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大运河书香文脉

2020-03-16 03:13姜师立
新阅读 2020年2期
关键词:藏书楼文脉大运河

姜师立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廊道,大运河沿线一直是中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商贸兴盛、人才济济的地区,也是中国文化艺术最活跃的地区,文学、艺术、戏剧、书法绘画、音乐高度繁荣,名家辈出。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构建大运河阅读协作机制,共建共享大运河书香文脉,不仅可以推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而且可以让运河书香文脉永流传。

这里所说的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概念,它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的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元明清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的总称。大运河地跨南北,北至北京,南抵杭州,东达宁波,西到洛阳。 它沿途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八个省级行政区,覆盖6个省、两个直辖市共35座城市,全长3200千米,流经市域面积31万平方千米,占陆地国土面积3.2%,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22%,沿线35个城市GDP占我国总量的25.08% 。这是大运河申遗的大运河,也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大运河。

大运河书香文脉资源丰厚

大运河沿线拥有众多的文化资源,各种文化节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景观,且不说其漫长的河道、无数的码头、船闸、桥梁、堤坝以及沿岸的衙署、钞关、官仓、会馆、庙宇和驿站,特别是那些厚重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民俗、史学等不同领域的精神镜像,都可以为运河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重要的资源、灵感与思路。大运河阅读遗存资源也十分丰厚,作为文学艺术的摇篮,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都诞生在运河边。

大运河与诗词

中国的“唐诗之路”就是基于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背景之下的文化之路。李白、杜甫等都在运河两岸留下了众多不朽的诗歌。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成为运河名城扬州千年以来最佳的广告词。“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对隋炀帝的公正评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盖全唐,而隋炀帝也作过《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也是文采斐然。而白乐天的《长相思》首句“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正是对隋唐大运河的真实写照。王安石《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写出了运河古镇瓜洲的重要地理位置。豪放派词人范仲淹是运河边的苏州人,婉约派词人秦观是运河之畔的江苏高邮人。清代诗人王维珍的《古塔凌云》“云光水色潞河秋,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更是将燃灯塔这一运河航运最北端的标志写得传神入画。

苏州人范仲淹的豪放之作《岳阳楼记》 。古之文人,诗文中有一两句流传千古便是幸事,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以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使岳阳楼屹立千载,其先忧后乐、忧国忧民的情怀为后世廉吏奉为圭臬。范仲淹是江苏吴县人,他中进士不久,即被任命为苏北东台的盐官,他建议重修捍海堰,受朝廷重用,任为兴化县令,他征集通州、海州、楚州、泰州四地4万民夫兴工筑堤,甚至捐出自己的官俸作为经费。终于在天圣六年春完工,人们为了纪念范仲淹,将该堤命名为“范公堤”。1034年,范仲淹移官故鄉苏州,正值苏州暴雨成灾,他主持建闸挡潮,提出“修圩、浚河、置闸”3种治理太湖流域水利的主张,为历代水网圩区的治理者继承。而他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则一直为后世志士仁人所推崇。

扬州高邮人秦观和婉约诗派。秦观是典型的运河词人。他是运河之畔的江苏高邮人。他是一位杰出的词人,善写优美的抒情词,是北宋婉约词派的重要作家。他在作品中创造了许多深于情、专于情的优美女性的艺术形象,传达出词人的真挚情感,发展了词的技巧,如“鹊桥仙”“浣溪沙”等词。现在,高邮仍建有秦少游纪念馆——文游台。

大运河与小说

中国四大名著均诞生于运河地区。运河的开通,融会了中国南北各地的官民礼仪、特色物产、饮食服饰和风情民俗,形成了绚丽多彩的运河文化,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大发展。在运河文化的营养和滋润中,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诞生了无以超越的四大白话小说。 大运河流进《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白话小说首推《红楼梦》,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成书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作者曹雪芹,都是大运河文化孕育出来的杰出文化符号。除了语言特色,大运河沿线的景致、人文、风俗、典故都在《红楼梦》中有所反映。曹雪芹自幼饱受大运河和江南文化熏陶,在《红楼梦》中他用那如椽之笔饱含激情地将大运河文化抒发得淋漓尽致也就不足为奇了。

齐鲁运河捧出《水浒传》。水浒文化和运河文化这两个巨人交汇、叠合于古郓州涉及区域,也就是梁山泊及周围地带,这也正是齐鲁文化中一个独特的部分。元代以后,大运河一直在郓州地区纵向穿过,水泊梁山正是运河水系的一部分。大运河穿行鲁西地区,这对古郓州所涉及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尤其是深刻影响了水浒文化。大运河的贯通,对《水浒传》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随着运河城市的兴起,鲁西成为各种信息的传播交汇点,全国各地的故事在这里汇聚,然后在船上品味、消化、加工,又随船到别处传播,这样的故事也就越传越多,越传越完善,越传影响越大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书写的虽然是北宋的故事,却在以这些故事投射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

没有运河就没有《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虽然不是大运河岸边人,但有在运河文化圈城市中生活过的经历。元至正十年(1350),罗贯中沿大运河南下杭州,投张士减起义军,在这段时间里,罗贯中结识了施耐庵,并拜其为师。明洪武元年(1368),他与施耐庵居淮安。后来,施耐庵病卒,罗贯中带着自己未完成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书稿返回故里,完成最后的著书。运河热土孕育《西游记》。在今天的运河城市江苏淮安,有吴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城西北的河下打铜巷最南端。这地方,是古老的淮河和大运河交汇之处。此地人文荟萃,有枚皋的纪念亭、梁红玉的祠堂、韩信的钓鱼台等。正是这块人杰地灵的运河热土,催生了古典浪漫主义的文学巨著《西游记》。

运河边涌现的一批精品小说。《金瓶梅》《老残游记》《三言》《二拍》《聊斋志异》等精品小说都涌现于运河地区。作为大运河商业城市的代表,临清的市井文化十分繁荣,这给明清时期的小说提供了创作背景,白话小说《金瓶梅》就是以明代临清为主要故事背景地写作而成。《金瓶梅》与临清有着密切的关系。《金瓶梅》中的人物活动中心在北方,不管书中联系到什么地方,都离不开临清和清河;从生活习俗上看,是以北方的习俗为主,从语言上看,也大都是临清周围的方言土语。而《金瓶梅》一书中的人物,又都活動在运河城市,就城市的政治经济地位看,当时的临清是军事重镇,商业都会。当时这里的手工业已很发达,以手工业命名的街巷众多,又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临清钞关的商税曾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临清还是南粮北调的总中转站和粮食储存中心,一度是全国之冠。《金瓶梅》从第五十八回开始到第一百回的四十二回中,有25处直接写到临清。《金瓶梅》小说提及的临清的地名非常具体,如钞关、沙河,狮子街等,小说中这些地点的位置、走向、距离和里程均与现实情况完全吻合。有学者认为,没有大运河就没有临清,没有临清就没有《金瓶梅》。据《历史与未来》的作者刘继安研究:“ 《三言》的作者冯梦龙是江苏吴县人,《二拍》的作者凌濛初是浙江湖州人,这二人所创作的小说,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明代运河的商贾文化。《老残游记》作者刘鹗,是江苏镇江人,《聊斋志异》中胭脂的故事发生地,就在今天的运河城市——山东聊城。”

大运河与藏书文化

《四库全书》七大藏书阁有五个在大运河沿线。《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当年,手抄的7部《四库全书》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藏于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大运河沿线的还有众多的私人藏书楼,如宁波的天一阁、南浔的嘉业堂、苏州的过云楼、扬州的街南书屋和测海楼、聊城的海源阁等。

宁波天一阁。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 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天一阁前修造园林,用假山石形成“九狮一象”等动物形态,改善了天一阁周围的环境。据考证,当时天一阁藏书达到5000余部,70000余卷,此后直到1949年,藏书几乎没有增加。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数量上名列全国第二,但质量一流,包含大量珍本、善本。所呈藏书中,七分之五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六分之一全本抄入,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南浔嘉业堂藏书楼。嘉业堂位于湖州市南浔镇西南郊,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其创建者是号称“江浙巨富”的刘承干。嘉业堂藏书楼系刘承干于1920年所建,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该楼规模宏大,藏书丰富,原书楼与园林合为一体,以收藏古籍闻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原书楼主人捐赠给浙江图书馆,现为公共图书馆和旅游景点。嘉业堂藏书楼是一座中式建筑,坐北朝南,大门楣上“嘉业堂藏书楼”五个大字出于刘廷琛之笔。楼呈“口”字形回廊式两进两层走马楼,整幢楼共计52间。

楼上为“希古楼”,存放经部古籍。外面一间为“黎光阁”,存珍本《四库全书》1954册。里面正房名“求恕斋”,原存放史部古籍。

建造考究的52间房屋均为藏书之库房。每间书库,地板坚固,书架整齐,两面均装有铁皮、玻璃双层窗户。楼四周墙基五六尺高,皆用花岗岩砌筑。平面呈“口”字形,为了便于晒书,两进房屋中间有一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天井,平铺方砖,不生杂草。

站在大天井中东南西北四望,只见凡朝天井的库房均安装的是落地长窗,窗多,便于通风采光,建楼主人思虑缜密。所有楼堂斋室都陈列着大理石屏风、书桌、茶几和香杞榻等红木家具,一派清代厅堂的风格。底层正厅为“嘉业堂”,悬挂清宣统皇帝御赐“钦若嘉业”九龙金匾一块,楼下窗格都用“嘉业堂藏书楼”篆字样作为装饰,廊外铁栏用“希古”两字作花饰,巧思匠心,殊饶别致。

1949年大军南下时,周恩来同志十分关心浙江两大藏书楼(南浔的嘉业堂和宁波的天一阁),曾要陈毅司令员派兵保护,不使损失。故解放军专门派一连战士驻守藏书楼,保护了这批珍贵书籍。1951年11月,刘承干写信浙江图书馆,“愿将书楼与四周空地并藏书,书版连同各项设备等,悉以捐献与贵馆永久保存”。当时由浙江图书馆和嘉兴地区图书馆派干部接收。接收时藏书有十一万册左右,杂志三千余册,红梨木书版三万余块。

苏州过云楼。过云楼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位于苏州市干将路,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过云楼收藏甲江南”之称,现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六代人150年的传承,其藏书集宋元古椠、精写旧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谱800余种。

过云楼是清代怡园主人顾文彬收藏文物书画、古董的地方。过云楼以收藏名贵书画著称,享有“江南第一家”之美誉。但是顾氏却对家藏善本书籍秘而不宣。顾氏保存的善本都极为完好,整洁如新,宋本纸张洁白,字大悦目。在2005年春季嘉德全国古籍善本拍卖会上,过云楼所藏近 500册流传有序、保存完好的珍贵古籍,包括40册流传800年罕见的海内孤本宋刻《锦绣万花谷》,以2310万元的价格被一神秘买家整体买下。苏州图书馆也曾设想使该批古籍重返苏州,可是最后由于经费难以筹集,只能放弃。

2012年6月4日晚,江苏凤凰集团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2.16亿元竞得过云楼藏书。2012年6月11日,北京大学决定行使优先购买权,并从社会捐赠募集收购过云楼。2012年6月20日最终由国家文物局批准,过云楼回归江苏,和南京图书馆的其余四分之三的过云楼藏书团聚。

测海楼。曾任宁绍道台的吴引孙在扬州修建的测海楼,是晚清东南地区颇负盛名的藏书楼。吴引孙、吴筠孙。光绪十四年,聘请浙江工匠到扬州营建私宅,前后用了五年时间,这幢大宅扬州人习惯叫吴道台宅。宅第的东北角,仿宁波天一阁的格局建造了一座藏书楼,取“瓠瓢可以测,管中可以窥豹”之意,期望吴氏子孙以测海的勇气,皓首穷经,奋发有为。吴引孙的祖父吴次山,喜爱读书,书斋名为“有福读书堂”,自署“有福读书堂主人”,这对吴引孙产生了很大影响。咸丰癸丑(1853),吴家遭兵灾,书籍“荡然无存”,以至等吴引孙“稍解涉猎”、渴望读书时,家中竟已无书可读,又“无力购书,即辗转借观,亦不易易。因思寒酸之士,有志读书,恒苦于无书可读”。鉴于此,为官之后,吴引孙决定节省俸禄,广购书籍,得八千零二十种,计二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九卷,蔚为壮观。测海楼扬州最大的藏书楼,时人甚至将其与宁波范氏天一阁,虞山瞿氏铁琴铜剑楼,聊城杨氏海源阁并称。

光绪三十年(1904)编印了《测海楼书目》4册12卷,仿粤东广雅书院书目之例,分为七类四部。1910年刊行。有自序,言其购书藏书之缘起。“测海楼”的藏书中,其特色是不少明清通俗小说,不仅有中国传统典籍,还有来自西方的几何、化学、铁路等方面书籍。精本图书如《苏长公密语》《大乐律吕元声》等书均为诸家所珍,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就在这座测海楼里面出了吴家四兄弟,这四个兄弟都很杰出,人称“吴门四杰”。这四杰指的就是曾为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南京大学教授的吴白匋,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的吴征鉴,现任中科院院士、核工业总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的吴征铠,中科院院士、著名的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其中有三人是院士。吴家四兄弟年轻的时候,就是在测海楼里面读书学习的,最终吴家四兄弟成了举世闻名的学者。

扬州街南书屋。街南书屋是扬州盐商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的别墅,位于东关街南薛家巷西侧,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左右。马氏兄弟俩“鸠工匠,兴土木,竹头木屑,几费经营,掘井引泉,不嫌琐碎,从事其间,三年有成”。因在东关街南,故称“街南书屋”。街南书屋内有十二景,即小玲珑山馆、看山楼、红药阶、透风透月两明轩、石屋、清响阁、藤花庵、丛书楼、觅句廊、浇药井、七峰草亭、梅寮。玲珑,玉声。取之于班固《东都赋》:“和銮玲珑,天官景从。”马曰琯(1688—1755):字秋玉,号懈谷,祖籍安徽祁门,迁居江都(今江苏扬州)。以盐业起家,成巨富。与弟马曰璐(字佩兮,号半槎)互为师友,俱以诗名,时人称之为“扬州二马”。宾礼海内贤士,慷慨好义,名闻四方,一时名流如厉鹗、全祖望、陈章、陈撰、金农等均馆于其家。或吟咏切磋,或借书抄读;两兄弟酷嗜典籍,家有丛书楼、小玲珑山馆以藏书。大概于雍正十年(1732)春,街南书屋建成,街南书屋的建成是马氏家业兴旺的一个标志。清人袁枚《随园诗话》中,将扬州小玲珑山馆、天津水西庄、杭州小山堂并称为“清代三大私家园林”。浙江秀水张庚绘《小玲珑山馆图》,马曰璐撰书《小玲珑山馆图记》。马氏兄弟与扬州八怪的交往尤为密切,常在小玲珑山馆谈诗论文,吟咏酬唱,联袂挥毫,切磋画艺,留下了许多佳话。街南书屋建成后,除园主马曰琯、马曰璐著有《街南书屋十二咏》,分咏十二景外,还有著名诗人厉鹗、陈章都为街南书屋十二景题咏。现在街南书屋除作为民居客栈外,还建有一座2小时城市书房,书房中總是坐满爱读书的市民和游客,在古代的藏书楼中阅读已成为东关街居民的一个新时尚。

聊城海源阁。海源阁位于大运河的重要城市山东聊城明清古城,在光岳楼南万寿观街路北杨氏宅院内,是清代四大藏书楼之一和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由聊城进士杨以增所建,历经四代人悉心相守,总计藏书四千余种,二十二万余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四经四史斋”“琅环之府、群玉之山”……众多学界泰斗,给予海源阁高度评价。

海源阁是我国清代历史上最著名的私人藏书楼之一。总计藏书二十多万卷,其中宋元珍本逾万卷。它与北京的文渊阁、皇史宬,宁波的天一阁同为中国历史上公私藏书典范,深为海内外学者所仰慕。清末,海源阁藏书已达三千二百三十六种计二十万八千三百卷有余,是杨氏四代人潜心搜集的结果。后历经战乱,迭遭破坏,所藏图书大部散失,只有一小部分辗转收入北京图书馆和山东省图书馆。聊城市政府筹巨资于1992年10月重新修复了海源阁。重修之楼,坐其原址,因其旧制,单檐歇山、上下两层、青砖灰瓦、红漆梁柱。正房、配房都是砖木结构,前出一厦、起有台阶、木制花棂子门窗,具有浓厚的中国清代北方四合院的建筑风格。现海源阁对游人正式开放。

大运河书香文脉的传承

大运河申遗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出之后,运河沿线各地注重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广泛开展了大运河书香文脉的传承和弘扬工作。

修缮运河阅读遗存。扬州修缮了测海楼、街南书屋等运河私人藏书楼,利用运河建筑遗产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在运河沿线建起的32座城市书房,给市民点亮一盏盏24小时永不熄灭的读书灯。特别是利用曾藏有四库全书的天宁寺,展示商务印书馆重制的原大、原色、原样仿制版《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如今位于天宁寺万佛楼的《四库全书》免费向游客开放,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纷纷到天宁寺一睹《四库全书》,成为扬州新的文化地标。扬州还正在筹备复建《四库全书》藏书阁文汇阁。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在天宁寺读书,扬州在天宁寺建起了郑板桥纪念馆,展示扬州八怪的风采。杭州在著名的运河遗产富义仓开办了运河书房——宋书房。

开展大运河阅读互鉴活动。早在2016年的江苏书展上,江苏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就推出了“大运河书香文脉传承发展论坛”。同时开展“阅书·阅城”大运河书香文脉考察等800余场阅读推广活动。组织运河专家赴运河沿线城市举办书香文脉传承讲座等形式,讲述大运河故事,传播运河文化,传承运河城市书香文脉。

开展跨区域大运河阅读活动。2018年,北京阅读季办公室发起了运河十八城阅读行动计划接力行动,2019年又继续启动了大运河阅读行动。并扩大了范围,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郑州、淮北,浙东运河沿线的宁波都参与了阅读接力活动。

建立大运河阅读跨区域协作机制建议

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离不开运河书香文脉的传承,大运河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廊道今天仍然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全民阅读工作也可以借助大运河这一载体来进行探索跨区域的联动合作,从而让运河书香文脉永远流传下去。

组织成立大运河阅读联盟,在全民阅读工作中探索跨区域合作的机制。成立大运河沿线城市阅读联盟,可进一步整合力量,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联手打造运河城市阅读品牌和活动,轮流承办各类运河阅读推广活动,通过跨区域的合作机制,推动阅书、阅城活动互鉴推广,让大运河沿线城市的书香文脉看得见、听得到。让书香飘荡在大运河沿线的每个城市,让大运河文化永世传承下去。

联合开展运河书香研究推介活动。运河沿线城市可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发动运河沿线城市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开展读运河、爱运河、建运河活动,传承运河城市书香文脉。让人们了解大运河,了解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让人们认识大运河文化,认识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更好地传承大运河文脉。聊城大学已先人一步,成立了运河学研究院,扬州大学也成立了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相信这些研究机构一定会在研究运河文化方面做出成就,为运河书香文脉的传承作出积极的贡献。

联合举办大运河阅读活动。运河沿线城市还可轮流坐庄举办运河书香文脉传承论坛,举办大运河书博会,开展运河阅读遗存品鉴活动等,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发动运河沿线城市的社会组织、公益组织开展读运河、爱运河、建运河活动,传承运河城市书香文脉,让运河书香文脉长久流传,让运河文化弘扬光大。

作者系扬州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猜你喜欢
藏书楼文脉大运河
“书香通州”全民阅读启动
大运河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简论明代中期的学校藏书楼
我为大运河拍照
大运河放歌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
中国古代的藏书楼
藏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