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节气教育 促进文化传承

2020-03-16 19:37张橼尹
中小学班主任 2020年2期
关键词:节气课间气温

张橼尹

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的智慧结晶,饱含着文化知识和文化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身上流淌的文化基因。要坚定文化自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应担起这一重任,加强孩子们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探索二十四节气的文化魅力,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使传统文化根植于心。

一、激发活动兴趣,培育文化意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意识、问题发现和解决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如何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精髓?作为教师又该怎样调动孩子们探索的积极性,提升研究的趣味性呢?

一场特殊的班会课拉开了序幕。一位节气小使者在课上向同学们讲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介绍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的联系。孩子们通过小组讨论,达成共识:二十四节气与大自然息息相关,伟大的先人总结出大自然的变化,在固定的时间段有气候变化规律,气候的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俗、大自然动植物发展。在课堂上,我们还归纳出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八大方面:气候、农作、民俗、动物、植物、美食、节日、歌曲。没想到孩子们对传统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顺势而为,让孩子们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自行组队进行相关内容的研究。一张张小脸上写满期待,课间还围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二十四节气。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中,思想意识也是在这个时期逐步形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节气与自然的规律,自行组队研究主题,充分激发了探究节气的兴趣和内在动力,在探究中,传统文化意识得到了大幅提升。学生既是研究者,更是传播者。

二、创新活动主题,引导文化选择

研究二十四节气的活动给了孩子们极其丰富的想象力。研究气候小组的一个孩子说:“每天早晨,我都要向妈妈确定今天的日期和气温,真希望自己可以不用去问家人就能知道气温!”听到这里,我能做些什么呢?灵机一动,不如帮他们成立一个班级气温播报小组,让他们带领全班同学学习认识气温,既可以丰富课间生活,还创新了班级文化形式!于是,班级门口便有了一個气温播报栏,上面有温度计、日期、气温、湿度等。每到一个固定的时间段,就有小组成员去更新气温指数、湿度指数等。课间他们还会教同学们认温度计,指导大家该如何穿衣保暖,一个个说起气温来,俨然成了小科学家。

因气温播报栏的存在,班级凝聚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个个守卫者团结起来,只有一个目标——保护气温播报栏的安全。还有热心的孩子提议:在走廊门口,设置一个跳二十四节气格子的游戏,既可以丰富课间生活,还能减少课间疯跑打闹现象。真佩服孩子们的智慧!小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创新活动主题,能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化选择,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优化活动形式,形成文化认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惊蛰刚过,春分降临,气温升高,雨量增多。在这个大好时光里,我校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季播种节。热闹的生态园里,传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个个正撸起袖子热火朝天地翻着地,小手紧握铁锹,使劲儿地插入土里,别提有多认真了!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翻完土地后,我们会在谷雨时节带领孩子们去生态园播种。各个班还会成立种植小组,每周按时浇水、观察并记录植物生长,让孩子们踏入泥土的芬芳,感受大地的生长力量。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增强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活动的渗透,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更自信,从不敢问到敢质疑。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创新能力,让更多的学生走出教室,从只会听到会动手。优化活动形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地体会到二十四节气与农耕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意识,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丰富活动内容,促进文化理解

为了进一步贯彻“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教育理念,我校从本学期开始,全面启动“六个一百工程”。结合“百首名诗”活动,我们增加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在晨读课采用多种诵读形式,如全班齐诵、小组对读、师生提问抢答等,无形间提升了晨读课的趣味性。在课间,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天然的文化氛围,他们利用二十四节气跳格子的游戏,边跳、边读背节气诗词。

不仅如此,为了激发孩子们读背诗词的兴趣,我们还在班级内开展背诵二十四节气诗词大赛,争一争,看谁是最强诗词之星。别看他们只是一群七八岁的孩子,在紧张而又激烈的诗词比赛上,个个气场全开。看到孩子们铆足干劲的样子,真为他们感到骄傲!

开展有意义、提高学生能力的活动,必定是以学生的需求出发,才能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有了自我发展、自我升华的过程。这些以诗词为中心开展的系列化活动,促进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五、拓展活动途径,保持文化自信

二十四节气研讨活动也得到我班家长的大力支持。热心的家长开始给组内孩子明确分工,确定各自研究内容。利用周末时间,家长带着孩子们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实地体验农耕,上网搜二十四节气视频资料,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

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兴致越来越高,甚至有个孩子把二十四节气的卡通气候图都画了出来。一群七八岁的孩子,怎么能把学到的知识,从输入到输出进行转变呢?这位小画手给了我们灵感,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拿起画笔,把自己所了解的二十四节气相关知识画了出来。有的利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一起设计绘画,有的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们一起制作绘本,度过美好的亲子时光。孩子们在绘画的过程中发挥出极大的想象力,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共制作出二十四节气相关内容的八本绘本故事。孩子们以图画书的形式呈现出自己的探究与发现,再配上相应的讲解,每一本、每一页的图画都活了起来。不得不感慨,合作的力量真强大,这些独一无二的绘本故事,再次刷新了班级文化的精彩度!

我们的孩子从小生活在水泥屋子里,见惯了高楼林立,却没见过真正的森林;吃着五谷,却不知何为春种秋收。节气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热爱民族的自豪感,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现代思维。面对未来,活化传统文化才是目的。孩子们自主探究节气的奥秘,用童心画节气、童语传播节气,正是活化二十四节气的一种尝试。孩子们亲历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参与中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使核心素养得以落地生根。“少年强则国强”,文化滋养和精神浸润是教育的灵魂,让我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有文化自信的时代少年。

猜你喜欢
节气课间气温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与气温成反比的东西
实时气温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