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诺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2020-03-17 11:33佟铁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4期
关键词:乐克心功能心肌

佟铁壁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一种多发性、进展性疾病类型,由心肌病或心肌梗死等诱导心肌损伤,促使心肌功能、结构发生变化,进而诱导心室充盈、泵血功能出现下降所致。多项报道指出,心肌重构为重要引发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对心肌重构予以逆转和抑制,降低心脏后负荷、促使心脏血供增加,改善心肌舒张功能,是临床对本病治疗的重点。赖诺普利为在临床有着广泛应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发挥对心肌重构的抑制作用,倍他乐克可促使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增强心肌舒张功能[1]。采用两药联合对本病进行治疗,可协同发挥作用,促使患者获得理想预后。本次研究选取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应用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联用方案治疗,旨在证实联合用药的优势,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4 月~2019 年4 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与中华医学会[2]所制定诊断标准符合,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分级(NYHA)标准评估为Ⅱ~Ⅳ级。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6~77 岁,平均年龄(59.4±6.3)岁;原发疾病:扩张型心肌病7 例,缺血性心肌病25 例,高血压心脏病18 例;NYHA分级:Ⅱ级15 例,Ⅲ级26 例,Ⅳ级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57~75 岁,平均年龄(59.6±6.2)岁;原发疾病:扩张型心肌病10 例,缺血性心肌病24 例,高血压心脏病16 例;NYHA 分级:Ⅱ级14 例,Ⅲ级26 例,Ⅳ级10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标准;②病程>3 年,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心功能不全;③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患者自愿接受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者和认知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应用常规治疗,即积极吸氧、强心、扩张血管、扩张冠状动脉、低盐饮食、营养心肌等。

1.3.2 观察组 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赖诺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赖诺谱利:10~20 mg/次,1 次/d;倍他乐克:初始剂量6.25~12.50 mg/次,2 次/d,随患者耐受情况,渐增至50 mg/次,2 次/d,共用药24 周。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指标水平。心功能指标包括LVESD、LVEF、LVEDD;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心悸、水肿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心功能恢复至1 级或改善2 级,心脏疾病控制,B 型脑钠肽、6 min 步行距离实验、LVEF 复常;有效:用药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1 级,心脏疾病基本控制,B 型脑钠肽、6 min 步行距离实验、LVEF 改善>50%;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心功能无好转,心脏疾病未有效控制,B 型脑钠肽、6 min 步行距离实验、LVEF 无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5 例,有效20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5 例,有效17 例,无效18 例,总有效率为64.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F、LVEDD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F、LVEDD 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咳嗽、心悸、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n(%)]

3 讨论

赖诺普利为目前临床较重要且高效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具有高度特异性及长效性特征,可对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转化产生抑制,对血管紧张素Ⅱ参与介导的心肌肥厚进程阻滞,促使醛固酮对胶原蛋白增加的作用降低,进而对心肌重构发挥逆转和抑制作用[3,4]。同时,可对缓激肽的降解过程产生阻断,增加细胞内钙离子的分布量,使细胞膜上分布的磷酸酯酶A2激活,对一氧化氮、前列腺环素的生成产生诱导,发挥抗小血板聚集、舒张血管的作用。另外,赖诺普利还可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活性产生抑制,使缓激肽降解最大程度减少,最终发挥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脏后负荷、增加心脏血液供应的作用[5,6]。而倍他乐克可对心肌在交感神经兴奋下所产生的反应性得以降低或抑制,避免儿茶酚胺毒性对心肌构成的损伤,使缩血管神经激素系统所承受的刺激强度最大程度减轻,进而促进心力衰竭患者机体血液动力学的改善,并通过促进冠状动脉扩张,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起到促进心肌收缩减弱、心肌耗氧降低的作用,达到改善心肌舒张功能的目的[7,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45/50),高于对照组的64.0%(3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SD、LVEF、LVEDD 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咳嗽、心悸、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药联合,可协同增效,通过使心肌重构进程受抑,改善心功能来获取理想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赖诺普利与倍他乐克联合用药方案效果确切,在保证治疗效果、稳定血压、改善心脏功能以及安全性方面临床价值高,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乐克心功能心肌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探讨小剂量胺碘酮与倍他乐克联合在肥厚型心肌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
大剂量倍他乐克在老年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倍他乐克可以让人长寿?
倍他乐克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药理