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3-17 11:33王润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摘除术植入术眼压

王润华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指眼压的持续或间歇性增加[1],主要表现为瞳孔阻滞、房角关闭、眼压升高,持续的高眼压会损伤眼部组织的各个部位和视功能,导致视盘凹陷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而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临床以眼球胀痛和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促进视力恢复是治疗的主要目的,与超声乳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相比,手术过程增加房角分离术,能够使房角部分和全部开放,增加房水引流,降低眼压,因其术后眼压降低好,患者恢复较好,临床医师以及眼科界都对此表示认同[2]。本研究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 年2 月~2018 年8 月收治的109 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55 例)和对照组(54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表面麻醉,碘伏盐水稀释液冲洗结膜囊,碘伏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置开睑器于术眼,术眼2 点位置透明角膜处行侧切口入前房,前房注入粘弹剂,透明角膜缘10~11点处透明角膜切口,长约3 mm,隧道入前房,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核,注吸皮质,囊内注入粘弹剂,囊内植入人工晶体,注吸粘弹剂,水化密闭角膜切口。

1.2.2 联合组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前准备进行散瞳处理,临床常选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准字H20055546),结膜表面麻醉,选取颞侧将穿刺刀倾斜15°做2.8 mm 的侧切口,推注粘弹剂入前房,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核,注吸皮质,囊内注入粘弹剂,参照对照组囊内植入人工晶体,同时虹膜根部大量粘弹剂注入,用抛光针轻压虹膜根部分离房角,I/A 头进入前房靠近房角,利用灌注液冲刷房角,最后清除残留粘弹剂。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 d、1 个月及6 个月至医院进行复诊。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患者入院后记录术前视力,并在手术结束后进行视力测试。0.3~0.5、>0.5 为最佳矫正度数。②记录患者手术前及手术7、30、90、150 d后眼压情况。③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联合组患者最佳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30、90、150 d,联合组患者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比较(,mm Hg)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比较(,mm Hg)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1/55),低于对照组的75.93%(4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乳头萎缩和下陷、视野缺损和视力丧失为特征的疾病[3-6],此病的发生是因为解剖结构异常,虹膜与小梁网互相粘连,导致房水流出的通道不畅通,从而发生房角闭塞,眼压升高,而晶状体是一个导致瞳阻滞、房角关闭的重要因素,晶状体结构的增厚及方位改变引起瞳孔阻滞,虹膜前膨胀增强,眼内压升高。临床上白内障合并青光眼可为原发性开角型和闭角型两种类型,病情进展迅速,需手术治疗,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出现失明的几率[7],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发病机制为晶状体迅速膨胀,患眼瞳孔阻滞,前房压力增大。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房角分离术已成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此技术对患者的眼部损伤能降低到最小,精确分离房角粘连区域,引流房水,降低眼内压,手术用时短,安全性更高,摘除的晶状体对眼内虹膜功能未产生影响,通过在前囊内植入人工晶体,增加前房深度,改善患者眼内压增高的临床症状,在患者后期视力恢复时优势更明显[8]。

对于患有白内障的青光眼患者,如果仅单独进行过滤手术以降低眼压,则会因手术引起的损伤、术后炎症和眼压波动等因素,导致白内障恶化。同时,增加的镜片厚度和恶性青光眼、浅前房等疾病的并发症迫使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对患者造成很大的伤害。在这项研究中,巩膜瓣未用于联合手术,而是直接用透明角膜隧道切口取代,非常方便。组织损伤也减少,微创,有利于维持过滤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本研究通过观察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最佳矫正率均高于本组手术前,且联合组患者最佳矫正率72.73%高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30、90、150 d,联合组患者眼压分别为(13.40±3.15)、(18.42±3.21)、(17.55±3.28)、(18.34±3.81)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9.51±3.64)、(22.51±3.25)、(19.47±3.64)、(24.61±3.67)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11/55),低于对照组的75.93%(4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联合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优势明显,对患者的视力恢复、眼压降低、眼压稳定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摘除术植入术眼压
24h眼压的重复性测量及夜间坐卧位眼压的差别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高眼压症及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24 h眼压波动规律
高龄患者白内障摘除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疗效分析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
轻压眼球自测眼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