营一家台资旅行社且只能经营赴台旅游业务。同时,由于福建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因此台湾的产业合作更倾向于江浙沪等更为发达地区,福建自贸试验区在推动闽台经贸合作力度上有待进一步加强[6]。

2 福建自贸区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得知,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存在一定的优势以及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资源缺乏等劣势,以及面临着来自国内外自贸区竞争压力等威胁。因此笔者将从扩张型(“S+O”)、扭转型(“W+O”)、 防御型(“S+T”)、创新型(“W+T”)这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2.1 扩张型(“S+O”)策略

2.1.1 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优化对外开放格局 福建自贸区应以开放促改革,坚持提高开放水平和深化改革相结合、培育功能与制度创新相结合,通过推出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位置,也应积极拓展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格局。

2.1.2 做好科学规划,落实相关政策 福建自贸区的发展,应以科学的定位和规划为指导,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风险防范和管理为底线,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基准,通过开放来促进改革、促进创新,并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模式。加快建立市场化政府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充分利用与台湾毗邻的地理位置优势,深化两岸的经济合作,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加强改革体系的整合,努力争取更具可复制性和可扩展性的创新成果;同时,政府各部门要大力支持,及时制定实施细则或办法,加强指导和服务,把握基本定位,强化使命担当,完善工作机制,系统推进相关政策落实。

2.2 扭转型(“W+O”)策略

2.2.1 加强地区分类指导,优化产业结构 由于福建自贸区的三大片区优势存在差异,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失各自特色。其中福州片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厦门片区是两岸贸易中心和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平潭片区则是往建设国际旅游岛方向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监督者以及服务者的力量,依据各片区特色优化产业结构[7]。

2.2.2 优化人才引进及服务制度 目前福建自贸区已有人才引进相关方面的政策,如采认台湾教师从业资格、台湾的医师级别等。但制度创新主要集中于台湾方面的人才引进,对于其他省市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及人才后期的管理、服务等配套措施都较为缺乏,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管理及服务制度。需配套设置以解决引进初期的人才配偶工作、子女上学、住房等问题,后期的人才考核激励制度等。

2.3 防御型(“S+T”)策略

2.3.1 加强区域合作,避免恶性竞争 福建自贸区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区域,与浙江省、广东省相邻。广东省的出口加工制造业和轻工业发展规模已较大,浙江省的优势产业有纺织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而福建自贸区各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果忽视合作交流,则无法充分借鉴其他自贸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因此有必要将竞争转变为合作,使外部竞争减弱,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扩大产业优势,避免恶性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3.2 利用自身特色,探索自贸区建设新模式 福建自贸区应打造有别于其他自贸区的特殊之处,形成特殊的经济增长极,在功能上形成与其他自贸区的互补。如基于福建省的地理优势,借助闽台的天然优势,打造成国内最大的台商聚集区。福建农林牧渔业发展一直都处于全国前列,台湾地区农业也较为发达,闽台两岸进行农产品贸易的空间仍然很大,可以基于福建农产品市场,打造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市场。

2.4 创新型(“W+T”)策略

2.4.1 转变政府职能,鼓励企业创新 在福建自貿区的发展过程当中,政府部门应改变其思想观念及政府职能,由控制变成主导、由管理者变成服务者和监督者。提高政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创新管理体制,以长期经济增长为目标,通过制度创新促进经济体制改革,推动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精简化、投资自由化进程的深化,以制度创新推动地方经济的长期发展[8]。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无纸贸易的发展,促进单一窗口模式的实现;优化通关监管模式,提高通关管理和服务水平;构建自贸区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体系[9]。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促进企业融资便利化、降低企业成本,有效服务实体经济。

2.4.2 加快推动闽台合作发展 福建自贸区应立足于深化闽台经济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对台优势,促进两岸投资自由和贸易往来,支持台资企业在科研、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发展;重视台湾地区产业转移,促进台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在自贸区内的集中与发展;与台湾自由经济示范区构建双向投资、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并扩大与台湾服务贸易的开放。

3 小结

若福建自贸区想要在众多自贸区中脱颖而出,就应该高度重视自身发展优势与劣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和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的新高地。

参考文献:

[1]伊馨. 福建自贸区贸易便利化的制度创新[J]. 开放导报,2017(2):110-112.

[2]曹维娜. 福建自贸区对南平经济发展的影响[J]. 市场研究,2017(6):9-10.

[3]周汉民. 我国四大自贸区的共性分析、战略定位和政策建议[J]. 国际商务研究,2015(4):36-46.

[4]刘良群,苏兰花,刘思弘. 借鉴国际经验加快上海自贸区人才资源开发[J]. 浦东开发,2014(1):33-35.

[5]胡秀连,陈美燕. 福建自贸区对闽台经贸的SWOT分析[J]. 福建轻纺,2019(1):36-41.

[6]林芳. 福建自贸区视阈下的闽台经贸合作路径探索[J]. 对外经济,2018(7):74-78.

[7]郑雅莉,何伟日. 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建设[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8(4):15-20.

[8]叶修群. 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经济增长——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研究[J]. 经济评论,2018(4):18-30.

[9]王冠凤. 贸易便利化机制下的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研究——基于平台经济视角[J]. 经济体制改革,2014(3):38-42.

收稿日期:2019-10-16

作者简介:黄思佳(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E-mail:652524956@qq.com

通讯作者:庄佩芬(1970-),女,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E-mail:pfzhuang@hotmail.com

基金项目: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FJ2017C041)

猜你喜欢
SWOT分析发展对策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