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020-03-16 08:26马永强吴开兴
科技创新导报 2020年33期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教学体系新工科

马永强 吴开兴

摘  要:基于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河北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建设。通过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升教师工程能力培养,全面提升工程教育质量,切实保障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应用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新工科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11(c)-0229-04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MA Yongqiang  WU Kaixi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Hebei Province, 05603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was reformed and constructed. By optimi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curriculum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improving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engineering ability,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ensuring the train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practical ability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pplication talent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Key Words: New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實践教学是工科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巩固理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1]。2016年我国正式成为国际工程教育互认协议《华盛顿会议》的成员,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建设的研究工作。新工科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要求高度契合[2-3]。

在传统的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4-5]。河北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从2009年至今近10年CDIO培养模式的教改基础上,现以开展“新工科”背景下面向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为契机,以促进工程教育质量为原则,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逐步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建设,旨在构建完善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1 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遵循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补充标准要求,按照本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对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需要,结合毕业生、企业专家等反馈意见,对原有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调整[6],构建了注重应用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学分总计为39.125,占本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180学分的21.7%,满足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不低于20%的要求;课程设置包括课程综合性实验、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认识实习、课程实训项目、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符合面向工程需要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条件,满足专业补充标准要求。

1.2 课程综合实验

课程综合实验含有实验教学内容的课程涉及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等知识领域,共计36学时,3.125学分,满足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所界定的课程范围。该实践教学环节依托“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平台开展,并由专职实验室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能够100%开设并完成。

1.3 实训项目

课程实训项目包括电子技术实训项目、单片机系统实训项目、信息系统实训项目、电子信息工程实训项目、企业级软件开发实训项目等,共计13周,13学分。实训项目的题目和内容紧密结合相关课程知识,面向工程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设计和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具备考虑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各种制约因素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依托“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教育技术中心”、大学生“双创”中心为平台,有专职指导教师23人,外聘企业指导教师6人,每门实训项目每个班至少安排2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保证了该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1.4 实习

设有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专业认识实习、生产认识实习、毕业认识实习,共计12周,12学分。以上实习课程均为必修课程,满足认证标准课程设置的要求。

近2年,学院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锻炼,让学生充分接触工程与生产一线,培养了学生与社会沟通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和就业渠道,实现课堂与实习实训零距离、学生与岗位零距离、使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5 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11周,11学分。专业制订毕业设计的大纲中,充分考虑到复杂工程问题,课程目标中多处对应着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协作精神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敦促学生达成课程目标,2019年该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课程目标达成度为0.778,说明了学生具有工程意识、协作精神及综合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高设计类课题数量及规范选题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2019年毕业生设计类选题达到100%,其中部分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为外聘企业技术人员,学生的毕业设计课题由外聘指导教师结合企业生产进行确定,课题来自企业生产实际;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对开题检查、中期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结题、答辩、归档几个阶段实行全程管理与监控,保证了毕业设计质量;制订毕业设计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通过团队大课题和综合性课题,使承担各子课题的学生之间交流沟通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及综合应用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6 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主要包括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两部分,其中,大学生社会实践包括:理论宣讲、社会调查、学习参观、生产劳动、社会服务、科技发明等多种形式;科技創新活动包括: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专利、科技创新活动、论文发表、著作、文化和艺术比赛、体育比赛等各类课外活动。将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纳入培养方案,不设置学分,但依据《河北工程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允许学生将创新学分进行课程学分置换。依托“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大学生“双创”中心等实践平台,保证了该部分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

近2年,在本专业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9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项,校级4项等。

2  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2.1 专业实验室建设

2019—2020年以来,通信与信息技术实验中心累计投入100余万元用于实验设备的购置与自制,以及实验环境的改造,进一步完善了多媒体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高频电子实验室硬件环境设施,设备完好率保持95%以上,有效地改进了专业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条件。

2.2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优化本专业教学实习基地的布局和结构,提升优质资源条件,通过学校和学院两级层面,与北京、石家庄、洛阳多个城市的企业单位共同建立了8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习/实训基地。2020年疫情期间,本专业与北京华清远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课程实训、实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网上实践教学合作,于6月份共同签署新建1个实习实训教学基地。

2.3 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继续完善本专业三级递进式创新实践平台建设[6],进一步优化整合校企各方资源,增强对大学生科技竞赛助力和创业成果转化的推进作用。同时,也为校企之间开展科研项目合作,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实现互利共赢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4 社会实践平台建设

本专业依托学校和学院优质社会实践基地,坚持由学校、学院团委重点组队与学生个人实践相结合,努力扩大覆盖面,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尤其是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3.1 注重教师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和人才引进

学院成立青年教师培训学校,依托相关政策措施,定期举行各种专题培训;学校还设有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结合不同教师各自特点进行个性化、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同时,本专业在人才招聘中也着重考查应聘者的工程能力和经历。2019年12月,本专业从成都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引进博士1名。另外,聘请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一起指导实践性较强的集中实践环节,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提升青年教师实践能力,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

3.2 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本专业有8位专职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占教师总数的34.8%,他们丰富的工程经验不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大量工程实例,也为实习基地的搭建、企业导师的合作、现场教学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对专业其他年轻教师的实践指导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

3.3 加强专业教师的工程背景

学校学院鼓励教师积极主持、参与横向课题与产学研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工程实践实习,提高工程能力。2020年,本专业有1名教师到企业锻炼半年以上。目前,本专业专职教师中18位教师具有工程项目经历,占教师人数的78.3%。

4  结语

在新工科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成果导向为指导,以完善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为前提,以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能解决复杂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了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了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何畏,孙艳玲,康慧.新工科及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体系与平台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20(16):207-209.

[2] 赵兵涛.面向国际证体系及新工科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37(5):9-12.

[3] 成宝芝,陈立勇,王健,等.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39(3):114-116.

[4] 张洁寒,张瑜.基于新工科理念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20,3(23):233-235.

[5] 郑佳春,蔡伟清,吴一亮,等.电子信息应用型专业新工科实践教育体系[J].集美大学学报,2019,20(4):79-83.

[6] 马永强,吴开兴. 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构建探索[J].科技经济导报,2019,27(23):137-138.

猜你喜欢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教学体系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网络m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
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
信息类专业硬件基础实践的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