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的临床效果

2020-03-17 11:33林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征呼吸机住院

林飞

食物中毒的患者服下的食物中的毒素会进入机体的消化道内,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出现冒冷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综合急救是一种全面、快速的急救方式。目前较多的研究也证实对食物中毒的患者进行综合性急救取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1]。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在本院治疗的87 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救治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42 例)和对照组(45 例)。对照组男20 例,女25 例;年龄26~60 岁,平均年龄(38.0±10.2)岁;细菌性食物中毒28 例,真菌性食物中毒5 例,化学性食物中毒10 例,其他2 例。实验组男18 例,女24 例;年龄27~61 岁,平均年龄(40.0±8.5)岁;细菌性食物中毒25 例,真菌性食物中毒3 例,化学性食物中毒11 例,其他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2]:①患者进食30 min 之内出现了腹泻、呕吐、头晕、面部苍白、出冷汗等食物中毒症状;②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休克表现;③治疗后均确诊食物中毒患者。排除标准[3]:①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②有恶性心律失常或高血压患者;③未抢救成功,或抢救无效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急救措施进行救助,主要包含对急性中毒患者进行早期洗胃(中毒<6 h)、早期应用特效解毒药、保护胃黏膜药、导泄药、早期对症处理和呼吸机应用,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完成对症处理和相关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急救治疗,即患者发病后按照下列方式进行救治:以下所有措施均由急救医师协调指挥,急救护士核对,各科室参与合作:①监测急性食物中毒患者的生命体征,避免脏器损伤遗漏,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出现抽搐症状的患者或意识不清的患者询问其家属具体状况,了解中毒原因。意识清醒的患者,通过询问,安抚患者及家属,口腔胃内容物鉴定判断中毒源,冷静面对,配合找出病因并对症处置。②对患者行催吐、导泄、洗胃等治疗,判断毒物溶解性、毒性,请其他相关科室配合治疗,防止其他脏器衰竭,合理应用解毒药物,避免因盲目救助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急救医生催吐、洗胃时一定要预防患者误吸,由于中毒患者意识大都不清楚,无法表达自己想法,救助时,要严格判断患者有无绝对禁忌证,催吐要尽早,要完全,催吐效果不好可采用25~37℃的温水进行洗胃,每次需采用<500 ml 的温开水对患者进行胃部清洗,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关注。③若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处于85%~90%时,要立刻进行吸氧治疗,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患者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0 ml与地西泮10 mg 制成的混合药液。有抽搐现象的患者应用20 mg 呋塞米肌内注射治疗,同时采取维生素C、碳酸氢钠以及头孢类抗生素药物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对于顽固性低氧患者要早期进行呼吸机使用。④对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的患者给予及时的治疗,酸碱失衡、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⑤抢救结束后,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给予营养补充治疗,专人看护,注意饮食,避免毒性复发与加重,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避免恐慌导致应激,患者平稳后合理分流,耐心回答患者及家属提问。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舒张压、收缩压)水平以及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意识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80.58±6.24)mm Hg、收缩压(121.66±10.21)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90.43±7.02)、(148.83±10.05)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意识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比较 实验组意识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分别为(3.82±1.24)h、(1.27±0.38)h、(5.24±0.58)d、(1.47±0.54)h,均短于对照组的(5.82±1.07)h、(2.28±1.13)h、(9.89±1.32)d、(2.42±0.47)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比较(,mm Hg)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2 两组意识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比较()

表2 两组意识恢复正常、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食物中毒属于急诊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在短期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症状,同时会引起患者机体酸碱失衡以及电解质紊乱的情况,严重时可致患者意识障碍甚至休克危及生命[4,5]。综合性急救的方式是通过急诊科制订的一系列急救措施,通过早期评估,由急诊医生指挥多科室联合救治,及救治后生命监测与心理护理等,中毒6 h 内进行洗胃,积极明确病因,应用特效解毒药,呼吸功能差的患者,早期应用呼吸机,休克患者给予补液等支持治疗,引导患者病情向积极的方面发展,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前提下,减少救治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完善相关检查化验,调节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以及机体酸碱平衡,最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6-8]。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综合急救方案可迅速调整及稳定食物中毒患者血压,降低休克发生风险并及时纠正,实验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意识恢复正常、住院、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综合急救措施通过有计划的对急性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救治,早期判断食物中毒性质,给予洗胃、对症用药等治疗,治疗中依据检测指标进行预防控制血压及应用呼吸机,减少患者重要脏器影响及多种并发症出现,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治疗效果更好,缩短了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综合性急救治疗通过更加全面有效的救治,可改善患者血压及休克情况,减少患者住院等时间,但关于食物中毒患者出院后长期效果未进一步跟踪,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探讨。

猜你喜欢
体征呼吸机住院
妈妈住院了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