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理解教育:铸就学生“国际心”

2020-03-16 19:04滕敏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文化

滕敏

初中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国际理解素材,巧妙合理地融入教学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以充分发展英语学科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让学生在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学科﹑对文化、对世界的认识层次,自觉践行热爱祖国﹑融入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理解价值观。

一、国际理解教育融入的实质

“国际理解”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列的18个要点之一。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成长过程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对于学生自身而言,有利于形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习惯、对外来文化的理解的态度﹑世界和谐共赢的意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学业提升和自身发展;对于社会而言,接纳异同﹑融合相处﹑缓解社会矛盾,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有效的实施基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二、国际理解教育融入的切入

(一)营造“国际”氛围,引导学生让“理解”优先

1.课堂教学是切入点。课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国际理解教育要润物无声地融入英语课堂中,让教师的“友好理解”带动学生的“乐于理解”,使理解价值观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如:在英语课堂中,会有很多第一次尝试,教师对表现出强烈求知欲﹑踊跃发言﹑积极合作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对乐于合作和交流的行为及时予以赞扬,对羞于开口﹑不愿合作的现象及时给予关注。教师一个接纳的动作﹑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都能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这样的课堂是融合理解的,它能有效促进学生相互接纳和理解价值观的萌生。再如:开学的第一课上,从学生的英语名字入手,介绍自己的英语名字及爱好,说说名字背后的故事,立马把学生带入了一个英语的世界。课堂中,生生的活动﹑师生的活动等都以相互尊重为前提,让课堂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下,引入知识的学习。这样的课堂是“理解”的课堂,更是接纳的课堂。

2.课外活动是辐射面。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系列英语活动。如:走近美国﹑英语讲坛﹑国际论坛等,线上线下同时展开,让学生通过同龄人的眼和口去认识外面的世界,使其在增加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能力的提升。如:深入了解单元内容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线上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策划线下展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帮助、理解﹑

尊重﹑鼓励,也会影响学生对外界人与事的正确理解。

(二)挖掘“国际”素材,鼓励学生以“理解”为伴

1.在英语的习惯用法上去养成。翻开初中的英语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国际化的视野在我们的课本上随处可见。地道的口语交际用语,礼仪尽显,体贴入微,活泼可爱,无不体现“国际理解”的实质。所以,教师以教材为中心,挖掘丰富的资源,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如:在口语交际中,英语总是用Thank you等类似的话语去回应别人的友好和赞美;在面对别人的邀请时,如不能赴约,一定要附上不能接受的原因,这是对别人的尊重;等等。英语是一门教人如何更好地理解彼此的语言,在它很多习惯用法中,让学生去体味、去交流思考,可以培养其对外国文化的一种接纳和理解。

2.在文本的关键话题中去培养。初中课本中的情景对话贴近生活,阅读篇目精心设计,融合中国元素的各单元的话题,都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去挖掘其文化背景,让学生进一步地学习了解,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意识,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如:Go for it新目标九年级Unit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就是关于语言中的礼貌性的学习。在这个话题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语言交际与民族文化;二是语言交际与地域﹑时代文化;三是语言交际与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文化。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背后的共性——为了彼此更好地理解彼此。

三、国际理解教育融入的方法

(一)关联“国际”话题,倡导学生去积极“理解”

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话题丰富,从节日故事文化上着手,通过故事了解外来的文化,是一个很好的着手点,从中去理解不同国度的人们都心怀善良和美好。Go for it新目标九年级的课本中的Unit2 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这个单元融入了中外不同节日的学习和不同文化的渗透。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感兴趣的中外节日,在课堂上相互分享。针对阅读中The spirit of Christmas的学习,学生了解到圣诞节的真正内涵:分享和爱。这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寓意不谋而合。挖掘节日的话题,让学生理解“洋节”的真正内涵。还有很多的话题值得去挖掘和渗透,同册书中的Unit13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这个很写实的话题,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加深国际理解教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中做有“国际心”的人,学生会自然跟随。

(二)开展“國际”项目,激发学生去深度“理解”

开展课程化的国际理解活动,有计划地引导、组织学生广泛地、深入地学习。在这个方面,学校项目化的进行“国际理解”课程,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弘扬民族精神,以宽容的态度理解世界不同文化。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说,积极进行“国际理解课程”项目,成果显著。在此,笔者将对此项目做如下介绍:

1.指导思想

项目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集团“幸福教育”品牌为依托,以学校“常规铸就品牌,创新引领潮流”策略为抓手,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化特色办学方向,将“国际理解教育提升学生素养”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促进特色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2.实施原则

(1)开放性原则。依托国际理解课程现有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不局限于传统教学的模式,充分体现体验国际理解课程的特点。

(2)针对性原则。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是本课程开设的依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本课程不断追求的目标。

(3)激趣性原则。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充分注意了学生的兴趣需要,不断激发学生对西方文化的兴趣。

3.实施目标

学校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让孩子在学习中培养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们相处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用国际视角去看待和理解问题,培养世界公民的眼光。学校国际理教育项目追求的教育愿景为“多元·共存——学习做世界公民”,教育目标为:

(1)丰富学习领域,开阔国际视野。培养学生国际理解的态度、全球视野的眼光、国际交往的能力,以及热爱祖国的情怀。

(2)感悟多元文化,提升教育品质。引导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认同本土文化、思考全球问题、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

(3)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世界公民。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

4.实施途径

学习领域划分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乡土人文理解”“异域文化理解”“中学生领导力理解”等三大主题模块,设计了如下四条国际理解教育实施途径。

(1)宣传助力

通过班级环境布置、文化展板、微信推送等媒体形式,介绍背景知识,让学生感受异域文化的面貌,品味异域文化的魅力。通过一定范围和深度的展示,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鉴别力。

(2)学科渗透

①英语教学:充分挖掘和整合现有课程和教材中能够承载国际理解教育目标的内容,探索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跨学科渗透教学。重视立足课堂,让课堂成为开展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阵地。②课前分享:每节课前让学生分享外文故事、西方文化。③读书感悟:让学生购置相关书籍,定期让学生提交读书感悟。④思维导图: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介绍相关的文化小知识。

(3)活动辐射

鼓励学生参加系列英语活动,引领英语学习,开启思辨智慧;阅读悦享成长,点亮世界舞台。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指导活动,如夏令营、国际研学、外研社全国中小学生英语大赛等。开展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促进国际理解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有机结合。举办学生喜闻乐见、具有鲜活时代特性、展示多元文化魅力的各类活动,增进广大学生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欣赏。通过活动开阔师生的视野,了解国外的文化,促进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4)比赛推进

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世界公民,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创新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本项目计划采取如下途径(见下表)。

5.实施内容

(1)国际理解课程主题设置及活动安排(见下表)。

(2)国际理解课程主题项目主题解读:

①中华民族文化和乡土人文理解

随着经济一体化及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跨文化、跨国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已成为21世纪文化发展的动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使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得到传承和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开展对外交流、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②异域文化理解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自己的魅力,通过了解这种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便于我们消除困惑感和排斥感。对待异域文化,我们要以尊重的态度来面对,以理性的态度来理解,追溯源头、尊重存在、筛选净化、友好亲近、主动学习、相互融合、加以利用。

③中学生领导力理解

21世纪的领导力不仅仅是领導方法和技能,也不仅仅适用于领导者,它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或者实践的一种优雅而精妙的艺术。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是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文化因交流而璀璨,教育因碰撞而灵动。“国际理解”项目让青少年学生更加了解世界的美好,更加热爱生活,懂得欣赏他人,懂得善待身边的人和事。我校结合自身办学和发展特色,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让学生真正地拥有国际意识和全球视野,促进本土教育和国际教育融合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谁远谁近?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读英语
酷酷英语林
自行车的发明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