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

2020-03-17 11:33任翔吴大雷史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牙列先天性牙齿

任翔 吴大雷 史春

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抑制,从而导致未能正常长成的牙称为先天性缺牙,是临床口腔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2]。先天性缺牙的病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遗传因素及牙胚发育过程中的基因突变有关。先天性缺牙患者缺失的牙齿数目不定,一个至多个都有可能,按照缺失牙齿的数目,此病又包括3 个类型:个别缺失、多数缺失与全部缺失,缺失一个至数个牙齿称为个别牙缺失,此类患者除缺牙之外,大多无全身症状,缺失六个及以上牙齿称为多数牙缺失,此类患者通常伴有系统性发育异常和(或)其他综合征,而全部牙齿都缺失(全部无牙症)的患者则是这三类中最严重的一种,又称为先天性无牙。缺失的牙齿,不仅造成了患者咀嚼的困难,还影响着患者的发音以及外貌,给患者的生理与心理都带来了压力与苦恼[3-5]。对于先天性缺牙患者的治疗原则是恢复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保持良好的颌牙关系[6]。临床对于先天性缺牙的治疗方法包括正畸治疗以及口腔修复治疗,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点,又各有不足,均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如果将两者结合起来,做到扬长避短,则可以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为了探究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临床效果,以本院的48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正畸治疗与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7 年3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48 例先天性缺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 例。对照组女10 例,男14 例;年龄15~35 岁,平均年龄(26.71±3.91)岁;牙齿缺失:1~2 颗20 例,3~5 颗4 例;缺牙部位:第二前磨牙9 例,中切牙9 例,侧切牙6 例。观察组女11 例,男13 例;年龄16~37 岁,平均年龄(27.35±3.93)岁;牙齿缺失:1~2 颗19 例,3~5 颗5 例;缺牙部位:第二前磨牙9 例,中切牙8 例,侧切牙7例。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取正畸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全面检查患者缺牙的位置、数量、牙周状况,清理阻生牙和残根。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案可适当做些适应性的改变。采取固定矫治器矫正患者牙列的扭转和脱位,在治疗时,注意患者上牙、下牙的排列规则,保证两列牙齿处于对齐位置以及良好的咬合关系,避免正常牙齿产生松动,修正患者尖牙、磨牙和中线对应的分布,避免错颌的发生。要求牙齿达到适当的美观度,在正常生理位置覆盖牙齿。

1.2.2 观察组 患者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方法,具体操作:全面检查患者缺牙的位置、数量、牙周状况,清理阻生牙和残根。正畸治疗与对照组的操作相同。采用临时冠桥保护基牙,调整邻牙位置和缺牙间隙,在缺牙处安装修复体,以牙线穿过修复体与邻牙间缝隙受到的阻力判断修复体与邻牙的关系,确保与牙冠的密封情况,保证良好的咬合关系。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治疗有效率体现,治疗效果分为显著有效、比较有效、一般有效与无效4 个档次,总有效率=(显著有效+比较有效+一般有效)/总例数×100%。患者对治疗方法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不满意3 个档次,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n(%)]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16 例,比较满意7 例,不满意1 例;对照组非常满意7 例,比较满意8 例,不满意9 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83%(23/24)高于对照组的62.50%(1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P<0.05)。

3 讨论

先天性缺牙即先天性的牙齿数目不足,是患者在牙胚的发育成长中未能正常长成的牙齿,属于一种先天性异常发育[7]。先天性缺牙的病因尚不明确,较多学者认为此病受遗传因素影响,或认为与胎儿发育时遭受的有毒物质有关[8]。无论如何,先天性缺牙可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危害:①破坏牙列秩序与完整:缺失的牙齿导致整个牙列的不稳定,在得到有效修复之前,不仅缺失的牙齿不能正常发挥咀嚼功能,其周围的牙齿也会因为失去依靠而易发生倾斜,进而使整个牙列变形,不能维持正常的咬合关系;②牙槽骨发生废用性萎缩:因为缺失牙齿,无正常的咬合作用,牙槽骨失去了正常的功能性刺激,会发生废用性萎缩,尤其在口腔修复治疗时,萎缩的牙槽骨可大大增加治疗的难度;③不能发挥正常的咀嚼功能:缺失的牙齿和邻近发生扭曲、倾斜的牙齿造成整个牙列受力面的缩小、不正,使患者在咀嚼食物时感到异常艰难;④影响患者的面容和发音:缺失的牙齿如在口腔前部,则很容易影响患者的面容,发音时也会产生不正常的气流声,部分患者因此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先天缺牙的治疗以咀嚼功能的恢复、咬合关系的修正为原则,基于此原则,口腔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成为临床治疗先天性缺牙的两种主要方法,但往往此两者都不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治疗效果,难以令所有患者感到满意。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正畸治疗和口腔修复治疗联合应用,相比于单是采取正畸治疗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势。

综上所述,在治疗先天性缺牙时,采取正畸联合口腔修复治疗可结合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牙列先天性牙齿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的应用效果分析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
爱护牙齿要注意的事
怎么保护牙齿?
说说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