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

2020-03-17 11:33吴振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吴振阳

在普外科疾病中,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该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且大多数患者均需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由于老年患者腹股沟较为薄弱,肌肉逐渐出现萎缩,且大多数老年人自身都存在一些慢性疾病,故而加大了手术治疗的难度[1,2]。传统手术方式有Bassini、Mcvay 法等,但是这些手术方式需要广泛分离组织,对组织造成较大损伤,由于缝合修补组织张力加大,愈合速度较慢,在术后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疼痛感,而且手术后容易出现复发现象,并发症也比较多。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新型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且手术效果较为理想。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时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8 年3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96 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1 组与实验2 组,每组48 例。实验1 组男32 例,女16 例;年龄最大75 岁,最小61 岁,平均年龄(67.5±3.0)岁;其中直疝患者18 例,斜疝患者30 例。实验2 组男33 例,女15 例;年龄最大77 岁,最小60 岁,平均年龄(68.1±3.9)岁;其中直疝患者20 例,斜疝患者28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③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初发性腹股沟疝,且未出现腹股沟薄弱、管壁受损情况。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②双侧疝者;③合并急性肺部感染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实验1 组 实施传统疝气修补术,方法如下:在患者的腹股沟韧带处实施一个平行切口,在逐层对切口进行分离之后,寻找到患者疝囊,并将疝囊游离到内环口位置,实施高位双重结扎,将多余疝囊切除掉,之后关闭术口,缝合切口。在手术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1.3.2 实验2 组 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具体措施如下:采取硬膜外麻醉,在趾骨与髂前上棘交界中点处取一个横切口,将腹横筋膜充分暴露出来,有利精索与疝囊,确保疝囊的顶部外脂肪组织充分暴露;对于女性患者,在实施分离时,需要注意分离疝囊与子宫圆韧带,之后将腹股沟韧带与肌腱进行缝合,钝性分离腹膜前与腹横筋膜的间隙,将疝囊颈部的腹横筋膜以环形切开,选择应用相对较大的补片;对于疝囊较大者,可采用横断方法,将疝囊剥离,在近端应用荷包缝合方法,在远端应用电凝止血法,在完成以上操作之后,便可以放置修补平片,并将其放回至腹腔中,对耻骨结节与腹股沟韧带进行固定。在手术之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引导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促使患者早日得到康复[3-5]。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共分为无效、有效及显效3 个等级。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并未得到缓解,甚至加重,有明显疼痛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疼痛症状有所减轻;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或者消失。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比较 实验1 组住院时间为(8.2±2.5)d,手术时间为(70.6±12.4)min,术中出血量为(50.5±12.7)ml,术后下床时间为(48.3±1.3)h;实验2 组住院时间为(5.1±1.7)d,手术时间为(40.5±4.7)min,术中出血量为(15.7±4.2)ml,术后下床时间为(25.5±0.8)h;实验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实验1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实验1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1041、15.7259、103.4850、18.0243,P=0.0000、0.0000、0.0000、0.0000<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1 组无效11 例(22.9%)、有效22 例(45.8%)、显效15 例(31.3%),治疗总有效37 例,总有效率为77.1%。实验2 组无效1 例(2.1%)、有效25 例(52.1%)、显效22 例(45.8%),治疗总有效47 例,总有效率为97.9%。实验2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实验1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5238,P=0.0020<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比较 ()

注:与实验1 组比较,a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1 组发生阴囊血肿2 例(4.2%)、尿潴留3 例(6.3%)、切口感染4 例(8.3%),共9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8.8%。实验2 组发生阴囊血肿1 例(2.1%)、尿潴留0 例(0)、切口感染1 例(2.1%),共2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2%。实验2 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验1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0,P=0.0249<0.05)。

3 讨论

疝气指的是人体中某个组织或者脏器未处于正常的解剖位置处,并利用先天或者是后天所形成的孔隙、缺损或者是薄弱点而进入到另一个部位中。在临床中,疝气类型有股疝、白线疝、切口疝、腹股沟直疝、斜疝等,其中股腹沟疝是最为常见的,在患者腹股沟区能够摸到或者是看到肿块,在其平卧之后肿块会恢复。在中老年群体中,腹股沟疝是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中男性群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机体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且伴随着出现多种慢性疾病,一旦发生该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则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6-8]。

临床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时,常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传统疝气修补术是对患者疝囊进行高位结扎,进而修补患者腹股沟管管壁。在高位结扎疝囊时,通常会在治疗过程中贯彻缝合处理,从而实现去除患者疝囊的目的,然而这种治疗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手术张力较大,手术之后所结线头较多,一旦不留心则很有可能会导致切口裂开,这种手术方式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并且在术后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不但会影响到患者心理,还会给其生理带来不适感,从而让患者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如焦虑、急躁等。除此之外,由于住院时间较长,还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将人工生物材料作为补片,强化患者腹股沟管后壁,不会扩张腹股沟周围组织张力,也不会引起患者出现一些不适感、如过敏、异物反应等。从临床应用上来看,这种手术方式操作较为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解剖清晰,且患者术后恢复速度较快,并且在手术过程中持续采用硬膜外麻醉,对于患者心肺功能所产生的影响比较小,再加上在手术过程中重视对患者血管神经与精索等进行保护,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1 组住院时间为(8.2±2.5)d,手术时间为(70.6±12.4)min,术中出血量为(50.5±12.7)ml,术后下床时间为(48.3±1.3)h;实验2 组住院时间为(5.1±1.7)d,手术时间为(40.5±4.7)min,术中出血量为(15.7±4.2)ml,术后下床时间为(25.5±0.8)h;实验2 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实验1 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实验1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7.1041、15.7259、103.4850、18.0243,P=0.0000、0.0000、0.0000、0.0000<0.05)。实验2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9%高于实验1 组的7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9.5238,P=0.0020<0.05)。实验2 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2%低于实验1 组的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0310,P=0.0249<0.05)。

综上所述,相较于传统疝气修补术而言,在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时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更佳明显,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不同假疝囊处理方法对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比较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肩关节化脓性感染的诊治一例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剥离与横断处理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